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知识;记忆能力;知识框架;课堂教学;课外作业;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1(A)—0075—01
记住一些历史基本知识是学生学好历史课程的基础。但历史知识本身具有过去性、综合性等特点,再加之中学历史课程课时少,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等原因,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体系,构建知识框架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共六册,其中中国历史四册、世界历史两册。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其内容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编排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体系,构建知识框架:在每学期上新教材前,可让学生细读教材目录,粗看全书内容,初步了解整册教材内容及教学重难点;在讲授新课内容时,教师必须书写出简明扼要、逻辑合理、形式多样,能清楚反映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板书;在完成某一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应和学生一道对本单元所属各课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找出知识内容间的联系,列出单元总结简表;当一册历史教材的教学结束后,在复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想一想本册教材讲了哪一阶段的历史,哪些单元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状况,哪些单元讲科技、文化、艺术的发展,然后对本册教材内容作出文字性的专题总结,并要求学生务必熟记该册教材后的历史大事年表。教学实践证明,构建历史知识框架,把握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第一步。
二、重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轻松记忆
初中学生大都对所学历史知识采取机械、重复的记忆方式,历史知识的识记成为了学生沉重的负担。要想使初中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和记忆历史知识,首先,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明确历史事件的大背景下,着重理解记忆其发生的原因、经过及影响。其次,教师必须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历史知识记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再次,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分成两大类进行记忆。第一类是历史知识点,如,时间、地点、人物等,可让学生运用联想法、历史朝代和历史时间结合法、编写历史歌谣、顺口溜等方式进行记忆。第二类是重要的历史问题。如,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产生的影响等,这类问题的答案没有必要死记硬背,可让学生在理解其大意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方式归纳成知识要点,从而进行识记。最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记忆。如,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能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大量的历史知识,又能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学生记忆。
三、抓好基本训练和复习,让学生在手脑并用中深化记忆
课外作业和各种练习,其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培养学生判断、分析、归纳等能力。为此,在上课时,教师可给学生安排一些有趣的课堂练习、单元练习;在上完每节课后,教师应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等方面出发,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还应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方式及时进行复习。学生则可采取早间朗读和课外时间默看等多种复习形式。
四、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升华记忆
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也不拘一格。常见的组织形式有:课外阅读、历史故事会、参观访问、历史知识竞赛、制作历史知识小报、观看历史影视剧等。如,在上完《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一课后,笔者发现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认识都比较模糊,且对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无法准确识记。为此,我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秦安县城去参观凤山南麓的迎恩寺、葫芦河畔的基督教堂和南下关的清真寺。在参观过程中,我一边给学生讲解,一边让学生留心观察其建筑构造、神灵人物,并认真翻阅经卷,虚心向信徒求教等。参观结束两周以后,我出了几道测试题以考查学生的记忆效果,学生的答卷非常令人满意。事实证明:第二课堂的开辟,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观察能力。
编辑:孟刚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1(A)—0075—01
记住一些历史基本知识是学生学好历史课程的基础。但历史知识本身具有过去性、综合性等特点,再加之中学历史课程课时少,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等原因,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体系,构建知识框架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共六册,其中中国历史四册、世界历史两册。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其内容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编排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体系,构建知识框架:在每学期上新教材前,可让学生细读教材目录,粗看全书内容,初步了解整册教材内容及教学重难点;在讲授新课内容时,教师必须书写出简明扼要、逻辑合理、形式多样,能清楚反映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板书;在完成某一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应和学生一道对本单元所属各课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找出知识内容间的联系,列出单元总结简表;当一册历史教材的教学结束后,在复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想一想本册教材讲了哪一阶段的历史,哪些单元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状况,哪些单元讲科技、文化、艺术的发展,然后对本册教材内容作出文字性的专题总结,并要求学生务必熟记该册教材后的历史大事年表。教学实践证明,构建历史知识框架,把握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第一步。
二、重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轻松记忆
初中学生大都对所学历史知识采取机械、重复的记忆方式,历史知识的识记成为了学生沉重的负担。要想使初中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和记忆历史知识,首先,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明确历史事件的大背景下,着重理解记忆其发生的原因、经过及影响。其次,教师必须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历史知识记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再次,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分成两大类进行记忆。第一类是历史知识点,如,时间、地点、人物等,可让学生运用联想法、历史朝代和历史时间结合法、编写历史歌谣、顺口溜等方式进行记忆。第二类是重要的历史问题。如,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产生的影响等,这类问题的答案没有必要死记硬背,可让学生在理解其大意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方式归纳成知识要点,从而进行识记。最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记忆。如,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能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大量的历史知识,又能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学生记忆。
三、抓好基本训练和复习,让学生在手脑并用中深化记忆
课外作业和各种练习,其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培养学生判断、分析、归纳等能力。为此,在上课时,教师可给学生安排一些有趣的课堂练习、单元练习;在上完每节课后,教师应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等方面出发,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还应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方式及时进行复习。学生则可采取早间朗读和课外时间默看等多种复习形式。
四、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升华记忆
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也不拘一格。常见的组织形式有:课外阅读、历史故事会、参观访问、历史知识竞赛、制作历史知识小报、观看历史影视剧等。如,在上完《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一课后,笔者发现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认识都比较模糊,且对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无法准确识记。为此,我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秦安县城去参观凤山南麓的迎恩寺、葫芦河畔的基督教堂和南下关的清真寺。在参观过程中,我一边给学生讲解,一边让学生留心观察其建筑构造、神灵人物,并认真翻阅经卷,虚心向信徒求教等。参观结束两周以后,我出了几道测试题以考查学生的记忆效果,学生的答卷非常令人满意。事实证明:第二课堂的开辟,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观察能力。
编辑: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