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析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阐述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涵,分析网络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网络环境 学生党建 网络党建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
  9889(C).2011.10.008
  
   当前,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互联网也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网络环境下,高校要加强和改善学生党建工作,应深入了解网络环境的特点和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工具,从而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涵
   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党建工作强调主体的真实性、内容的实效性、载体的实在性等,多数采用面对面直接教育的方式实现理论的讲授、思想的传播,稍显枯燥和乏味,青年学生往往难以接受这种传统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开展。面对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高校应充分运用这一新的交流与认识工具,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不断开发网络党建资源,并且使其成为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载体。通过建立网络平台,采用网络互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取得良好的效果。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党建工作包括网络党建交流平台的建设、网络党建资源的开发、虚拟社区实名制建设及网络党建载体的搜集等,它是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上的学生党建创造活动,包括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修养、心理状态、审美情趣等方面,通过在网络上的各种活动和载体得以展示,从而形成对学生党员的网络教育和管理新模式。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为高校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是网络的开放性、时效性、隐蔽性及交互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在为高校学生党建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机遇
   1.网络的高速发展丰富了高校学生党建的信息资源,充实了学生党建的内容。网络的开放性、跨区域性和实时性的特征,使得人们之间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大大缩短,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网络中的资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料库。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可以通过这个网络资料库高效地找到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料,这样既可以丰富和充实学生党建的内容,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
   2.网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平台,开辟了新的党建载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党建工作注重发挥参与者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党建工作与网络化的传播技术手段相结合,如建立党建QQ群、党建博客、党建论坛、党建网站等网络交流平台。通过这些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交流平台,可有效扩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范围。
   3.网络丰富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涵,使得高校学生党建的影响力得到扩大。网络把抽象深刻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生动的声、像、图、文等形式相结合,使得党建的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同时,网络还可以把其他大众媒体的资源信息结合起来,运用到高校学生党建的具体教育活动中,使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大增强。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网络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道德修养方面的挑战。道德修养是指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能够自觉约束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在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令人眼花缭乱,呈爆炸状态,而大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分辨力还不够强,人格体系也正处在形成的关键期,在面对大量充斥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时,他们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都还不足以让他们作出足够正确的选择。网络信息的复杂性,特别是其中夹杂的不健康甚至有害信息,会对大学生的文化观和道德观产生负面的影响,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2.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对大学生的价值评判和选择的挑战。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和自由性等导致了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网络信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迅速地传播,这在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同时,也为一些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西方资本主义势力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了便利,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评判和选择可能出现偏差。为了应对这种潜在的威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3.网络的虚拟性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挑战。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得信息的交流可以不必考虑对象和主体的真实身份,少了在现实生活中的约束。在这种各自相对独立的虚拟环境中,人们可以不以真面目示人,大大减弱了网络用户的自我约束力。大学生作为尚未成熟的青年人,在网络上往往会表现出与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同的虚拟人格;同时,沉迷于网络交流,而与现实生活中的同学的交往却越来越少,甚至依赖网络,逃避现实,出现网络孤僻症等心理问题。这些都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小的压力。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网络环境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拓宽了视野,提供了创新与发展的途径,同时网络环境的不可控性也影响着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面对新的环境,学生党建工作者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认识到网络党建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网络党建与传统的学生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开拓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局面,从而真正起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借助网络优势,构建网上学生党建工作阵地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接受信息的形式以及思维方式等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因而有必要深入研究网络学生党建的特殊规律,开拓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手段。首先,加强校园网络硬件设施建设,优化网络学生党建工作的环境。推进校园网络化、教育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是有效开展网络党建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其次,在网络环境中广泛建立学生党建特色网站、学生党建QQ群、学生党建博客等,开辟网络党建工作新阵地。优秀的学生党建特色网站是开展网络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高校可考虑把学生党建向网络延伸,把学生党建由平面引向立体。组织学生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建设一批学生自主创建、自主管理、自主参与,集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生网络党建平台,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把学生党建由“单向”引向“多向”,使党性教育更加生动,使理论教育更加直观,从而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吸引力。
   (二)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生网络党建工作的监控和管理
   由于网络社会的全球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征,网络中夹杂着很多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信息和资料。因此,高校应通过各种形式,增强大学生上网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将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模范,使大学生自觉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首先,健全网络规章制度,使网络运作规范化。高校应建立起网络信息管理的专设机构,制定网络行为准则,对校园网和局域网加强管理,还应对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进行堵防,控制信息源头,屏蔽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以达到净化网络信息的目的。其次,增强大学生网络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高发率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法律意识淡薄和法制观念不强有很大关系。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增强其法制观念,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在网络环境中应该遵守法律法规。
   (三)加强网络党建人才培养,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的网络党建队伍
   培养网络党建人才,建设网络党建队伍,是网络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培养一批既熟悉党建工作规律,又能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网络党建工作人才,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的网络党建队伍。首先,网络党建工作者应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走在信息时代的前列,跟上网络技术迅速更新的节奏,掌握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成为一名网络达人。其次,应提高网络党建工作者的信息综合能力。所谓信息综合能力就是网络党建工作者应有及时搜集网络信息的意识和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整合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综合能力,才能在网络中了解学生动态,获取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运用到学生党建的具体工作中去,促进网络党建工作的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和改善高校的网络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各高校应审时度势、顺应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科学地把握网络环境的特点,正确合理地利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不断探索高校网络党建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对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宝根.高校党建创新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潮光.大学生党建工作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焦涛.拓展网络党建的“六个平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8)
   [4]付岩志,王海宁.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10(4)
   [5]王凯.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2)
   [6]严华.开展网络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0)
   [7]徐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党建工作:挑战与创新[J].中州学刊,2007(5)
   [8]王世谊.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6)
   [9]刘大允,米银俊,贝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XWS100009)
  
   【作者简介】陆乃麟(1965- ),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李海平(1976- ),男,壮族,广西宁明人,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
  (责编 吴 筱)
其他文献
Eduard Karl Horz于1957年创建的位于Lauf a.d.Pegnitz的中型企业Zeitlauf公司在驱动技术界的世界市场上扮演着一个技术先驱者的角色。该公司通过持久性的技术创新不仅保持了技
【正】 “我们在河南省平原地区所看到的树木远远超过了中国长城这个奇迹。在这里,我担心世界将变成沙漠的想法被证明是错误的。”这是印度一个林业考察团团长对河南平
2007年7月20日,由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世界企业实验室协办,世界经理人周刊、国家机械网承办的2007年《中国机械500强发展报告》发布会及颁奖
背景: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支架可形成与天然生物体内基底膜结构相似的表面结构,对种子细胞的行为进行有效调节。目的:观察平行与交错排列纳米纤维膜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等
【正】 1946年冬,河南浚县六区区委书记牛长茂带领民兵连阻击国民党匪军。突然,敌人一梭子弹扫过来,他急忙闪身躲到一颗老枣树后……。战斗结束了,他抱住这颗弹痕累累的树干
正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就是从未知方向跨越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通道和美丽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可见,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动
目的比较孟鲁司特钠与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延安市博爱医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Narrative inquiry is applied to discuss the knowledge generation in teacher and learner learning community,which consists of one English teacher and 27 freshmen
环境监测作为我国环境保护项目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将对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水平的关键因素及对策进行讨论。
背景:全面评估膝关节肌力、膝关节屈伸肌力比(H/Q)以及双侧膝关节肌力的对称性有利于预防膝关节损伤。目的:分析运动员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膝关节肌力特点及双侧肌力的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