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泉州灰姑娘, 一夜之间成为异国公主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本是福建泉州的普通一百姓,默默無闻,开了个小饭馆。只因她家祖坟被发现,揭开500年的家族秘密,一夜之间成了异国公主。在她的母邦,她倍受尊崇,享有荣华富贵,但她留在了中国。
  
   灰姑娘变成公主
   1986年,斯里兰卡的议会长访华。
   其间,议长说斯里兰卡的古代锡兰王子的后裔一直都隐居在中国,请帮忙寻找。
   没想到,福建泉州博物馆的人还找到了线索。
   他们发现了锡兰王子的古墓——“世家坑”。当然,“世家坑”也成了泉州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碑被保护迁走。这一下,就让一个女人坐立不安。
   她叫许世吟娥。她的姓很少见,是复姓“许世”。她本是平民女子,开个小饭馆,相夫教子,过着平静的日子。她知道“世家坑”被发现后,祖坟要被人动了,立刻着急上火,夜不能寐。最后,她违背祖训,公开了自己的身份秘密,她就是锡兰王子的后裔!她给泉州海文馆的领导打电话,说不希望祖坟被破坏。
   这消息立刻引起了中斯两国媒体的关注,斯里兰卡专门派来政府官员和学者考察。两国学者经过反复的考察求证,确定许世吟娥正是锡兰王子的后裔。
   2002年,斯里兰卡政府向她发邀请,希望她回家看看。她接受了邀请,来到了斯里兰卡,待遇如国家元首。部长陪同,前呼后拥,警车护卫开路,千万民众欢迎献花,各大媒体追捧报道。总理亲自接待,总统晚宴款待,高官贵族均以对公主的身份,对她尊重礼遇。
   她在国家公园种下“友谊常青树”,和曾经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种植的友谊树并成一排。
   她行程安排得很满,无论到哪里考察访问,都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无限荣光令这位普通的中国女子受宠若惊,一时难以适应。总统希望她回国定居,可以享受皇室待遇,但是她拒绝了。
   她回到中国以后,继续过着中国老百姓的日子。她也成了中斯两国的友谊桥梁,泉州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结成“友好城市”。
   这真是现实版的童话,灰姑娘一夜变公主,真的很有戏剧性。
   可是,故事没完,关于她的祖先锡兰王子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
  
   神秘的锡兰王子
   许世吟娥的先祖锡兰王子是如何来到中国的,各媒体和网络上,包括CCTV都是这样说的:
   “据《明史》记载,公元1459年,锡兰王子世利巴交刺惹出使中国。王子从泉州登船回国时,国内发生政变,其表兄篡夺了王位,杀掉了王子的家人。锡兰王子隐藏在泉州,取名字的第一个字‘世’改为中国姓,结婚生子。到吟娥高祖母时,世家无男丁,高祖母嫁给一个姓‘许’姓男子,从此便复姓‘许世’。”
   可翻遍《明史》,根本找不到这一段记载,见不到锡兰王子的一点影子,更谈不上出使中国了。
   《明史》是这样的介绍锡兰古国的。
   明朝永乐时,郑和下西洋,途过锡兰国。
   国王亚烈苦奈儿想要抢劫郑和船队,被郑和察觉,绕道而走。
   等到郑和回归来又途经锡兰,亚烈苦奈儿骗郑和进入国内,然后派兵五万,堵其归路,准备消灭郑和。
   没想到郑和根本不怕,就带2000名士兵,从小路直攻首都,生擒亚烈苦奈儿及妻子和满朝大臣,并把他们押回北京。
   两千士兵就灭了占领一个国家,真威武。
   永乐皇帝朱棣没有杀掉亚烈苦奈儿,只是废了他,另立一个贤者为锡兰国王。从此海外诸蕃皆是臣服,皆遣使来贡。此后,锡兰王国曾三次派使臣到中国纳贡。
   《明史》和《明实录》记载清清楚楚写的是“世利巴交刺惹遣使来朝”,而不是他本人来朝。
   这两部古代官方文献,对记载国际交往大事从不马虎,如果是王子来朝,一定会标明身份的。所以,盛传的“王子落难说”找不到一点历史根据,难以让人信服。至于锡兰王子姓什么,怎么到中国的,中斯两国史学界看法不一。即便中国史学界,看法也不一样。锡兰王子到底是谁还真成了一个百年之谜。这样一来,许世吟娥的公主身份岂能让人信服?
