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量变和质变的含义;2、理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正确对待失败与成功、挫折与理想、目标与过程之间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又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2、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一方面要脚踏实地,同时又要善于抓住机遇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难点:如何区分新旧事物;如何区分量变和质变。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框题。首先请看一段视频。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导入:《神舟十一号发射瞬间》教师导入:同学们,当我们再次回顾这令人激动的场面时,我们热血沸腾,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小步,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是第一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教师活动:展示资料:《“神十一”与“神十”相比具有的优点》,根据资料回答:1、“神十一”飞船与“神十”相比是新事物吗?为什么?2、“神十一”比“神十”优越吗?为什么?3、神十一”飞船的研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吗?为什么?4、基于上述三点原因,你认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前途如何?学生活动:举手回答。教师总结:注意,新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而是否定之中有肯定,肯定之中有否定。基于上述三点原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教师活动:关于什么是新事物,有些人提出了如下观点:“1、形式新颖的都是新事物。2、新出现的都是新事物。3、力量强大的都是新事物。”请分组讨论,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学生活动: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综上所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是有曲折的前进,曲折是前进中的曲折,前进性与曲折性不可分割。
教师活动:下面我想邀请一位同学演唱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学生活动:演唱歌曲。教师点评:谢谢,唱得太棒了!你能否說一说:从这首歌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学生活动: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隐形的翅膀”就是一种自信、乐观、向上、永不言弃的积极心态,相信自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遇到困难和挫折,自己要勇敢面对,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经过自己的努力和积累,最终走向成功。这就是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给我们的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下面总结一下。
教师活动:展示“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体现这一哲理的古诗词呢?学生活动:回答“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导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
教师导入:同学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分“三步走”,这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目题《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教师活动: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请判断一下下列现象中哪些是量变?哪些是质变?请指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活动:举手回答。教师总结:量变时事物的根本性质并未改变,一事物仍是该事物。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所以,二者的区别在于: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中国航天工程“三步走”》。思考下列问题:1、如果没有“神一”至“神六”的不断试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能实现第一步目标吗?2、如果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我国敢让航天员上天吗?3、第一步目标实现后,中国的载人航天进程结束了吗?4、到2020年第三步目标实现后,中国的载人航天进程结束了吗?学生活动: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没有“神一”至“神六”的不断试验,就不会有第一步目标的实现,这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神一”至“神六”的不断试验,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胜利完成了第一步目标,这说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如果准备不充分,绝对不敢让航天员上天,弄不好箭毁人亡,这又说明“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并不是任何量变都能带来质变。”3、第一步目标实现后,继续发射载人飞船,一直到2016年的天宫二号升空,我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第二步目标完成。这说明“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量变”。4、“神十一”的发射成功,表明已经进入第三阶段,之后还会继续发射飞船运东西,到2020年左右把“天宫二号”建成T型的太空实验站。这说明“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就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大家朗读一下。学生活动:大声朗读。教师活动: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形而上学的表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给了我们哪些方法论指导意义呢?下面分享一则寓言小故事《鹭鸶》。学生活动: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一方面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泥鳅虽小,多吃几条照样可以吃饱。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鹭鸶失去了好几次机会,导致挨饿。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学习过程也是这样。这就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给我们的指导意义。下面总结一下:
学生活动:大声朗读。
教师活动:我们把这一原理叫做“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你能列举一些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俗语吗?学生活动:举手回答。教师活动:展示第二框题知识结构。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呢?学生活动:积极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同时具备四种精神:一是乐观主义的精神,二是坚韧不拔的精神,三是愚公移山的精神,四是果断勇敢的精神。最后我想把郑板桥的《竹石》送给大家:“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知识目标:1、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量变和质变的含义;2、理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正确对待失败与成功、挫折与理想、目标与过程之间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又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2、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一方面要脚踏实地,同时又要善于抓住机遇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难点:如何区分新旧事物;如何区分量变和质变。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框题。首先请看一段视频。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导入:《神舟十一号发射瞬间》教师导入:同学们,当我们再次回顾这令人激动的场面时,我们热血沸腾,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小步,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是第一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教师活动:展示资料:《“神十一”与“神十”相比具有的优点》,根据资料回答:1、“神十一”飞船与“神十”相比是新事物吗?为什么?2、“神十一”比“神十”优越吗?为什么?3、神十一”飞船的研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吗?为什么?4、基于上述三点原因,你认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前途如何?学生活动:举手回答。教师总结:注意,新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而是否定之中有肯定,肯定之中有否定。基于上述三点原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教师活动:关于什么是新事物,有些人提出了如下观点:“1、形式新颖的都是新事物。2、新出现的都是新事物。3、力量强大的都是新事物。”请分组讨论,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学生活动: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综上所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是有曲折的前进,曲折是前进中的曲折,前进性与曲折性不可分割。
教师活动:下面我想邀请一位同学演唱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学生活动:演唱歌曲。教师点评:谢谢,唱得太棒了!你能否說一说:从这首歌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学生活动: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隐形的翅膀”就是一种自信、乐观、向上、永不言弃的积极心态,相信自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遇到困难和挫折,自己要勇敢面对,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经过自己的努力和积累,最终走向成功。这就是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给我们的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下面总结一下。
教师活动:展示“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体现这一哲理的古诗词呢?学生活动:回答“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导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
教师导入:同学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分“三步走”,这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目题《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教师活动: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请判断一下下列现象中哪些是量变?哪些是质变?请指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活动:举手回答。教师总结:量变时事物的根本性质并未改变,一事物仍是该事物。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所以,二者的区别在于: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中国航天工程“三步走”》。思考下列问题:1、如果没有“神一”至“神六”的不断试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能实现第一步目标吗?2、如果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我国敢让航天员上天吗?3、第一步目标实现后,中国的载人航天进程结束了吗?4、到2020年第三步目标实现后,中国的载人航天进程结束了吗?学生活动: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没有“神一”至“神六”的不断试验,就不会有第一步目标的实现,这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神一”至“神六”的不断试验,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胜利完成了第一步目标,这说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如果准备不充分,绝对不敢让航天员上天,弄不好箭毁人亡,这又说明“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并不是任何量变都能带来质变。”3、第一步目标实现后,继续发射载人飞船,一直到2016年的天宫二号升空,我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第二步目标完成。这说明“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量变”。4、“神十一”的发射成功,表明已经进入第三阶段,之后还会继续发射飞船运东西,到2020年左右把“天宫二号”建成T型的太空实验站。这说明“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就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大家朗读一下。学生活动:大声朗读。教师活动: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形而上学的表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给了我们哪些方法论指导意义呢?下面分享一则寓言小故事《鹭鸶》。学生活动: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一方面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泥鳅虽小,多吃几条照样可以吃饱。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鹭鸶失去了好几次机会,导致挨饿。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学习过程也是这样。这就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给我们的指导意义。下面总结一下:
学生活动:大声朗读。
教师活动:我们把这一原理叫做“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你能列举一些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俗语吗?学生活动:举手回答。教师活动:展示第二框题知识结构。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呢?学生活动:积极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同时具备四种精神:一是乐观主义的精神,二是坚韧不拔的精神,三是愚公移山的精神,四是果断勇敢的精神。最后我想把郑板桥的《竹石》送给大家:“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