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bt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与传承,雕塑艺术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与艺术史情景中,其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变化,譬如就艺术形式与审美趣味而言,在古典向现代过渡的阶段,曾出现过作为形式的雕塑,作为语言的雕塑,作为技巧的雕塑,作为风格的雕塑。从现代到后现代阶段,也曾出现过作为结构的雕塑,作为剧场的雕塑,作为地点的雕塑。进入当代以后,雕塑艺术不但打破了传统雕塑所界定的艺术本体领域,拓展了自身的边界,尤其是创作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追求作为身体的雕塑,作为时间的雕塑,作为社会雕塑的雕塑。然而,作为一个新的范畴——公共雕塑,虽然说它曾脱胎于雕塑,但在当代文化的语境中,在审美与文化诉求方面,均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例如注重“公共性”,强调“剧场”感,追求“场域”化。
  实际上,在雕塑自身的发展谱系中,1980年代中期,中国曾掀起一波城市雕塑的浪潮。在那个阶段,最为流行的是纪念性雕塑,装饰雕塑。1992至1994年间,雕塑领域才开始融入当代文化语境,更准确的说法是才有了真正的中国当代雕塑。1990年代末期,伴随着当代雕塑的发展,公共雕塑逐渐成为一个新的领域,在主题,形式,观念等方面也与1980年代的城市雕塑拉开了距离。2006年以来,公共雕塑进入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是经济的腾飞,城市文化的发展,以及民众日益增加的对公共艺术的诉求,公共雕塑得到了政府与非盈利性艺术机构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今天中国雕塑界的创作与学术环境已在不断的改变,雕塑艺术同样成为了一种知识性的生产,其背后的创作逻辑,审美范式,阐释语境也在快速转变,
  入境——成都东湖公园首届公共雕塑邀请展得到了成都市锦江区区委,区府的大力支持,而本次展览的策划首先是考虑如何让雕塑真正的融入公共环境中。东湖公园是成都市内最大的湖泊公园,公园内林木挺拔,植被茂密,环境幽雅,空气清新。公园内拥有5大景区,西邻府河,南邻沙河,有独特的“湖天共一色”的奇妙景观。加之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成都市中心,每天会迎来大量的游客。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东湖公园也是成都市内富有艺术与人文气息的去处,这里有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域上和美美术馆,红美术馆等多家艺术机构,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
  考虑到东湖公园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氛围,就展览的主题来说,“入境”包含了两个层面的考虑:一是注重物理意义上的环境;另一个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所要追求的境界。就前者而言,对环境的着重,在于我们希望探讨作为“地点”的雕塑。在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的雕塑范畴中,雕塑是以基座的形式存在的。美国的批评家罗萨琳·克劳斯曾谈到,唯有雕塑走下基座,才能打破“架上”的存在范式,为雕塑走向场域,走向公共空间提供可能。事实上,从“架上”到放弃基座,从室内的展示空间到向外部的社会空间的转变,这一系列的观念上的转变,是由1960年代的极少主义完成的。极少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强调媒介的“物性”特征;第二个阶段是重视“物”所置身其间的“场地”;第三个阶段强调观众与物,空间所形成的“剧场”或“场域”关系;第四个阶段是将“场域”意识形态化,即赋予其社会学,文化学的意义。而这四个方面均对后来西方公共雕塑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倘若将地点作为雕塑的一部分,也就意味着,艺术家不只是考虑雕塑艺术本体之内的问题,还需要将“地点”作为作品意义生成的重要来源。而对“场域”的营造,必然会使作品具有景观化的特征。于是,当雕塑成为环境的一部分的同时,“入境”就涉及到后一个问题,即作品在审美范畴力图实现的“境界”。
  就此次公共雕塑展,我们赋予了良好的期望:一,是邀请中国当代雕塑领域中青代的代表性艺术家参加,希望其作品用天然,日常,甚至。低廉。的材料,创作能真正融入东湖公园环境的作品。二,探索雕塑——向公共雕塑转变过程中在艺术观念,艺术形态等方面呈现出的新的可能性。因此,它们可以是景观化的雕塑,借鉴了建筑元素的雕塑,也可以是一种与时间,创作过程密切相关的,具有雕塑化视觉特征的装置。在形态上,它们不必限囿于既有雕塑的语汇与表现方式,相反,可以直接打破雕塑与装置的边界,甚至是完全观念化的作品。三,最大程度地呈现作品的。公共性。,即希望作品能与公众有一个更好的沟通,在带给公众审美享受时,也能使其参与到作品中,即将公众的参与作为作品意义生效的一部分。
  不过,对于预期的展览目标和最后的展示效果,坦率地讲两者仍有一定的距离,但重要的是,本次展览迈出了第一步,并且有了好的开始。和学院雕塑,当代雕塑所不同的是,公共雕塑的发展取决于有一个良好的艺术生态和有机的艺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赞助方(包括政府部门,企业,非盈利性艺术机构),公众,艺术家和相应的公共文化环境(包括城市文化语境,公共传媒,开放的社会文化氛围等)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几个方面是艺术系统的基本要素,彼此是密不可分的,抑或说是四维一体的。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公共雕塑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有优秀的雕塑家,而且取决于建立一个良好的艺术制度,以及参与的各方对公共艺术的特点与内涵有一个基本的共识。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通过对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艺术形式(民歌)这三个角度,论述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背后的人情美、人性美,这也是小说最令人动容的情愫,是绝望生活中的希望。  关键词: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人情美人性美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讲述的是神秘又温馨的爱情。但当我如同饕餮一头扎进阅读的盛宴后,却发觉小说别有一番滋味。  死亡是开篇,死亡一以贯之。正如蒋子丹所说:“翻开小说,一种与温馨的北极
