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硅氮化硅薄膜的荧光发射

来源 :发光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温下在3.45 eV的激光激发下,对950 ℃温度下淀积的LPCVD富硅的SiNx薄膜中,观测到5 个高强度的可见荧光的发射.其峰位位置分别为2.7, 2.69, 2.4, 2.3, 2.1 eV.通过TEM、IR、XPS等的分析研究表明,该样品为纳米硅镶嵌结构的a-SiNx:H复合膜,分析了其微结构的成因及其与膜内应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经过1 000~1 200 ℃快速退火(RTA)处理,原PL谱蓝移并只出现了峰位为3.0, 2.8 eV的两个紫蓝色荧光的发射,用能隙态模型对此结果做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其他文献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的纳米硅镶嵌结构的a-SiNx:H薄膜,在3.75 eV的激光激发下,室温下发射1~3个高强度的可见荧光.在相同的沉积温度下(900℃),选择不同的SiH2Cl2和NH3气体配比
利用飞秒抽运 探测技术及时间分辨荧光 (TRPL)等光谱技术对高等植物LHCⅡ中的超快光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其时间分辨荧光光谱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各向异性特性。实验上观察了LHCⅡ中色素间的能量传递过程 ,由飞秒动力学发现 ,单体内Chlb到邻近的Chla之间的能量传递在 2 0 0~ 30 0fs的时间尺度 ,Chla激子带间的能量弛豫发生在几百飞秒 ,不同单体Chla分子间能量分布过程在几个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SrTiO3:Pr3+系发光材料,利用荧光光谱、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工艺参数,如不同价态K、Ca和Al离子掺杂,以及1 050~1 300℃不同烧成温度对SrTiO3:Pr3+体系
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RHF/AM1对3种有较高杀霉活性的2—苯乙烯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对探索新型有机发光材料以及设计具有特定光电转换功能材料的
制备了以PbF2+GeO2+WO3+SiO2+NaF为基质组分的yb3+,Er3+双掺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玻璃陶瓷.采用日本产Hitachi F-4500荧光光度计,激发波长为980 nm,观测到样品在550 nm处出现较
利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胆红素对血红蛋白分子中发光基团结构变化的影响及其与血红蛋白结合方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胆红素可以不同程度地猝灭血红蛋白荧光,导致330 nm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