  
   辉煌的泉州,灿烂的福建
   让我们结合台湾省发现的《世氏族谱》,来还原当时历史真相。
   《族谱》中有“于明初赐姓世”一句话,说明“世”是个姓,皇帝朱棣恩赐的斯里兰卡皇室的姓,而不是自己能起的。
   所以,从姓上看,许世吟娥是皇室后代无疑。
   《族谱》中“由锡兰国君长入闽,为四夷馆通事。”则说明不是王子,而是国王来到福建当翻译的。
   “四夷馆”算是明朝的外国语学校,“通事”就是翻译。
   堂堂的一国之君怎么还跑到泉州去当翻译?
   这还真要说说福建和泉州历史了。
   也许福建人和泉州人知道自己祖先牛,但是不知道牛到什么地步!
   古代福建山多地瘠,发展农业不可能。但是福建人有创新的魄力。
   干不了农业,就闯出去干商业吧。
   唐朝后期,从二王治闽(王潮、王审知)开始,闽人就把目光放在海外贸易。
   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奋斗,到了宋朝元代,福建海外贸易空前发展。
   泉州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真是“梯航万国”、“舶商云集”。
   这可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吹嘘,而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以及犹太商人雅各·德安科纳等赞叹的。
   泉州已经成为中国的海运中心。
   依靠中国当时的国力,泉州掌握着大部分世界的海运贸易。
   当时中国的经济那个强呀,请看来至于维基百科数据:
   宋代中国财富居然占到了世界上一大半。这外国人推测出来的数据,虽然有点夸张,不足为信,但足以说明当时中国国力之强。
   有这么强大的国家经济为后盾,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泉州,繁荣什么地步,就可以任意让你想象了。
   繁荣的泉州也成了外国人向往的天堂,连见过世面的马可波罗都不禁感慨,更何况处于蛮荒南洋的锡兰人呢?
   当时泉州很开放,成为世界性的都市。很多外国人来住在泉州,再也不想回家乡了。
   这些外国人居住的地方被称为“蕃坊”,有自己的学校“蕃学”,有自己的管理领导“蕃长”。
   这些老外和泉州人通婚,生儿育女,慢慢融入华夏民族的怀抱。
   当时泉州兼容并包的胸襟,真让外国人把他乡当故乡了。
   虽然到了明朝,泉州海运中心的地位下降,但它仍然是商品的集散地,还住着各国的航海技术人才,依旧繁华。
   据此推测,锡兰国王世利巴交刺惹到中国以后,“乐不思蜀”就在泉州定居下来。
   斯里兰卡学者也说,当时的锡兰国王到了中国,再不回国了,王位只有由国王姐姐的儿子继承,国家并没有发生政变。
   所以,《族谱》中“由锡兰国君长入闽,为四夷馆通事”这种说法就可以解释通了。
  
   从泉州到锡兰
   当然,世利巴交刺惹不回去恐怕还有另外重要一个原因。斯里兰卡,是印度洋的交通要道,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从这里,可以通往阿拉伯、非洲和印度,这里商机无限,财富无限。
   锡兰皇室如果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中转站都有自己的势力,那能获得多少财富?锡兰国王亲自跑到泉州,去当翻译,组织贸易,也就不足为奇了。
   起点泉州,终点锡兰,连接起人类历史一条沟通交流之路。
   500年前,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灿烂。
   500年后,丝路故事,依旧精彩。
其他文献
2019年11月19日早,国务院发布消息,根据特首林郑月娥的提名和建议,任命邓炳强为香港特区政府新一任警务处处长。  邓炳强是谁?行事作风如何?有能力带领警队实现止暴制乱吗?  其实,从这两天发生的港警封锁香港理工大学48小时行动中,我们发现,香港警察的策略已有所变化,风格变得强硬,又不失刚柔并济。  而在理大前线坐镇指挥的,正是邓炳强。  封锁  上个周末,香港的暴徒们又出洞搞破坏,这次他们瞄准
“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遲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体说来。”  “就是,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吧?还起码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  “要有什么样的房,要有什么样的车?在你看来,多少存款算数目可观呢?”  “这,我还没认真想过……”  以上,是我和一名大一男生的对话。