摘要: 物理学史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物理学史与物理课程融合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物理学史融入物理课程的教学策略是多样的,本文阐主要述了三种模式:科学讨论模式、多元化教学模式和HPS教学模式。  关键词: 物理学史 物理课程 教学模式    物理学史阐述了物理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重视物理学史教育,将物理学史与物理课程融合,已经成为物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
《孙武颂》是一件大型、动感、综合及纪念性雕塑,坐落在山东广饶孙子文化公园内,作为该公园的主题性雕塑综合体,也是其重点观光节目之一。  该作品总高26m,占地的圆形直径为60m,整个雕塑的尺度规模很大。除了群雕本身的规模、气势以外,同时集成了音乐、喷泉、灯光、烟火、电动机械等多种现代科技语汇,交织成了一幅故国金戈铁马的壮丽画面——现代方式的古乐激荡环宇,高潮延绵,列队的战士雕像严阵以待,并节奏性地左
生态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论题。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无疑是人类共同的目标和使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了雕塑艺术在当代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雕塑》杂志社把第12届中国雕塑论坛的主题确定为“雕塑与生态”,论坛征稿启事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各方面的关注目光。《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先生对这一命题有着广泛而又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他。  记者:美国的拉兹洛在
内容摘要:在国家重视、业界响应“工匠精神”的今天,如何给曲阳石雕行业重新定位,进行传统技艺和传统产业的现代转型歌,将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对以手工劳作为基础的曲阳石雕技艺现状以及未来传承与发展予以分析,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曲阳石雕、工匠精神、新常态、原创性  曲阳石雕作为具有北方地域文化色彩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反应与体现人们实用与审美的艺术,背后蕴涵着非物质的
60多年前,一个国家消失了,经历了战争的蹂躏、铁幕的遮蔽,受到巨大伤害的立陶宛一度好像从未存在过一样。但是,像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吟咏的那样:“从冰川的高处我观看半个世界,地球的阔度。两次溺水,三次让利刃刮我的本性。”立陶宛最终在上个世纪90年代恢复了自己独立的本性。如今,回归欧洲的立陶宛,自足、自信、自尊,成为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个美丽的国家。自2001年以来,立陶宛国际石雕创作营每年一届,连续不辍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一线教师的学生观正在不断地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语文教师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那么教学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我利用休息的闲暇拜读了倪文锦先生主编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该书以解读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为立足点,充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思想,把新课程标准的诸多要求融入其中。该书以加强新课程教师教育为出发点,以实现学科重建为最终归宿。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实施
效度作为测试学领域的专门术语,指一项测试能测出预定要测量内容的程度,或能够引起预报作用的程度。测试的效度可以用多个不同的统计方法来估计。语言测试的效度是指测试作为测量手段,测量出想测量的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程度和水平。Bachman将语言测试的效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其高低根据测试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来确定。设计测试的内容之前必须首先思考测量的目的,然
緒论  作为同在三维空间中实践的艺术门类,建筑与雕塑一直处在分野和融合的辩证之中。一般认为,建筑与雕塑的本体差异主要体现在功能、寿命、尺度等方面。不过在自20世纪初期开始,在现代主义的感召下,跳脱出原有专业桎梏的各艺术门类纷纷在一片未知和不可遇见的境遇中探索新的规律,建立新的秩序。在雕塑方面,其定义已从具象的塑造扩展为“所有独立的(freestanding)、三维的造型艺术作品”[1]14。它们突
摘要: 本文分别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两个中文译本为参照,阐释了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该关注意义的三个方面,即指称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并指出,译者在关注意义的同时,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双重身份:作为译者的读者和作为儿童的读者,注意把握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简洁性和美感。  关键词: 儿童文学翻译意义语言特点    一、前言    儿童文学因其特殊的语言特征、特殊的读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