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危机走向创业:大学组织的转型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r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一书以建立创业型大学为目标,围绕组织这个核心,通过对强有力的驾驭核心、拓宽的发展外围、多元化的资助基地、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整合的创业文化的五条转型途径来阐明创业型大学的建成。
  [关键词]大学组织 转型 创业型大学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190-02
   大学历经千年而不衰,布鲁贝克坦言:“大学存在的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永恒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可见大学生命力之顽强,组织结构之坚固。可20世纪后半期,全球大学正变得困难重重,杂乱无章,危机四伏,大学该如何应对?
  伯顿·克拉克于1994~1996年十次访问欧洲,以大学转型为主旨,展开了深入的个案研究,通过研究英国、荷兰、瑞典、芬兰5所大学创业经验,于1998年出版了被誉为欧洲大学革新“圣经”的《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以下简称《转型》)一书。该书采用概念辨析和校史描述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了创业型大学是如何建成的。全书紧紧围绕作者提出的实行转型的五个要素,从中总结出了20世纪晚期大学对多样、复杂的社会需求所做出的“创业型反应”。
  
  一、问道:敢问大学,路在何方
  
  首先是“日益扩大和日益相互影响的需求的潮流把大学又推又拉”,导致“许多大学不知道它们正走向何处,甚至它们已经丧失了自己的灵魂”。20世纪后半期以来,一方面,随着大量各种年龄不同类型的学生进入大学和学院,对科目和课程需求的扩张有了无休止的继续;另一方面,经济和社会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事业创造了一个日益扩张和迅速变化的专业劳动力市场,指望大学提供合格的毕业生,这使得一向安于稳定和渐进式改革的大学无所适从。
  其次是欧洲各国政府实行的缩减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的政策。一方面,各国政府指望大学在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方面能有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由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经济危机,导致战后西方虚假繁荣下的经济面临全面崩溃,在这种形势下,欧洲各国政府的财政状况极度紧张,出尔反尔,成为不可靠的赞助者。
  最为重要的是,欧洲大学陷入自身发展的困境中,它们需要寻求一种新的运作和管理方式转变目前的尴尬处境。大学的科研基地迅速创造出新的知识和技术,坚定的增加很多专业和扩展学科和跨学科领域的范围;被卷入知识生产浪潮的大学都感到自己要涵盖全部新旧领域,但又非力所能及。
  20世纪后半期,欧洲现代大学出现了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势必压迫得大学难以寻求更好的发展途径,甚至导致某些大学的消亡。此种混乱情况下,敢问大学,路在何方?
  
  二、探路:为建立创业型大学而实施的大学组织的转型
  
  当大学一面走出象牙塔,日益成为社会的中心,一面又无力应对社会的挑战而困难不断时,转型也就成为解决现代大学问题的必然了。伯顿·克拉克选取了五所教育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但均能主动适应外部挑战的大学。下面我们主要以沃里克大学为例简要概括作者观点。
  沃里克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位于英格兰中部,起步较晚,而且从一开始沿途就布满荆棘坎坷,尤其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为激进派表达不满和学生肆意破坏的对象,一度成为一个引起左右派很多批评的公共形象。那么,她是如何实现转型的呢?
  第一,坚持一个理念——“省一半,赚一半”,即节约和创收。前者收效甚微,而后者却出人意外的成功了。根据这个理念指导下的创收计划,沃里克大学的各个部门经常自己开支费用,而且把每年的盈余交给整个大学使用。这种政策强有力的指向创业行动。
  第二,上面所提及的创收并不意味着捐助并从捐赠获取利息以及向校友和支持者募捐,而是把它“和一个扩大的外围的沃里克的许多单位的建立和成长共同发展”从而“得到组织上的地位”。比如,工程系巴塔查儒亚(KumarBhattacharyya)领导的沃里克制造业集团以精力充沛的创业方式发展到学术心脏地带的一部分,商学院把发展的计划和心脏地带的结构融为一体,会议中心则与制造业集团和商学院工作密切相关,共同成为“管理培训中心”,另外还有由大学、城市和地理上与大学比邻大的县联合努力而形成的科学园区,它们的联合创收为沃里克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第三,所有上面的外扩,在其发展中都得到行政核心的帮助和促进,这个行政核心是沃里克实现转型中最重要的一环。而在集中控制和系科自治的平衡中,她是相对集权的。
  第四,沃里克日益形成了一个富饶的多元化的资助基地。政府对沃里克的资助份额相对比较小,而非政府的(特别是非教育部的)来源比例较大。
  第五,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创业精神成为所有学术领域的特征,上面四个特征显示了核心学术单位的参与:外围并入核心,各系广泛建立科研中心,创办大学范围的研究生院,引进一个遍及整个校区富有想象力的和高度吸引人的研究计划。
  基于以上种种努力,沃里克大学(university ofWarwick)作为创办只有三、四十年的一所研究型大学,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艰难时期,到了90年代中期,获得了很高的荣誉。2010年在英国大学排行榜上名列第6位。
  《转型》同样为我们展示了其他四所大学的成功转型。
  约恩苏大学(University of Joensuu)在芬兰农村,位于欧洲高等教育的北部边缘,20世纪60年代后期从地位低下的初创阶段形成一所规模不大的综合大学,经过15年的艰苦创业,90年代后在本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荷兰东部的特文特大学(university of Twente),创建初期,在荷兰的教育综合体和文化精神中处于边缘的位置,20世纪80年代开始寻求转型,90年代与沃里克大学一样,开始享有很高的荣誉。作为一所学科门类比较多的技术大学,它在应用社会科学方面形成了一个第二中心并具有它自己的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校区。苏格兰的斯特拉斯格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从大学的边缘走向中心也得益于大学组织上的转型,在英国高教系统中被界定为苏格兰的一所具有历史意义的技术大学。瑞典的查尔墨斯技术大学(Chalmers University 0f Technology),作为一所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学校,直到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转型的迹象,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考察了这些大学的“华丽转身”后,我们难免会问:为什么这些大学能够冲破风险,走上创业的转型道路?《转型》把它概括为需求超负荷带来的敢冒风险,艰苦创业的结晶。需求超负荷表现在四个方面:1.从精英到大众化再到 普及高等教育带来的更多数量、不同类型学生入学的需求;2.更多劳动力部门需要更多受过专门化职业训练的大学毕业生;3.旧的和新的赞助人对高等教育寄予更大期望,“问责制”逐步形成;4.知识超过资源,任何大学系统都无力控制知识的增长,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四个方面形成的合力,使得大学系统处于水深火热的处境,一些大学开始寻求系统层次的解决方案,而以建立创业型大学为目标,实现大学组织转型的四条途径便应用而生。
  
