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到底有什么用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gyy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一些人聊天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社会就是这个样子,适应便好了,老是义愤填膺,太不成熟,而且还会语重心长地发出告诫:批评有什么用?你能改变吗?赚到钱才是王道。
  这是作为批评之人经常遇到的质疑,也是功利之人的语言逻辑。也就是说,有的人不反对批评,但是如果批评了,问题还没有解决,钱也没赚到,就会怀疑批评的价值。如同你让一个人吃了特别苦的药,还对他的身体康复没有任何作用,人家肯定气不打一处来。所以,你不仅要准确指出“病情”,而且开的药方要符合病症。所谓良药苦口,前提就是要对症下药。不对症,再是良药也无济于事。同理,批评是可以的,但要有的放矢,要对解决问题起到一点启迪作用。
  邵建就曾质疑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他说:“一个世纪以来,国民性问题已经成为鲁迅神话之一,或者说它是鲁迅神话中最重要的内容。对它,我们给予了过多的认同和称赞,而称赞又无不集中到鲁迅的深刻上。只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鲁迅的批判不可谓不力,然后,国民性问题终究解决了吗?抑或有所好转吗?……以一种经验主义的眼光,鲁迅的批判既然那样无与伦比,而他的努力乃至后人一个世纪的努力却劳而无功;那么,是否可以认为批判本身就有问题?奇怪的是,我们不仅没有过这样的质疑,反而把劳而无功当成了鲁迅‘深刻’的证据:瞧,鲁迅所揭露的问题并没有过时,今天我们依然需要鲁迅。”
  从上述言语中我们不难理解邵建的意思,那就是既然国民性问题没有解决甚至没有好转,那么说明鲁迅的批判是有问题的,至少开出的药方是不对的。邵建进一步说,鲁迅治病只用单一的方子,何况这又是一个偏方。鲁迅所揭示的毛病,是一种道德症候和精神痼疾,他要改变这样的道德精神状况,却又是从精神自身入手。
  仔细分析,这里涉及批评中破与立的问题。比如有的人说,你就知道批判,只知道把一座座墙推倒,而不把新墙建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破不立,批评缺乏“建设性”。所以,一旦一个批评者只破不立,或者虽然立了,但并没有显著效果,那么这个批评就会饱受指责,乃至被说成是纸上谈兵。而鲁迅的批判是既破又立。所以,我们每每读到他的文字,觉得入木三分,给人以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感觉,更能让人在混沌中豁然开朗。邵建的指责主要侧重于鲁迅开的药方,而不是鲁迅揭示的现象。邵建之所以对鲁迅的药方不以为然,是因为他认为鲁迅的改革国民性是从根本上改革国民的人性,而人性不可革,它是自然赋予的,革之则性不存。所以他更同意胡适主张的制度建设。
  先不说邵建对鲁迅药方的质疑是否正确,他指责鲁迅的逻辑其实和不少人不欢迎批评是一样的。简单来说就是,你批评的东西如果没有因为批评而得到解决,那么这种批评几乎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批评,大家往往有这样的心理:批评是个得罪人的事,既然批评了就要有效果,否则得不偿失,还不如安分守己、明哲保身、闷头发财。这种心理不自觉地助长了急功近利的焦躁心态,所谓“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进而对批评产生过高的期待,对批评者产生一种过度要求。
  其实,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是复杂的,仅靠批评就想解决问题无疑是不现实的,但不能因此否定批评的价值。就说鲁迅对国民性的批评,即使他主张的从精神自身入手是条死路,无益于解决问题,但他的批评依然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人性,也可以启发更多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也就是说,批评更多时候在于揭露问题、表达意见、啟迪智慧。至于解决问题,还需要集思广益及更多人的参与。连鲁迅先生自己都说:“我只在深夜的街头摆着一个地摊,所有的无非几个小钉,几个瓦碟,但也希望,并且相信有些人会从中寻出合于他用的东西。”
  编辑:薛华
其他文献
人性是光与影最温软的抚摸  英国莱切斯特城有很多广场,最出名的要数灵魂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陈旧的房子,房子旁边有块基地,墓地旁竖了个牌子,上面赫然写着“让每一个灵魂都能仰视天堂”。这个房子的主人是已经去世很久的菲尔普一坟墓里埋的就是他。  灵魂广场的前身是一片居民地,只因为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拆迁事件,才有了后来的灵魂广场。故事还得从2008年说起,开发商詹姆斯在莱切斯特城买了一块地。他计划在这里建一
