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朝圣路上的那些“花儿”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ages8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支队伍狭路相逢,一个队员因为紧张忘词过多,现场一片鸦雀无声,这激起了全体朝山队员的愤慨和恐惧,当场将他拉出施以重重的鞭刑……
  一场比斗引起的锣鼓炮火几乎把老爷山都震塌了,至于是否会惊扰了神佛,那都顾及不到了……
  进庄道路的树上,常挂有一个羊头,以警告过路人不要大声地在这里唱“花儿”,唱了便要罚你一只羊。
  农历六月,是湟水谷地最神圣激情的时节,各地十几支参加“朝山会”的队伍浩浩荡荡行进在拜谒的山路上。几百年来,湟水人庄严地传承着关于“朝山会”的种种仪轨,因为他们相信,谷地里几乎每座山巅都栖息着伟大的神佛,而朝山之路,会使他们有幸被神光覆盖……
  如果说“朝山会”构建起了湟水人有序的信仰观念,那么同样盛开在这个季节的“花儿会”(集体联唱山歌——‘花儿’的民俗竞赛活动),则释放出湟水人无比热情、自由的天性。“花儿会”往往和“朝山会”一起举办,百姓可以一边唱“花儿”一边爬上山顶参加朝圣,也可以成百上千人一起相约到后山树林里组成一场“花儿会”的欢潮。在湟水人的心目中,唱“花儿”与拜神仙是两不误的,庄严的朝圣之旅,因“花儿”而变得浪漫、瑰丽。
  
  撼动天地的朝圣 大通老爷山朝山会
  在湟水地区,人们将中国传统庙会演变成了一种隆重的对大山进行朝拜的仪式——“朝山会”。它源起于先民朝敬山岳的一种古朴活动,在长久的流传中,这种单纯的原始崇拜活动又逐渐包容了道教、佛教等宗教色彩,以及夹杂“花儿”演唱、杂技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民俗项目,发展至今,“朝山会”已经成为湟水地区多民族参与的最盛大的民俗现象。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湟中、乐都、平安、湟源、大通等地都会有固定的十八支朝山队伍,浩浩荡荡地揭开朝山会的序幕,这其中,尤以大通老爷山的“朝山会”,以其400年的古老传承和最宏大壮观的规模将“朝山会”推到了巅峰……
  农历六月初一这一天,大通老爷山的“朝山会”就正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大通县城关镇、衙门庄、庙沟、新城、大煤洞、小煤洞、代同庄、上柴家堡、下柴家堡等地的十几支朝山队伍都要在这一天进行队员的最后确定,每支队伍约在200人左右,均为男性。一旦正式成为朝山会成员,就意味着被神的光芒所笼罩,他们早晚必须用柏香熏身(以示净身),还必须忌口,不能吃葱、韭、蒜、肉等,并规定从初三开始一律到会统一吃饭,以免有人破戒,如果有人胆敢破坏戒规或者做了不善的事,就要在帽子上插签记过。在初一或者初三这一天,还有一件更为神圣的事要完成,朝山会的众头目们须在凌晨时分到老爷山上的三官庙去升“幡”。“幡”是朝山会中最重要的一件圣物,它由一整匹黄绸做成,上半部为筒裙状,下半部为碎条状,每个长条末尾拴上一个虎头铃,然后用长杆挑起来。头目们把“幡”吊在空中,然后再使劲扯拉升“幡”绳,只听得“呛哪哪”一阵铜铃响,幡的下半部坠着铜铃的长条,借助风力互相缠绕,结成层层叠叠的疙瘩,怎么解也解不开,这就叫成功升“幡”,为“朝山会”开了个好头。
  随后的几天,还要进行紧张的朝山队形编排训练和“行香”活动。“行香”相当于一次带妆演习,编排好的队伍到各村各镇去亮相,所到之处都会受到人们热情而虔诚的迎接。他们在自家门口摆上香案供桌,点燃香蜡明灯,并尽己所能地给朝山队献上财物,也有的献彩旗、彩伞、香包或馍馍、茶水、红枣、糖果等物。而朝山队员则排成长长的两行,高唱“佛号”,祈求佛祖保佑人们吉祥平安,以此答谢跪拜的迎接者。
  到了初六这天,朝山的吉日便真正到来。十几支朝山队伍庄严开拔,肃穆地走向老爷山顶,每支队伍都华贵而整齐: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对绣有龙凤的开路旗,其次是两对执熏炉的人走在队伍两边,熏炉里面飘出的桑烟经久不散,熏去了朝山路上的不洁之气;紧跟其后的是幡,再之后是“无量佛”的左右护法,由4位老者扮成。走在他们之后的二三十人执着无比华丽的“襁子”和“罩子”。“襁子”是一种长形旗帜,“罩子”是由黄绸子缝制的伞形遮阳物,最华美的“罩子”用孔雀翎毛做成,在朝山队伍中格外耀目。走在“罩子”两旁的是包括唢呐、大喇叭、玉笛、玉箫、铜鼓、大钹等乐器在内的各种吹奏和打击乐队。另外,在朝山队伍的前后左右,还有8名身穿大红绸褂子的炮手,他们不断点炮助威,将队伍的浩荡声势传至四方……朝山队伍所经沿途,行人均虔诚让路,并驻足祷告。最后,十几支队伍都在老爷山顶汇合,数千人焚香烧幡共同祈福,那一刻,鼓乐炮声撼动了天地,传达着人们对神无尽的敬仰。
