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教学实录

来源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gits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泰格特的《窗》,其主题思想教参中是这样阐释的:揭露并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损人利己的思想。经过反复研读文本,笔者发现有两点不妥:一是本文是在人性的善良与丑恶的较量中展现真实的人性,以靠窗病人为代表展现了人性中善的一面而不仅仅是损人利己的思想;二是主题挖掘不够深刻,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良好的情感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本文通过精巧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来展现对《窗》主题的重新探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活动设计;拟标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首先,请大家自读课文,看看能不能为这篇小说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幻灯片展示)
其他文献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国家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愿望之迫切可见一斑。因受"浅文化"、"俗文化"、"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学习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而发现、收藏、共享这些智慧与惊喜,也就成了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
语文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主要工具,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唯分数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得分点”,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感悟语文,感悟生活,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消磨殆尽,使得鲜活生动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应试工具。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的特别明显,教师如果能注重情感教育,关注情感教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合理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已成为许多教师尝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教学中的切入点之一.然而,在我们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