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中重点考察和体现区分度的题型之一。在小学数学考试中,经常会考到数学分数的应用题,很多小学生在这种题型上丢分。分数应用题相比起其他类型的应用题,显得更加抽象,解题方式也较为独特,所以小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准确地解答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数学教师要研究数学分数应用题中存在哪些学习的障碍,数学教师只有帮助小学生越过这些障碍,他们才能够顺利的解答分数应用题。本文主要分析小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所遇到的障碍,研究其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障碍;分数应用题;解决方法 分数应用题指的是运用灵活的文字形式和语言把生动的情节表现出来,并且合理科学地利用分数相关的知识点解答应用题。与其他形式的应用题相比,分数应用题更加含蓄抽象,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题方式也区别于普通的应用题。这种较为特别的应用题,小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
一、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形成的原因
1.计算操作的障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器不断被换代更新,传统的计算方式正慢慢被计算器所替代。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计算技能自然被削弱,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也无法避免被忽略的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生解起分数应用题来更加困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分数很少直观、直接地表现出来,分数的运算相比于整数的运算更为复杂,异分母要进行通分、约分,其除法运算还要转化为乘法,学生很容易就会忘记“除以一个数就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一计算法则。
2.阅读理解的障碍应用题的题目一般而言都是结合特定的生活背景,如工程行政、生产、经济等问题,但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与生活经验都非常有限,他们所知道的事情都是与其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不过,数学应用题的背景通常超出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在某次单元考试卷中有一道应用题是关于个人所得税的,但是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背景一无所知。除此之外,每个行业都有特定的专有术语,如减产、增产、超产、优惠、打折、促销,还有某些百分率所表示的术语等。这些术语都非常简洁,这就给小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解题障碍。笔者在监考的时候,曾经有6个学生问笔者“利用率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无可避免的,陌生的词汇,对于阅历丰富的人而言,猜测意思并不难,但对小学生而言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了。
3.教学方式不正確所导致的解题障碍小学六年级就要进行升学考试了,在升学的压力下,很多教师为了能够拥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后期的题海训练,拼命在课堂上赶进度,对某些新知识只是一带而过,更谈不上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了。很多教师都想通过题海战术来补充学生知识的不足,但这是得不偿失的。在机械的训练中,学生只是拥有了解决相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如果题型稍微发生变化,小学生就没办法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僵化思维。还有的教师在讲解应用题的时候“轻过程重结果”,造成讲解后学生仍是一知半解,这也会造成学生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的一种情况。
二、解决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的方法
1.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会对他们的解题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数学应用题,都需要学生认真审题。要通过分析题目找出解题的关键点,收集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再采用合理的解题方法来进行解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培养,要让学生在解题之前,养成一个仔细审题的好习惯。分数应用题有其独有的表现形式,那就是往往通过故事情节,将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融入其中。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对故事情节进行仔细的分析,并从故事中理清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列出正确算式。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标准量,并找出其与比较量相对应的分率,从而列出正确的算式。比如,在回家的路上,小红买了30颗糖果,其中有1/6的糖果是软糖,剩下的糖果都是硬糖,请问小红买了多少颗硬糖?在这个题目中,“其中”一词指的是小红所买的30颗糖果中,可以把它看作整体“1”,而比较量是软糖。经过分析可以知道,硬糖占总糖果的5/6,那么我们就可以算出最终的硬糖颗数,也就是30×(1-1/6)=25颗。
2.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应用题教學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言堂”,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广大数学教师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将学生的学习引入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例如,将上面的题目进行改动,就能使其进入学生的生活。可以将小红改成班级的某个学生,将糖果改成学生当前最喜爱吃的某种零食。如此,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在解题过程中,也就更加集中精力,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3.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接受能力较低,对于某些抽象的概念仅仅是字面了解,因此教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与理解分数的应用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数学课堂的发展。对于应用题的讲解,特别是分数应用题的讲解,教师要将讲解的重点放在应用题的分析与理解中,要将应用题的解题步骤讲明白,列出算式,这样学生才会彻底弄清楚分数应用题的由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改变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刻板印象,使得他们觉得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要突破分数应用题教学这个难点,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打牢学生的数学基础。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才能解决分数应用题的解题障碍,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参考文献:
[1]李小娟.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杨静.自我监控策略对小学数学学习障碍学生解题的个案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3]张桂萍.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思考[J].快乐阅读,2013(27):125.