  有意思的是,在朝山的过程中,如果有两支队伍狭路相逢,那么双方就要展开一番“较量”:双方各跪成两行,以接龙的方式高唱“佛号”,这队的一人唱完,那队马上有人接起唱,如果哪队出现了忘词、嗓哑、结舌的人,这支队伍就算落败。据说有一年,一个队员因为紧张忘词过多,现场一片鸦雀无声,似乎灾难即将降临,这激起了全体朝山队员的愤慨和恐惧,当场将他拉出施以重重的鞭刑……比完唱佛号,还要比谁的乐器演奏声音大,于是一场比斗引起的锣鼓炮火几乎把老爷山都震塌了……
  
  不入家门的“花儿”朝圣路上的浪漫事
  据说,“花儿”的故乡就是湟水谷地。这种风行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的独特的山歌形式,正是由生活在湟水谷地的汉、藏、回、蒙、撒拉、土族等多民族人民共同创造并流传开的。
  “花儿”产生的初衷,是为了表达男女之间的火热爱情,在旧社会,由于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无数青年男女得不到婚姻上的自由,于是,人们便创造出“花儿”这一表达方式,旨在破除旧约,唱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花儿”的内容越发丰富无边,主题多是围绕自由二字在纵情抒发。由于“花儿”的唱词大都犀利且奔放大胆,因此自产生之初就伴随着很多禁忌和古怪的风俗旧约——有一句湟水俗语这样说:“花儿不进家,进家人笑话”。于是,不让进家门的“花儿”便被人们称为“野曲儿”。为了区分,春节期间演唱的“社火”词和婚庆宴席曲则被称为“家曲儿”。成为“野曲儿”的“花儿”,只准在山野里、崎岖的羊肠小径上、田地间和森林里唱,谁要是敢在家庭和庄子里唱“花儿”,会受到人们的严厉斥责。据说过去在西宁周边进庄道路的树上,常挂有一个羊头,以警告过路人不要大声地在这里唱“花儿”,唱了便要罚你一只羊。有趣的是,这个风俗也被“如实”唱进了“花儿”里:花椒的树树上你甭上,上去时刺桠儿挂哩;进去了庄子里你甭唱,唱了时老汉们骂哩……
  通常,涉及到爱情的“花儿”,被限制得更为严格:如果是和父母在一起,哪怕身处野外也是不能唱的;如果是男子身处野外,父母不在场,只有父亲同辈者则能唱;如果是女子身处野外,身旁只有母亲,而无父亲同辈者则能唱。另外,男子不能在有自己姐妹的场合里唱;女子不能在有自己兄弟的场合里唱。这些习俗虽然在今天已经大都淡化,但它却在“花儿”的流传过程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尽管有如此多的禁忌,但“花儿”的流传依然随着时间越来越旺盛。唱“花儿”的人,年纪大都在十五六岁到三四十岁之间。这个年纪男女正处于生命中最富热情的黄金时段,他们无所顾忌、热情而不羞怯,正是“花儿”延续的主动力。唱“花儿”的时间,则以春夏两季最适宜,尤其是在夏风熏来的时节,“花儿”的歌声就会在湟水谷地的平川、山坡、河面和林间起伏如波。因此也就产生了另一种无比多情的民俗活动——“花儿会”。即人们利用农事间歇之际,举行的一种集体自发联唱“花儿”的歌咏竞赛活动。“花儿会”的规模有大有小,小则数千人集会,大则数万人,通常是由很多演唱小组组合起来参加竞赛,演唱时并不是一组唱,大家听,而是各组同时进行。各唱各的,各有各的听众,互不相扰。同时,各小组会有意识地寻找其他小组去对唱。这种对唱也并不是一问一答地互相刁难,而是在同一主题下,一组一首的轮番演唱。但这其实暗含了一种比赛意味在内,如果哪一组唱的“花儿”多,对得巧,哪一组就被公认是“把式”(好唱家)。
  “花儿会”的演唱时间也有长有短,有的只一两天,有的则连续四、五天不散。时间一般选在六月初六、六月十五、端午、四月初八等,也有定于正月十五、二月初二的。湟水谷地“花儿会”的地点,一般也是固定不变的。比如在大通县的老爷山、乐都的瞿昙寺、互助县的丹麻滩和西宁市的凤凰山等地。这些“花儿会”,常常也属于当地“朝山会”的一部分,人们唱着“花儿”,蜿蜒行进在朝圣的山路上,湟水人那瑰丽而热情的天性,把朝拜神佛都变成了一件浪漫的事!