  三、得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时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经出台,我国要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型,建立人力资源强国,《转型》对我们有很大启发。
  首先,“创新”还是“创业”?《转型》把“创业型”定义为“指许多社会系统的一个特征,即全部大学及其内部系统、科研中心、学部和学院的一个特征。”《转型》认为“创业型”还带有“事业”的含义——需要很多特殊活动和精力在建校工作中的执著努力。《转型》认为:与含义比较柔和,比较受大家欢迎的“创新型大学”不同,“创业型大学”所需要的转型,不是偶然的和附带的,不会因为单个创业者夺得了权利,从上而下办一件事情;而是大学的工作重点都在基层,大学的转型先从基层单位和整个大学的若干人开始,它们志同道合,通过有组织的创新,改革大学的结构和方向,经过若干年的艰辛,最终才能成功。我国大学在历经院校合并、新校区建设之后,正面临一个极其难得的创业发展机遇期。我国大学经过合并,大多朝着综合性、多学科方向发展,正好可以借鉴《转型》中“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和“整合的创业文化”作为自己的两翼,向着创业型大学冲刺;我国大学的新校区大多建设在开发区,又恰恰可以如同《转型》所说形成“一个拓宽的发展外围”和“一个多元化的资助基地”。
  其次,是老套的有关“重建和授权”“战略和利害”的抽象理论探讨,还是具体的院校分析研究?反观我们以往的关于大学创新、大学转型的文献,以及大学领导所津津乐道的说辞,往往会是一些看似高屋建瓴的“扩大高校自主权”“实施赶超战略”之类的话语,这些固然反映了一些领导和研究者对于未来大学发展的信心与雄心,但是中国大学的现实表明,我国还没有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准,这些说辞多少让我们感觉到心虚,有点好高骛远之感。这里恐怕更多的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研究这些后来者是如何真正凭借自己的打拼,最终跻身于世界知名大学之列的。欧美每一所知名大学都有自己的院校研究队伍。它们的研究遍及自身所在院校的每一方面,包括规划研究、学生事务研究、财政状况研究、教师事务研究、专业与课程评估、年度报告等等。而我国的大学也只是在近年才逐步建立了高等教育研究所,其职能也更多的侧重于培养人才方面,而对自身所在学校事务似乎并不关注。
  再次,一味的指责政府,抱怨市场,埋怨学生及其家长,还是自我界定,自我调节,敢冒风险,艰苦创业?当下,我国诸多高校研究者热衷于探讨扩大高校自主权,指责政府管得太多。政府管的多少和其对大学的资助是成正比的。其实,政府赋予了大学校长一定的自治权,同时对大学的内部事务管理是相对比较放松的,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转型》中的方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驾驭核心,从而引领大学向创业型方向迈进呢?我们一些大学领导比较喜欢抱怨市场太残酷,抱怨企事业单位太挑剔、太急功近利,这方面我们的环境确实存在问题,但不可忽视的是,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欧美大学中,《转型》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必须通过自身努力来赢得市场,而不是抱怨或干脆放弃市场。我们一些大学,尤其是一些公立知名大学还在埋怨学生及其家长,做不到以生为本。我们看到有好多大学,开学时,学生一进校门就是缴费,少一项都会被无情拒绝在大门外;自己的学生到毕业的那一天被学校赶出校门,一天也不能多呆……诸如此类的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欧美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无比慷慨的为母校捐赠,而我们的毕业生对自己的母校没有感情呢?是学生的原因,还是大学自身的原因?我想答案应该是很清楚的。
  综上,如今的大学已经走出了象牙塔,逐渐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迎接她的不仅仅是鲜花与掌声,更有风云和雷电。大学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坚守自己的文化固有属性,还要直面问题,顺势应时,进行大胆转型,才能使自己再放异彩,再一次“经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
  能力所限,笔者不能尽其意,但《转型》确能给人一种拨开浓雾,重见天日之感,相信对于建设创业型大学,乃至对于正试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转型》不失为一部富有指导性的鸿著。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布鲁贝克(著).郑继伟(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27.
  [2](美)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导言)3.
  [5](美)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6.
  [4]2010年泰晤士报(TiMEs)英国大学综合排名.http://WWW,oxbridgedu.org/detail/england/28435.shtml,2010-3-3.
  [5][美]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56,
  [6](美)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
其他文献
[摘要]库尔特冯尼格特(Kurt Vonnegut Jr.1922-2007),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本文试图对库尔特冯尼格特在小说《加拉帕戈斯群岛》中的未来学思想进行探究,解读《加拉帕戈斯群岛》是如何呈现其作者的“末日论”的。  [关键词]未来学思想 冯尼格特 《加拉帕戈斯群岛》  [中图分类号]I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081-02   