《检察风云》:文老师,您一直以敢于讲真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您对当今的文化有什么样的看法?现代年轻人处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他们应当如何做?  文洁若:当代的年轻人有敏锐的眼光,接受新思维新知识,这是我们赶不上的。但是在做学问上,讲扎实,不浮躁,能够广博地驾驭自己的领域,很多年轻人还不是太厚实。加上许多杂志、书籍快餐化、庸俗化,真正有价值的书刊越来越少,对年轻人当然有影响,这让人自然感到忧虑。在商品化
驱车进入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保安立即迎上来把停车位安排在最外侧。原来,大部分的停车位已被公司80%职工的自备车停得满满当当。走廊里擦身而过的员工礼貌微笑致意,脚步匆忙、稳当。  去年突破了年度营业收入11亿元大关,参与建设的京津城际武广客专、沪宁城际、沪杭高铁、乌兹别克斯坦铁路改造等国内外和地方重点工程顺利开通,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将于2011年6月下旬通车,哈大客专也有望在1
“网坛一姐”李娜,凭她高超的球技和幽默征服了整个世界,然而在国外,陈燕的知名度与这位大牌明星相比毫不逊色。陈燕是位视力仅有0.02的时尚辣妹,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创造了无数传奇:她是我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跆拳道晋级到黄带,喜欢滑旱冰、开卡丁车,她的画在日本获奖并拍卖出不菲价格,自传畅销全国。现在她是北京一家公司的CEO,2012年春晚舞台上那架大钢琴,就是请她调的音。曾写成文学名著《假如给我三天
1986年,陈宝国出演电影《神鞭》地痞玻璃花一角,原著小说中的玻璃花被人打成了独眼龙。可当时的化妆技术和拍摄特效较为落后,更没有隐形眼镜可用做道具。一心想要拍出独眼龙无光眼神的陈宝国着实犯了难。  一天,陈宝国一下子来了灵感,激动地对妻子说:“快去帮我找一枚扣子来。”妻子找来家中一枚透明扣子放在他手上,他如获至宝:“当年你为了演好《雷雨之前》小战士一角,不惜忍痛割爱剪掉了留了8年的一条大辫子。而如
世界上最精确钟表的运行速度非常稳定,每过3亿年才会产生一秒钟的误差。但大脑却有一套自己独有的时间观念,时间流逝的快慢全靠自己决定。那么大脑为什么无法像时钟一样稳定计时呢?换句话说,为何开心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而无聊的时光又似乎漫长得没有尽头呢?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会过得越来越快?对时间的感受取决于主观愿望  伦敦大学著名神经心理学家帕特里克·哈格德通过实验,提出人们对主动行动及相应行为后果
大凡官司打到法院的原被告奴方,“仇”已经结得很深了,要想心平气和对话,一个字——难!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都出于无奈,光顾面子已经解决不了一方陷入的困境,没办法,只能用打官司求得出路。  然而,刚性的法律判决,尽管公正,免不了留下遗憾,甚至是“硬伤”。如何让“伤口”的切面更小,愈合更快,在法院的主持下,寻求原被告双方利益的最大化,最终以和解的方式完美握手,这无疑是和谐社会建设中,法院面临的新
“知识型失业”进入通胀时代    1999年,出于保证经济发展的人才供给、拉动内需搞活经济、实现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等原因,我国的高等院校实行了大规模扩招。与之相伴的是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越来越多。这一问题在2002年开始显现,之后渐趋严重。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为37万,2003年为52万,2004年到2008年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分别为69万、79万、91万、145万、173万,到了20
轮船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在两百多年前,它还是新鲜事物。纽约州曾出台法律,只允许某些商人的轮船进入这片水域。有垄断的地方,就会有反垄断的斗争。围绕这一禁令,两名船商——吉本斯和奥登打起了官司。最终此案诉至联邦最高法院,马歇尔大法官做出判决,认定纽约州垄断水域的行为,影响了州与州之间的商业往来与州际交通,因此违宪无效。五年后,火车出现在各州之间的铁路上,这一判例使得各州谁也不能垄断本州铁路经营权
银行倒闭在中国老百姓眼中是个既陌生又遥远的话题,但当今世界范围内银行倒闭却是已经发生并可能继续发生的事情。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同样要受经济活动规律的制约以及其他社会政治风险的冲击。从理论上讲,银行的生生死死和其他企业组织一样也是不足为怪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和金融活动的不断发展,作为金融企业的银行如果在其经济运行中违背规律,在管理中失范,其高管层决策失误,都可能导致作为金融企业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