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疣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前后激光散斑成像观察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zeng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激光散斑衬比分析(LSCA)技术无创性观察分析不同部位和大小的疣体激光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化,以探讨LSCA技术用于激光治疗寻常疣疗效量化评价的可能性。

方法

采用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17例寻常疣患者30处病灶,使用LSCA观察和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0 min、治疗后3周疣体及其周围正常皮肤血流变化及散斑流速指数(SFI)值,以评估PDL治疗的效果。

结果

寻常疣患者治疗前疣体的血流SFI值(11.600 ± 1.190)高于周围正常皮肤(5.280 ± 0.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69,P<0.01)。与治疗前疣体SFI值相比,治疗后10 min(3.112 ± 0.484)和治疗后3周时(7.315 ± 1.083)疣体血流SFI值均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4.407、3.294,均P<0.01),治疗后3周高于治疗后10 min(t=4.646,P<0.01)。激光治疗后10 min疣体周围正常皮肤血流SFI值(20.260 ± 2.063)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6.770,P<0.01),但治疗后3周(4.941 ± 0.616)又较治疗后10 min显著降低(t=6.964,P<0.01),治疗后3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8,P=0.707)。激光治疗的效果与疣体大小和分布部位有关,<0.5 cm2疣体激光治疗后血流改变较≥ 0.5 cm2疣体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7,P<0.05);不同分布部位的疣体激光治疗后血流改变不同(F=15.71,P<0.01),不同部位疣体血流SFI值改变由大到小依次为手指、足背、足趾、掌跖、甲周。

结论

寻常疣疣体内血流较正常皮肤明显升高,PDL可以凝固气化疣体内血管达到治疗目的。利用LSCA血流监测技术,能定量观察到激光治疗寻常疣前后的血流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报告2例长岛型掌跖角化病,确定其致病基因突变。方法收集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和临床资料,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SERPINB7基因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以查找基因突变位点,并以200例无关健康人DNA作为对照进行扩增测序。结果2例患者均存在SERPINB7基因c.796C>T纯合突变,导致编码蛋白质第266位氨基酸出现终止改变(p.R266*),其父母均为c.796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及异丙肾上腺素在体外对婴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VEGF-2)、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2~3代增殖期婴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分为普萘洛尔组和异丙肾上腺素组,其中普萘洛尔组分别换浓度为10、15、20 mg/L普萘洛尔工作液(10、15、20 mg/L普萘洛尔组)、空白EGM-2培养基(空白组)和含0.16% DMSO
期刊
鲜红斑痣(PWS)是一种常见的先天血管畸形,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颜色逐渐加深,皮损增厚甚至形成结节。脉冲染料激光(PDL)利用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治疗PWS,是临床治疗的标准方法。然而,对于部分难治性PWS,单纯PDL治疗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根本没有作用。针对其现状,本文对增厚及结节形成的这类难治性PWS的多种治疗方法进行了概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抗高血压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常用的有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5大类,可引起各种不同类型的药疹。通过文献回顾,对抗高血压药引起的血管性水肿、红斑狼疮样、银屑病样、湿疹样、疱疹样、扁平苔藓样等药疹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及转归进行归纳总结,实现抗高血压药引起药疹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停药、早治疗,并为抗高血压药引起的药疹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信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