其他文献
瓦罗莎一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海滨度假天堂之一,伊丽莎白·泰勒等国际明星都曾在此旅游度假。遗憾的是,一场种族冲突却将这个完美的度假胜地变成了一处军事禁区。  在地中海东部,有一个美丽的岛屿,那里的海面呈现出宁静的深蓝色,一年有340天是晴天,还是女神维纳斯的故乡——这就是塞浦路斯。从前,塞浦路斯拥有世界知名的旅游景点和度假胜地,如今却是柏林墙倒塌后,世界上僅存的被一堵墙一分为二的国家。  位于该国北部
大学毕业后,为了追逐自己留学日本的梦想,我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摩托车。跨上摩托车后,我才真正体会到摩托车带着人划开空气、奔向远方的快感。发动机的轰鸣伴随着耳边呼啸的风声,让人只想骑着它一路狂奔到路的尽头。有朝一日,我一定要骑着摩托车环游日本,不知何时,这种想法开始在我心中慢慢滋生,直到占据了我的整个世界。  毕业后,我终于有机会完成这个心愿,于是,我骑上了心爱的摩托车,一个人,一台车,一顶帐篷,开启
在我国南方地区,有一种奇特的果树,传说这种树只能由小孩子栽种才能存活,而且必须等到种树人死去之后,果树方可吸收其灵气而结果。传说当然不足为信,不过,一个人年幼时种下这种果树,直到去世都吃不上果实却是有可能的,因为这种树从种树到挂果通常需要十几年,有时甚至长达数十年,而且十棵树里有一棵能够结果已是难得。这种果树就是仁面树,所结的果实叫做“仁面果”。  仁面果在广东被称作“仁稔”,在云南部分地区被叫做
在中国东海的广阔版图上,有一片不为人知的沧浪碧海。从空中俯瞰,碧海之上凸起来52座小岛,小岛们排列组合,形成了一座像奔跑的麂子一般的列岛。它,就是位列中国十大最美海岛的南麂岛。  南麂岛位于浙江温州,是我国最早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生物圈的岛屿,同时也是承载着曲折历史的乡愁之岛……不同的自然景观组成了南麂的血肉肌理  南麂岛,外形似麂,头朝西北,尾向东南,因酷似奔麂而得名。一个“麂”字,极尽中国
普罗旺斯不只有让人流连忘返的湛蓝天空、浪漫迷人的薰衣草花地、和煦温暖的阳光和历史悠久的古城镇,还有妙不可言的美食。  地中海海滨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气候,让普罗旺斯成为了优质农产品的种植地。无论是享誉世界的橄榄油、葡萄酒,还是深受当地人喜爱的番茄、黑松露,甚至海滨城镇出产的最普通的鱼,在普罗旺斯,经过那些法国大厨之手,都成为了最响亮的美食名片。在这里,当你看足美景,随便找一家露天小店歇脚,那看似不起
▲皮影戏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它拥有辉煌而灿烂的历史。在过去没有电视和电影的岁月里,它将人们心目中的故事呈现到了幕布之上,实现了人们想象力的具象化。  贝克托姆(SbaekThom),柬埔寨传统皮影戏的一种。  皮影戏发源于中国,从最早的文字记载起,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十三世纪的元朝开始,中国的皮影艺术便逐渐流传到了中南半岛以及亚欧两洲的其他国家,各自开花结果,发展出了大量的分支。  柬埔
夜幕之下,外滩闪烁着迷人的霓虹,名厨乔尔 ·卢布松创造的舌尖舞曲开始在这里奏响。一边享受顶级美味,一边静赏城市夜景,这绝对是一场令你无法拒绝的盛宴。Joel Robuchon
左页图为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是皇帝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也是皇帝的寝宫。整个宫殿富丽堂皇,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明朝最荒唐的昏君。他在位时间长达48年,其中有近30年不理朝政,且嗜酒易怒、贪财贪色,最终将明朝一步步推向绝境。  朱翊钧后宫佳丽三千,却独宠郑贵妃,因此引发了持续30年的“立储风波”。朱翊钧的原配孝端显皇后终
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西拉木伦河应该是一个陌生的地名,在历史的烟尘中封闭了太久。而我们关注西拉木伦河,源于摄影师滕利明给编辑部的来信。在看过他所写的关于这条河流的大量文字和拍摄的数百张照片之后,整个编辑部都震撼了,因为这条河流有着太多的传奇,历史上的地位甚至不亚于长江与黄河。然而,一种淡淡的忧伤很快蔓延于心,因为如此伟大的一条河,竟然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正是因为这种情愫,才有了本期策划,我们希望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说: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别居·漓想国的创始人易菲菲,设计并展望着心中理想国度的蓝图。她将自己寻找到的,对于生活空间的感悟,运用到了自己的民宿上:欲用漓江的景,借理想国的音,打造属于自己的理想国——别居·漓想国。漓江岸头的理想国发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不同于游人如织的十里画廊,在漓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