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一体化训练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在《评〈读和写〉》中说:“阅读与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练习写作。”阅读文章不仅能学习优美的语言,还能在素材积累及运用上有所借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则是语文能力的运用和展现。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把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把阅读教学当成语言学分析、讲解,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训练基本处于“两张皮”状态,导致学生阅读兴趣单一,阅读范围狭窄,厌烦写作,缺失灵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严重受限。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围绕“读写同步,读写共赢”目标,将阅读行为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通过读写一体化实践,积极构建“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带动阅读”的互动效应。以下就自己的实践心得与同仁交流。
  一、以“文”为本促写作
  1.使用好精品文本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既有传统的典范之作,又有优秀的当代美文。这些佳作中,无论是作者的写作技巧,还是表现主题的材料选择都是指导学生写作的精品。对于这些篇章,既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写作技能。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的过程中一定要落实好“读”,在指导学生层层深入的阅读中,使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自然融入老师的讲解中,让其学会写作基本知识和技能,然后应用到写作中,从而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写作中巩固技巧运用。如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教给学生采用“凭借快速浏览阅读法,抓住文章主要问题,进行大略学习的方法”学习课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冯骥才先生是怎样对待鸟儿的”及“鸟儿又有什么样的反应”两部分内容,通过对比阅读、师生对话阅读、情境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领悟人与鸟之间由于彼此“信赖”才“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主旨。
  2.打造立体认知结构
  一篇文章的遣词造句、语言风格、写作手法、创作意境等构成了文本独有的“立体”之美,如何指导学生深入这种“立体”的认知结构,需要教师正确合理的指导。笔者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指导学生精读文本内容的同时,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总—分—总”的篇章结构,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对比状物的表达方式,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等。学生理解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展开丰富想象,表达自己真挚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形成立体的认知结构,于是,我布置与所学课文体裁相似的习作——《家乡的山》,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如“总—分—总”结构、对比手法、排比句和比喻句的修辞手法等,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二、读写一体同提升
  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语文教学中把读和写紧密联系起来,抓好读写一体化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写作中拓展、在读写结合中触类旁通。
  1.补白策略
  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没有直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部分正如绘画中的“留白”。教学中,教师若能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咀嚼文句,领略文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想象、思考诠释“补白”,既能使学生对文本内涵的体验更深刻,又能使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文本思想产生共鸣。
  如《顶碗少年》一文后面有这样一段话:“他镇静下来,手捧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我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细节,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顶碗少年由“不知所措”到“镇静下来”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你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写出他当时的心理变化过程。通过这样的练笔实现文本“留白”处对阅读者的召唤,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训练。这种“补白式”练笔活动是在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有了表达冲动时,往往是训练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机。
  2.续写策略
  一个人的想象力常被看做其能力发展空间的体现,续写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写作训练方法自然离不开想象力。续写训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一般来说,续写前必须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原文主要内容,再展开合理想象,从而使续写与原文的思想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一致性,体现内容的逻辑联系和思想表达的合乎情理。
  如学生阅读了《凡卡》这篇文章后觉得意犹未尽,这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故事继续发展下去将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进行新奇大胆的畅想。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续写任务: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发挥想象,续写接下来的故事好吗?这样续写旨在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开他们的想象空间。语文老师应在教学中抓住这些读与写同步训练的机会,达到读中练笔、以读促写的目的。
  3.仿写策略
  通过仿写特定篇章宜于提高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如《我爱绿叶》一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叙述的,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什么”引出“我却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点出我爱绿叶的感情之深。接着用“我爱绿叶,因为……”的句式分别说明我爱绿叶的原因。最后与课文开头照应,表达作者的愿望。教师可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仿写训练。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习作过渡。
  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知”“行”统一关系,所以,我们要把读写结合起来,有效开展读写一体化训练,以阅读带写作,以写作促阅读,使其相互作用,双向训练,同步发展,从而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共同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之一,财务部门的稳定发展对医院长期稳定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财务管理中全面成本核算工作,对于医院经营管理中控制医院的经营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预防财物风险,提高以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笔者将对医院进行全面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医院经营管理中全面成本核算遇到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策略,以供参考,促进医院提高财务管
摘 要: 在新课改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逐渐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主要围绕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究了阅读教学中采用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实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得到快速发展,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合作交流探究理念的引导 下,如何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提高教学时
摘 要: 在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学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多媒体技术 优越性  新课改革以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观念变了,教学方法变了,学习方式变了。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的应用,无疑是教育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
摘 要: 古诗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涵着数千年的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小学语文课本精选了不少优秀的古诗,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体味古代文豪的人生情怀,从而丰厚文化底蕴,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在古诗教学方面要紧紧抓住“激趣、悟意、拓展”这三个基本环节。  关键词: 小学古诗教学 基本环节 激趣 悟意 拓展  古诗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浩如烟海,博
摘 要: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政府职能也出现了变化,原有的会计制度已经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为了顺应时代的转变,需要进一步推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优化会计工作,还可以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依然有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重要性。目前形势下看,行政事业单位只有积极的改革,才可以不断与时俱进,提高综合性实力。因此,本文提出观点,分
摘 要: 情境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效果更显著。本文主要从情景教学模式出发,揭示了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语文教育中的规律。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宛如一碗苦口的良药,让人爱恨交织。不学,不能掌握知识;学,实在无味。如何寻找到一条光明大道,让学生喝下这剂良药又感觉不到苦呢?情境教学法无
摘 要: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要求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错别字的出现,既妨碍了学生的识字和写字,又影响了孩子的阅读和写作。如何从源头就杜绝错别字的出现,本文从研究错别字的成因入手,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 错别字 成因 教学对策  连续四年的小学低段任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生们屡见不鲜,屡教不改的错别字现象。现在对小学生的识字要求越来越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
“说一口普通话,写一手规范字”,这是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然而从课程安排看,普遍存在零写字课的现象,有的学校虽然安排有写字课,但被挪作他用,根本就没有专的人上写字课,对写字课不重视,因为不是考试内容,可有可无,学生走出学校后不能写一手好字也没关系。显然写字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目前全国有95%的学生写的字不能过关。”真是触目惊心。  张锡庚说:“写字具有人格价值。
当前,恶性肿瘤仍然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疾病,在临床上,化学治疗依然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大多数化疗药物存在水溶性低,稳定性不佳,对肿瘤组织缺乏选择性等问题,导致肿瘤的化疗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治疗过程中常伴随有严重的毒副作用。此外,研究人员难以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对疗效进行实时的评估,无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因此,目前亟需构建一种新型的纳米给药体系,该体系既能高效地杀伤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