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减负增效;备课;创新;课堂优化;作业设计;教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1—0053—01
“聚焦课堂,减负增效”已成为数学教学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减负,不减质”这一严峻的课题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下面,笔者以数学学科为例,就“减负增效”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创新备课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树立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新观念。教师要从“生本教育”的理念去设计教学方案,自己充当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即要以学生为主体。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转向“对话”。同时还要设计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既要熟练地掌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还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发展的学习策略。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大胆改革教法,探索和采用有利于学生开拓创新、发展个性的教学手段。
二、优化课堂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减负”的实质是“增效”,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要把课堂作为实现“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减负增效”对教师来说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要创设适宜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使师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无疑学习效率也是最高的。因此,教师要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并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下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帮助学生较长久地保持这种心态,从而较长久地维持这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精心设计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学家波利亚说:“一个专心、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研究,加强对典型题型的研究。精心设计作业内容,注重作业的层次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劳动。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避免枯燥无味的劳动。增强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力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和作业质量,达到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虽然教师设计作业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但学生可以因此跳出“题海”,享受到更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注重教后反思是减负增效的必要补充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以及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因此一个称职的数学教师,要以此理念为指导,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一是对数学教学理念的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改变?二是对数学教学设计的反思——是否为学生的发展设计教学?三是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是否做到生活——数学——社会有机结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冷静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认识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进而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在反思中实践时,教师才能找到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差距,从而使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广大教师还任重道远。只有着眼未来,立足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关注学生成长,才能使“减负增效”之路走向坦途。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1—0053—01
“聚焦课堂,减负增效”已成为数学教学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减负,不减质”这一严峻的课题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下面,笔者以数学学科为例,就“减负增效”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创新备课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树立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新观念。教师要从“生本教育”的理念去设计教学方案,自己充当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即要以学生为主体。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转向“对话”。同时还要设计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既要熟练地掌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还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发展的学习策略。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大胆改革教法,探索和采用有利于学生开拓创新、发展个性的教学手段。
二、优化课堂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减负”的实质是“增效”,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要把课堂作为实现“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减负增效”对教师来说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要创设适宜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使师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无疑学习效率也是最高的。因此,教师要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并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下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帮助学生较长久地保持这种心态,从而较长久地维持这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精心设计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学家波利亚说:“一个专心、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研究,加强对典型题型的研究。精心设计作业内容,注重作业的层次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劳动。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避免枯燥无味的劳动。增强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力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和作业质量,达到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虽然教师设计作业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但学生可以因此跳出“题海”,享受到更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注重教后反思是减负增效的必要补充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以及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因此一个称职的数学教师,要以此理念为指导,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一是对数学教学理念的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改变?二是对数学教学设计的反思——是否为学生的发展设计教学?三是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是否做到生活——数学——社会有机结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冷静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认识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进而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在反思中实践时,教师才能找到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差距,从而使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广大教师还任重道远。只有着眼未来,立足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关注学生成长,才能使“减负增效”之路走向坦途。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