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青教授治疗小儿脑瘫选穴规律分析

来源 :针灸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q12262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袁青教授运用“靳三针”治疗小儿脑瘫的选穴及配伍规律,为临床诊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袁青教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处方205例,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选穴频次频率统计、选穴部位分布、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涉及108个穴位(组),频次共计3734次;穴位部位以腰背部、头面颈项部和下肢部为主;聚类分析可形成聚类组合7个;复杂网络分析得出一个由13个穴位(组)组成的核心处方;关联规则分析共得穴位(组)组合16个.结论:袁青教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选穴以调神穴组为主,核心穴组为在调神穴组的基础上根据功能缺失情况,辨证地灵活辅予对症穴位(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氏项针”结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颏下肌群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影响.方法:筛选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饮食、体位调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氏项针结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MASA量表评分、SWAL-QOL量表评分及空吞咽、吞咽5 mL温水时颏下肌群的平均
目的:探讨通督治郁针法联合头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对血清5-HT和BDNF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86例,采用动态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头针疗法43例)和治疗组(通督治郁针法联合头针疗法43例),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HAMD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血清5-HT和BDNF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5-HT和BDNF水平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中医症候积分、HAMD评
目的:从肌筋膜链角度,探讨足三阴经筋的解剖基础,为临床经筋疗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分析足三阴经筋的分布、病候,并与肌筋膜链前深线解剖、功能对比,阐释足三阴经筋的解剖结构.结果:足三阴经筋的线性分布呈现混合分布趋势.在足踝小腿部,长屈肌及肌腱可视为足太阴经筋,趾长屈肌及肌腱可视为足少阴经筋.在阴股部,股内侧肌及股内收肌群的股骨止点可被视为足太阴经筋,股内收肌群结合体可被视为足厥阴经筋,大收肌后部及半腱肌半膜肌可被视为足少阴经筋.在躯干部,足太阴经筋与腰大肌筋膜密切相关,足少阴经筋与脊柱椎体前筋膜更为切合.从
本研究通过深度阅读《黄帝内经》《难经》的有关具体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并付诸临床,探究人迎气口脉法的定位以及结合《难经》等经典的临床应用.得出人迎气口的位置在左右手关脉之前,通过人迎气口脉法可以在临床中明确地确定病变经脉,以及根据脉象的浮沉、四时脉象的不同等方式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合病案阐述人迎气口脉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的结论.
目的:分析速刺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2019年5月—2020年3月于上海市中医院、上海曙光医院儿科和针灸科就诊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速刺组、盐酸硫必利片组,各49例.盐酸硫必利片组接受盐酸硫必利片治疗,速刺组接受速刺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抽动情况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治疗1个月后,速刺组总有效率为89.80% (44/49),高于盐酸硫必利片组的73.47% (36/49),差异具有统计
目的:比较CT定位与解剖定位下针刀松解治疗腰椎小关节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符合相关纳排标准的患者240例,分别采用CT定位下针刀松解的方法(治疗组)和解剖定位针刀松解的方法(对照组)松解病变腰椎小关节治疗腰椎小关节病,采用VAS评分(VAS)和ODI指数(ODI)来进行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的评分比较,通过评价疼痛缓解程度、腰椎活动功能、白细胞介素-1 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来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及组间疗效差别.结果:治疗后治疗组
目的:观察腹部深刺法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脱落2例,剩余28例;对照组脱落2例,剩余28例.试验组采用腹部深刺疗法,腹部深刺取中极、关元、气海、四满、横骨、水道、归来和冲门(1次/d,3次/周,共6周);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1次/d,共6周).6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炎症状(NIH-CPS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临床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CPSI及中医症状评分
目的:探讨艾灸“关元”穴对衰老进程中大鼠子宫组织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CDK4、E2F1、SOD和CAT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究艾灸延缓子宫衰老的机制.方法:选取SPF级12月龄Wistar雌性大鼠1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艾灸组,SPF级3月龄Wistar雌性大鼠7只作为青年组.其中艾灸组大鼠对“关元”穴进行20 min温和灸刺激,每日1次,连续治疗40 d;对照组和青年组大鼠进行同样的抓取与固定.实验结束后取大鼠子宫组织,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
目的:探讨“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急性脑出血大鼠Nrf2/ARE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再将各组分成3个时间亚组分别为1d、3d和7d,每个亚组6只大鼠.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针刺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大鼠患侧“百会”透“曲鬓”针刺治疗.采用Longa评分法综合评价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Western-blot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血肿周围转录调节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调控NF-κB信号通路介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穴丛刺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海马内注射Aβ1-42制备AD模型.造模成功后第7天开始干预,头穴丛刺组选取百会穴及百会穴左侧旁开1 mm处、百会穴右侧旁开1 mm进行针刺干预,1次/d,留针30 min,连续干预14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COX-2、NF-κB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组织IL-1β、IL-6及TNF-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