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血管肉瘤16例临床病理及治疗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头皮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肿瘤分期、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分析2002年9月至2013年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整形烧伤科收治的16例原发于头皮且无转移的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按照AJCC2010年第7版软组织肉瘤分期标准分期,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患者生存率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16例患者中,GTNM分期Ⅰ期4例,Ⅱ期4例,Ⅲ期8例。临床早期常在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后期发生浸润性暗红斑,伴结节及溃疡,易破溃出血。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广泛血管增生及浸润,组织形态变异较大,常见细胞异形。出现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5个月,7例局部复发,8例远处转移,转移的中位时间为20.5个月,转移至肺4例,淋巴结2例,肝1例,骨1例。生存时间I期4例为(33.0 ± 4.4)个月(中位数32个月),Ⅱ期4例为(24.0 ± 7.9)个月(中位数15个月),Ⅲ期8例为(23.9 ± 3.9)个月(中位数24个月)。单纯手术治疗5例生存时间为(23.4 ± 5.2)个月(中位数21个月),手术+放射治疗6例为(24.4 ± 5.7)个月(中位数24个月),手术+放射治疗+免疫治疗4例为(35.8 ± 9.7)个月(中位数26个月)。

结论

头皮血管肉瘤的治疗以手术基础上辅以放射+免疫治疗为首选。影响原发性头皮血管肉瘤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大小和治疗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及异丙肾上腺素在体外对婴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VEGF-2)、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2~3代增殖期婴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分为普萘洛尔组和异丙肾上腺素组,其中普萘洛尔组分别换浓度为10、15、20 mg/L普萘洛尔工作液(10、15、20 mg/L普萘洛尔组)、空白EGM-2培养基(空白组)和含0.16% DMSO
期刊
鲜红斑痣(PWS)是一种常见的先天血管畸形,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颜色逐渐加深,皮损增厚甚至形成结节。脉冲染料激光(PDL)利用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治疗PWS,是临床治疗的标准方法。然而,对于部分难治性PWS,单纯PDL治疗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根本没有作用。针对其现状,本文对增厚及结节形成的这类难治性PWS的多种治疗方法进行了概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抗高血压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常用的有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5大类,可引起各种不同类型的药疹。通过文献回顾,对抗高血压药引起的血管性水肿、红斑狼疮样、银屑病样、湿疹样、疱疹样、扁平苔藓样等药疹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及转归进行归纳总结,实现抗高血压药引起药疹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停药、早治疗,并为抗高血压药引起的药疹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信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采用激光散斑衬比分析(LSCA)技术无创性观察分析不同部位和大小的疣体激光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化,以探讨LSCA技术用于激光治疗寻常疣疗效量化评价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17例寻常疣患者30处病灶,使用LSCA观察和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0 min、治疗后3周疣体及其周围正常皮肤血流变化及散斑流速指数(SFI)值,以评估PDL治疗的效果。结果寻常疣患者治疗前疣体的血流SFI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