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蚁大部队来了!来了!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f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频繁出现在各种传说和影视作品中的行军蚁,大多是以“食人蚁”的形象出现,凶残可怕、无恶不作,让人畜闻风丧胆。
  但事实上,行军蚁比想象中要“友好”很多,而且十分有趣。不同地方的行军蚁有着不同的趣处:有能帮土著清理虫子的非洲行军蚁,也有被迫“吃素”的东方行军蚁,还有上演内部“宫心计”的美洲行军蚁……

非洲“矛蚁”凶名最盛,令猎物闻风丧胆


  大约在1亿1千万年前,行军蚁家族的祖先就已具备一定的行军特征,在行为上也逐渐和其它蚂蚁分道扬镳,并随着冈瓦那大陆分裂为南美和非洲大陆时彼此分离,走上了独立演化的道路。最终,行军蚁在欧亚非大陆和美洲大陆,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它们一方面彼此相似,但另一方面又演化出各自独有的特征,向我们展示着大自然生命的多样性。
  总体来说,行军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地区,因为只有在那样的气候条件下,才有足够多的食物来维持它们庞大的群体。欧亚非大陆的行军蚁,大约在距今5000万年前演化成功,其中凶名最盛的,就是在非洲被称为“矛蚁”的行军蚁。
非洲乌干达 Bigodi湿地的行军蚁队列,巨大的兵蚁混杂在队伍中,担起重要的保卫责任。

  它们的蚁后生殖力惊人,而且还存在着频繁的交配现象,一个月就能产下300~400万枚卵。这种情况不止存在于行军蚁中,在蜜蜂中也存在。蚁学专家克若纳尔(Kronauer)等人认为,来自不同父亲的精子被使用,使得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要比其他大多数蚂蚁类群高,这能够使群体在遗传上更加健康。有些土著往往还喜欢行军蚁光临,当行军蚁来的时候他们就撤离,等再搬回来时,屋里各种讨厌的虫子都被清除一空。除此之外,此类行军蚁的威力过于巨大,往往会引起猎物出现罕见行为:在西非,大型蚯蚓发现行军蚁大军迎面而来,它们会钻进土里吗?不,它们会溜上最近的树。有些蜗牛则会吹泡泡,用来掩饰并保护自己。非洲尖鼠也不例外,在快速逃避行军蚁时,它们的长腿和惊人的跳跃能力显得十分张扬,像是在对周围所有的动物发出警告。

  如同溪流一般的行军队伍到处劫掠,消灭沿途遇到的任何比它们跑得慢的小动物,但它们的主要目标还是昆虫、蜗牛之类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并不是大型动物,更不是人类。事实上,它们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即使有上千万成员的矛蚁群体,总重量也不过几十千克,虽然能击败单个人,但围攻农场或者追杀大群的牛羊等却不现实。即使是跑,它们也不可能在一两秒钟内跨过你一步的距离,所以除非你站着不动,否则,只要你能稍微走动,它们追上并吃掉你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华南不比非洲的热带丛林,食物资源有限,所以东方行军蚁也取食植物。它们吃萝卜、西瓜等等,甚至可以将这些作为主要食物。因此,它们一度被称为“东方植食行军蚁”。然而,“植食”两个字最终还是被拿掉了,因为有可能的话,它们也抓点虫吃,主要目标就是土栖白蚁。虽然白蚁也可以形成很大的巢穴规模,有的数量也能上百万,但是和蚂蚁一比,它们的战斗力却不在一个等级。白蚁的行动迟缓,除了头部比较坚硬外,身体的其它部分都是比较柔软,很容易被行军蚁的上颚撕裂。而且对行军蚁来说,白蚁最“可爱”的地方在于,它们会聚集在一起保卫巢穴,而不是四散逃跑。所以,东方行军蚁可以把白蚁整窝端掉。你可以在湖南、四川和海南等南方地区见到东方行军蚁,特别是在西双版纳,更容易遇到它们。

  钩齿游蚁则不同,它们擅长攻打其它社会性昆虫的巢穴,比如蚂蚁或者蜂类。与布氏游蚁向外发散的觅食队伍相异,钩齿游蚁的觅食队列倾向于更窄的几条主要蚁路。因为它们的对手同样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通过更集中的蚁路可以迅速调集兵力。而钩齿游蚁的后脑勺两侧还各具有一个明显尖锐的刺,这能起到保护作用,以防止它们在和其它蚂蚁搏斗时被咬住脖子。最终,它们将战胜敌人,并将对手巢穴里的卵、幼虫和蛹搬走,作为自己的口粮。在雨林里广泛分布的大头蚁正是其典型的受害者。
这是两种游蚁的觅食路线图,在游蚁的行军队列里,它们迁徙的时候会叼着自己巢穴的卵、幼虫和茧子一同行动。

