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和实践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旨在通过阐述品德教育、个性教育、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语文教学的新领域,摸索德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品德; 个性;情感;渗透
  叶圣陶先生有言:“课本中有各类文章,包括政治性文章与文学作品,皆须善读,由语言文字而深明其内容,且有裨于思想的提高,品德的修养。”[1]文以载道,道在文中。所谓“善读”就是“由语言文字而深明其内容”,即既读懂其文,又明其道,且引导学生对其正道应躬身行之,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教书育人的效果。
  一、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文学作品蕴含的德育内容,尤其是品德内容丰富深厚,课堂教学的德育渠道宽大博广。语文教师在讲授文学作品时,不但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作品中的形象,使学生通过想象再现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和景物,进入画面,而且要通过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艺术效果,使学生受到伟大美好品德的感染。
  在教学戴望舒先生的现代诗《雨巷》快结束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诗人在丁香姑娘消失后,有没有绝望?学生很快回答:没有绝望,诗歌最后一节的内容讲的就是诗人依然在雨巷中执著的追寻、守望。“很好”,我说。然后,我用幻灯片打出:“戴望舒抗战胜利后北上进入解放区,《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变得得明朗、沉挚,显示出雄健质朴、浑厚有力的骨感。”接着我又提问学生:“结合作者的这段经历,你认为作者有没有寻找到他的‘丁香姑娘’?学生稍加思考,马上有人回答:“诗人在追寻理想破灭之后,虽然也有惆怅、迷茫、失落和感伤,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对丁香姑娘的期望,没有放弃对美与理想的孜孜追求。最终,诗人走出了悠长、寂寥的雨巷,寻求到了心中的“丁香姑娘”。“对”,我最后总结说:正像孔子在经历了周游列国屡屡碰壁之后仍坚持说“知其不可而为之”。孙中山在面对军阀割据、满目创痍的旧中国时,也曾哀叹“中国人是一盘散沙”,但他仍在用毕生的努力探寻中国发展强大之路。鲁迅的一生也是在反抗绝望中成为与黑暗社会作战的斗士。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遭遇挫折、经受打击,我们也会忧郁、彷徨,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理想,去不懈的追求,最终我们都会像戴望舒一样寻找到心目中美丽而不再忧伤的“丁香姑娘”。学生颔首赞同,我也为自己在语文教学中适时而巧妙地渗透理想和意志教育感到满意。
  二、个性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现在是一个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语文教学已不可抗拒地面临这个现实。语文学科实施个性教育,应该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课本上选有大量富有个性的作家写出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品。这些活形绘声的材料必将会对学生的个性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并且,语文教师本身的个性色彩,更直观而生动地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以鲁迅先生为例说说作家作品个性教学问题。鲁迅先生是最富有个性的人,他的作品更是棱角分明。讲《祝福》、《药》仅依照教学参考书,说鲁迅先生的作品矛头所向仅是“封建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说鲁迅先生和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者斗争的同时,他犀利的解剖刀,刺向的是社会更加深层的黑暗和病根。而这正是鲁迅思想和作品最有价值的所在,是先生最感人之处,这也是先生的个性所在。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亦不必用一种模式,一个标准去规范学生的认识,更不必用“讲深讲透”来做“终极性”的分析结论。因为教学中的“平均”、“一刀切”,容易扼杀个性。人的个性往往是人最强的一面,如果注意了个性的培养、发展,就能使学生最充分地显示自己的天赋,而且,个性的培养、发展,往往又是达到全面发展的突破口。
  三、情感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部分,因而也是德育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爱憎、褒贬、哀乐、喜怒,无不是道德情感、理智情感、美的情感这些高级情感的具体表现。因此,没有情感就没有真正的德育。
  情感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语文作为表情达意的学科,在情感教育中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勿庸置疑,教材中字字句句皆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皆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我们通过对字词句篇的分析,既传学语文之道,又传思想道德的基础——情感之道。
  例1,一字传情,既表达至诚之爱,又表达切肤之恨,更表达无畏之勇。鲁迅“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一个忍字大写人际情感,在“忍”中抒情,辨明美与恶;一个“怒”字,奋写切肤之恨;一个“丛”字更是了得,它显示斗争环境的恶劣与艰辛,也反映革命者斗争的勇毅和无畏。我们抓着这些字,传炼字之道,同时又使学生领悟到字中含着的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感。
  例2,一词动情,美不胜收。《荷花淀》水生嫂听到水生明天要到大部队上去,
  “手指震动了一下”。这一下“震动”与其说是手指的震动,无宁说是心灵的震动。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水生嫂内心的意外、震惊、难舍、克制的复杂情感。教师略加点拨,学生自会领悟个中丰富的人间情感之美,领悟无声胜有声,无言胜有言之妙。
  当然,“教书育人”为师之天职,教書和育人并重,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
  我们决不能厚此薄彼。在强调语文的人文性的同时,也不能和语文的工具性割裂开来。正像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方智范所说:“语文这门课的教学目标要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体现,要通过言语实践来实现,否则,只能是空谈人文。[2]”
  总之,我们要牢记语文教学的两个目标,在字词句篇的教学之中,融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的教育于一体,文以载道,教以载道,道借文传,学借文传,那么德育春风化雨入学生心田不就风行水上了吗?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28页。
  [2]桑哲:《关注人文教育,提高语文素养──访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方智范教授》,《现代语文》2007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3月28日,媒体告诉我们关于“3.22”山西矿难的最后消息:72名井下矿工全部遇难.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教育,它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应该包括: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然而农村初中的素质教育无疑是最薄弱的,尤其在语文课中。现今的农村
1923年9月1日上午11时58分,东京以南90公里的湾海底部发生断裂,引发8.3级大地震。地下发生雷鸣般的响声,大地剧烈震动,造成延续三个半小时的强烈余震,东京如同敉箩一样作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探讨短波、磁振热在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将短波联合磁振热配合推拿综合治疗腰椎间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后指出,午睡是人体的自然需要,是正常的生理活动。据德国科学家的实验表明,每天中午过后14—16时是人体温度曲线的极限区,在这时睡半小时,其效
人们对于心理疗法似乎还不十分熟悉。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着。 所谓心理疗法,它是通过开导、劝慰、说服鼓励等方式来影响人的情绪,使其精神、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常能听到智商、情商这两个词,但健商这个术语你听过吗?前几天,笔者在与一位老专家的交谈中第一次听到这一说法,甚觉新奇。 什么是健商呢?首倡健商、大
叩响了位于北京西郊著名作家周而复先生的家门。门开了,周老那熟悉的总是和蔼愉快的面容出现在我面前。 周老近年来的一项巨大工程,就是完成《长城万里图》六卷本的超长篇小
健康人每日须吃300克粮,对于当前有些三口之家一顿饭吃不完一个馒头,一个月消耗不了10公斤粮食的状况,营养学家们连连摇头,一致认为此举不可取.营养学家明确指出,碳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