周恩来长期主管党的秘书工作,1947年,他就提出秘书工作要做到“秘密、准确、及时”。他培养秘书自有一套方法。      力求准确,手把手教新秘书   曾任周恩来秘书的纪东回忆,总理要求我们抓紧时间阅读各种书籍,包括政治、经济及文化艺术方面的。比如,反映国际动态的《参考资料》,每天两大本,总理要我都看一遍,并筛选出重要内容给他讲摘要。重要的地方,要原文讲给他听。有的重要文章和段落,我要用红笔划
对香港观察者来说,香港的局势发展到今天,并不是那么令人震惊。这么多年来,香港的抗议活动从未间断,甚至有人说,香港是名副其实的“抗议之都”。既然如此,真正令人震惊的是什么?乃是抗议活动的暴力化。   按理说,香港是中产阶级居多的富裕城市,民众较为理性,抗议相对平和。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暴力化已经成为不可扭转的大趋势。   局势发展到今天,人们必须选择支持哪一边。人们需要花大力气去理解“何从何去”
老家朋友娟娟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子,不过,她在送女儿去大学报到时,突然“话风”变了,变得难分难舍起来。   娟娟说,女儿初中的时候,心里就盼着她早点离家,他们可以清净些。可是,等女儿进了大学,他们返程经过北京火车站时,满眼人山人海,她突然不淡定了:女儿以后一个人怎么乘火车回家?怎么挤得过那些身强力壮的大男人?在家一直都由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外婆料理,以后所有的一切,都要千里之外的她一个人面对,能行吗? 
如果细心观察,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几乎每个理发店门前都竖着一个旋转灯柱。好奇的我上个周末剪头发时就顺口问了一下店长,店长任性地回答:“别人家有,我们也不能少啊!”  不应该啊!秉承着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事物原理的追问精神,我回到家就查了查资料,结果让人吃惊。  早在近代医学发现之前,欧洲中世纪的医生还是很牛的,由于他们是神职人员,因此不用担心“医闹”,认准一个理即能杀伐决断。这个理就是传说
唐朝时期,延陵县有一县令名叫李封,为人多谋善断,善于思考,经常有很多“鬼点子”。   有一次,衙内有一小吏因喝酒又一次耽误了税收工作的完成。这个小吏在前一年就曾犯过同样的错误,被打了三十棍,没想到这次仍然重蹈覆辙。李封认为就算再对小吏施以杖刑,也难保他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必须得换个更有效的惩罚方法。   想了一会儿,李封脑筋一转,有了主意。他这次没有依照“不依令者,笞三十”的老规矩,而是罚小
我们来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  1、丢10块钱和捡到10块钱相比,丢10块钱的痛苦程度是不是比捡到10块钱的快乐程度高很多?  2、遇到了消极的事情,倾向于认为自己对于这样的结果是无能为力的?  3、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你通常会后悔,进而开始埋怨自己,或者埋怨周遭?  是的,好像我们的生活被太多的“没办法”、“好后悔”、“不应该”所包围,生活的乐趣似乎越来越难探寻,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增加积极的体验呢
5月20日晚,网友@菲妥妥_穆修修在微博上发了一封遗书,迅速引起了全国数万名网友的转发与关注。  这位20出头的姑娘在遗书里写道: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是位护士的她,父亲因公司经营出现问题,为了还债卖房、用自己的名字贷了款,在高利贷的利滚利之下众叛亲离,最终不堪重负,一家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一夜,这位姑娘及其家人的安全牵动了所有人的心。  次日上午8点,当事人的同学透露,姑娘一家三口最后的
随着饮食水平和养生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注重膳食平衡。然而,有一些朋友干脆把所有主食都用粗粮替代,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减肥,还对身体有所帮助。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一同了解。   我们都知道吃粗粮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其实如果摄入粗糧过多,也会给自己的身体造成负担。粗粮是相对于精细加工的粮食而言,粗粮的主要营养元素是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按照食物摄入均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