  与欧亚非大陆的行军蚁相同,游蚁采取分群的形式繁殖。在钩齿游蚁中,这个现象被认真进行了研究。在一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群体中的蚁后都是工蚁眼中极具吸引力的存在,也是群体最关注的角色,直到群体里出现了几只特殊的幼虫——蚁后幼虫。从幼虫期开始,这些小小的蚁后幼虫就开始了它们的“夺权”计划。游蚁在迁徙的时候,幼虫总是会被工蚁搬运着,它们被工蚁拦腰抱起,拥在自己的怀里,这非常类似母猴行走时将幼仔吊在怀中。此时,工蚁的口部正好和幼虫接触,以便于进行喂食以及随时抚慰幼虫、交流信息等。这样的接触能够增强群体的凝聚力,有助于尽快把新生个体融入到群体中。但对蚁后幼虫来讲,这可能是引起群体分裂的开始。蚁后幼虫散发出气味,开始对工蚁们产生影响,每晚王室的幼虫转移到新的营地后,被放置在离老蚁后很远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工蚁分别聚集在各个蚁后幼虫周围,用口与幼虫接触,传达出对“新女王”的敬意和宠爱,所以这些幼虫的侍从会不断增加。而那些忠于老蚁后的工蚁则在另一侧。直到最后,当“新女王”成功发育到成年时,整个群体就分裂了,它们各走一边,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其他文献
在我国南方地区,有一种奇特的果树,传说这种树只能由小孩子栽种才能存活,而且必须等到种树人死去之后,果树方可吸收其灵气而结果。传说当然不足为信,不过,一个人年幼时种下这种果树,直到去世都吃不上果实却是有可能的,因为这种树从种树到挂果通常需要十几年,有时甚至长达数十年,而且十棵树里有一棵能够结果已是难得。这种果树就是仁面树,所结的果实叫做“仁面果”。  仁面果在广东被称作“仁稔”,在云南部分地区被叫做
在中国东海的广阔版图上,有一片不为人知的沧浪碧海。从空中俯瞰,碧海之上凸起来52座小岛,小岛们排列组合,形成了一座像奔跑的麂子一般的列岛。它,就是位列中国十大最美海岛的南麂岛。  南麂岛位于浙江温州,是我国最早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生物圈的岛屿,同时也是承载着曲折历史的乡愁之岛……不同的自然景观组成了南麂的血肉肌理  南麂岛,外形似麂,头朝西北,尾向东南,因酷似奔麂而得名。一个“麂”字,极尽中国
普罗旺斯不只有让人流连忘返的湛蓝天空、浪漫迷人的薰衣草花地、和煦温暖的阳光和历史悠久的古城镇,还有妙不可言的美食。  地中海海滨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气候,让普罗旺斯成为了优质农产品的种植地。无论是享誉世界的橄榄油、葡萄酒,还是深受当地人喜爱的番茄、黑松露,甚至海滨城镇出产的最普通的鱼,在普罗旺斯,经过那些法国大厨之手,都成为了最响亮的美食名片。在这里,当你看足美景,随便找一家露天小店歇脚,那看似不起
▲皮影戏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它拥有辉煌而灿烂的历史。在过去没有电视和电影的岁月里,它将人们心目中的故事呈现到了幕布之上,实现了人们想象力的具象化。  贝克托姆(SbaekThom),柬埔寨传统皮影戏的一种。  皮影戏发源于中国,从最早的文字记载起,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十三世纪的元朝开始,中国的皮影艺术便逐渐流传到了中南半岛以及亚欧两洲的其他国家,各自开花结果,发展出了大量的分支。  柬埔
夜幕之下,外滩闪烁着迷人的霓虹,名厨乔尔 ·卢布松创造的舌尖舞曲开始在这里奏响。一边享受顶级美味,一边静赏城市夜景,这绝对是一场令你无法拒绝的盛宴。Joel Robuchon
左页图为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是皇帝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也是皇帝的寝宫。整个宫殿富丽堂皇,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明朝最荒唐的昏君。他在位时间长达48年,其中有近30年不理朝政,且嗜酒易怒、贪财贪色,最终将明朝一步步推向绝境。  朱翊钧后宫佳丽三千,却独宠郑贵妃,因此引发了持续30年的“立储风波”。朱翊钧的原配孝端显皇后终
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西拉木伦河应该是一个陌生的地名,在历史的烟尘中封闭了太久。而我们关注西拉木伦河,源于摄影师滕利明给编辑部的来信。在看过他所写的关于这条河流的大量文字和拍摄的数百张照片之后,整个编辑部都震撼了,因为这条河流有着太多的传奇,历史上的地位甚至不亚于长江与黄河。然而,一种淡淡的忧伤很快蔓延于心,因为如此伟大的一条河,竟然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正是因为这种情愫,才有了本期策划,我们希望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说: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别居·漓想国的创始人易菲菲,设计并展望着心中理想国度的蓝图。她将自己寻找到的,对于生活空间的感悟,运用到了自己的民宿上:欲用漓江的景,借理想国的音,打造属于自己的理想国——别居·漓想国。漓江岸头的理想国发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不同于游人如织的十里画廊,在漓江的
两支队伍狭路相逢,一个队员因为紧张忘词过多,现场一片鸦雀无声,这激起了全体朝山队员的愤慨和恐惧,当场将他拉出施以重重的鞭刑……  一场比斗引起的锣鼓炮火几乎把老爷山都震塌了,至于是否会惊扰了神佛,那都顾及不到了……  进庄道路的树上,常挂有一个羊头,以警告过路人不要大声地在这里唱“花儿”,唱了便要罚你一只羊。  农历六月,是湟水谷地最神圣激情的时节,各地十几支参加“朝山会”的队伍浩浩荡荡行进在拜谒
在本季春夏服饰、配饰系列中,那些颜色明快的长裙和太阳镜明显带有欧普艺术的影子,这是一种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觉绘制而成的艺术图谱,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这种艺术形式常常用强烈的颜色排列刺激视觉神经,使人们在观看时出现视觉幻想。最通俗的运用,是在网络上出现的一幅图可以看出几幅图的错位视觉画。法国设计师Jean-Charles de Castelbajac在自己的同名品牌中,运用厚重的黑色结合橡胶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