[4]何友珍,孙晓春.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之我见[D].教育革新,2008(3).
[5]侯勇到.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作者单位:四川省通江县长乐乡中心小学636700)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障碍;分数应用题;解决方法 分数应用题指的是运用灵活的文字形式和语言把生动的情节表现出来,并且合理科学地利用分数相关的知识点解答应用题。与其他形式的应用题相比,分数应用题更加含蓄抽象,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题方式也区别于普通的应用题。这种较为特别的应用题,小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
一、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形成的原因
1.计算操作的障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器不断被换代更新,传统的计算方式正慢慢被计算器所替代。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计算技能自然被削弱,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也无法避免被忽略的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生解起分数应用题来更加困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分数很少直观、直接地表现出来,分数的运算相比于整数的运算更为复杂,异分母要进行通分、约分,其除法运算还要转化为乘法,学生很容易就会忘记“除以一个数就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一计算法则。
2.阅读理解的障碍应用题的题目一般而言都是结合特定的生活背景,如工程行政、生产、经济等问题,但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与生活经验都非常有限,他们所知道的事情都是与其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不过,数学应用题的背景通常超出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在某次单元考试卷中有一道应用题是关于个人所得税的,但是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背景一无所知。除此之外,每个行业都有特定的专有术语,如减产、增产、超产、优惠、打折、促销,还有某些百分率所表示的术语等。这些术语都非常简洁,这就给小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解题障碍。笔者在监考的时候,曾经有6个学生问笔者“利用率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无可避免的,陌生的词汇,对于阅历丰富的人而言,猜测意思并不难,但对小学生而言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了。
3.教学方式不正確所导致的解题障碍小学六年级就要进行升学考试了,在升学的压力下,很多教师为了能够拥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后期的题海训练,拼命在课堂上赶进度,对某些新知识只是一带而过,更谈不上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了。很多教师都想通过题海战术来补充学生知识的不足,但这是得不偿失的。在机械的训练中,学生只是拥有了解决相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如果题型稍微发生变化,小学生就没办法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僵化思维。还有的教师在讲解应用题的时候“轻过程重结果”,造成讲解后学生仍是一知半解,这也会造成学生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的一种情况。
二、解决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的方法
1.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会对他们的解题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数学应用题,都需要学生认真审题。要通过分析题目找出解题的关键点,收集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再采用合理的解题方法来进行解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培养,要让学生在解题之前,养成一个仔细审题的好习惯。分数应用题有其独有的表现形式,那就是往往通过故事情节,将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融入其中。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对故事情节进行仔细的分析,并从故事中理清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列出正确算式。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标准量,并找出其与比较量相对应的分率,从而列出正确的算式。比如,在回家的路上,小红买了30颗糖果,其中有1/6的糖果是软糖,剩下的糖果都是硬糖,请问小红买了多少颗硬糖?在这个题目中,“其中”一词指的是小红所买的30颗糖果中,可以把它看作整体“1”,而比较量是软糖。经过分析可以知道,硬糖占总糖果的5/6,那么我们就可以算出最终的硬糖颗数,也就是30×(1-1/6)=25颗。
2.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应用题教學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言堂”,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广大数学教师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将学生的学习引入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例如,将上面的题目进行改动,就能使其进入学生的生活。可以将小红改成班级的某个学生,将糖果改成学生当前最喜爱吃的某种零食。如此,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在解题过程中,也就更加集中精力,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3.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接受能力较低,对于某些抽象的概念仅仅是字面了解,因此教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与理解分数的应用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数学课堂的发展。对于应用题的讲解,特别是分数应用题的讲解,教师要将讲解的重点放在应用题的分析与理解中,要将应用题的解题步骤讲明白,列出算式,这样学生才会彻底弄清楚分数应用题的由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改变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刻板印象,使得他们觉得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要突破分数应用题教学这个难点,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打牢学生的数学基础。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才能解决分数应用题的解题障碍,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参考文献:
[1]李小娟.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杨静.自我监控策略对小学数学学习障碍学生解题的个案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3]张桂萍.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思考[J].快乐阅读,2013(27):125.
[4]何友珍,孙晓春.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之我见[D].教育革新,2008(3).
[5]侯勇到.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作者单位:四川省通江县长乐乡中心小学63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