[摘要]“无为而治”,没有教学的写作课堂;宿构成风,作文课变成了背诵课;无源之水,不让学生读闲书;厚此薄彼,文笔成了好作文的第一要义;没有思辨,作文教学缺少正确的是非观。这些现象都是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往往忽视,甚至漠视。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考作文 宿构 闲书 文采 思辨 是非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摘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一生写了许多揭露丑恶的社会现实的诗篇,但他也曾怀着深情勾画了一幅幅人、神与万物共欢乐的画卷,他笔下的和谐世界引人深思、令人神往。和谐实际上是人类灵魂中天真与经验两种状态的平衡,只有在创造性想象的作用下,人类灵魂才得以解放,人从而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  [关键词]威廉布莱克 和谐 天真 经验 想象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
[摘要]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英语学习的资源越来越丰富,而高职生明明知道英语的重要性却因其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足,往往沉溺于网络游戏,英语学习止步不前,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几乎没有。高职教师在培养高职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职教师的角色转变和考试改革的方面做了一些分析和探索,以求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网络 高职学生 英语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H
[摘要]语文课堂中,应加强情感教育,本文结合理论,运用经典范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观点,即美读、美教、美育。  [关键词]美读 美教 美育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148-01    翻开《拿来主义》,你应是冷峻的鲁迅;走进《胡同文化》,你应是睿智的汪曾祺;低吟《兵车行》,你应是沉郁的杜甫,高诵《蜀道难》,你应是飘逸的李白。你是一位
[摘要]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既要符合一般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规律,更应该兼顾其群体的特殊性。本文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归属感成因和影响归属感的因素探索着手,以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为例,分析了该院在校大学生归属感的现状和存在误区,并从学校、个人和家庭三个角度探讨如何正确引导民办高校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属感。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学生 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要]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现如今的教育形式下,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学校借助沙区进修学校搭建“明星工程”这个平台,利用“先走出去,再带回来,以点带面,向外辐射”的方法,并形成了外出学习教师汇报、讲座,通过外出观摩、学习、培训,将好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带回来,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并且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关键词]教师培训 语文教师 小班化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
[摘要]本文试通过分析安徒生一生的爱情悲剧,来看他作品中的爱之主题。他牺牲了现实中的爱情,但在他的童话中,最纯粹的爱情却得到了永生。  [关键词]安徒生 爱情 童话 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2-0099-01    在人类所有的文字中,讨论爱情的那一部分要占十之八九。爱情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答案,每个人也都有他自己的演
[摘要]面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合作精神不尽如人意的现状,结合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在对大学生日常的管理中,通过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集体主义观教育,积极倡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合作精神的教育与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 合作精神 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82-03    合作精神是指参与者通过共同合作互
[摘要]根据学校隐性德育是由道德的含义和道德学习的本质决定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其德育启示的分析,提出高校隐性德育的原则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隐性德育 德育途径 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210-01    一、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特点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逐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