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吲哚菁绿胆道造影精准识别胆总管的应用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x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胆总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常见并发症.采用吲哚菁绿(ICG)术中显影的方法精准识别胆总管,以期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损伤的发生率.方法 纳入珠海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6月行LC患者68例,其中行常规LC患者56例,ICG胆道造影引导下LC患者12例.常规LC组患者用腹腔镜白光、ICG胆道造影组用近红外光检查胆总管、胆囊管和胆囊.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术前数据进行平衡.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胆总管损伤发生率.结果 胆道造影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0.9)mL,(20.2±1.6)min,(1.2±0.3)d和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0.8±2.3)mL,(48.3±5.1)min,(2.3±0.8)d和8.3%(t值分别为-22.709、-19.856、-19.507,χ2=1.287,P值均<0.05).结论 ICG胆道造影是LC术中鉴别胆总管和胆囊管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预防胆总管的损伤.该方法胆道辨识度更高、起效时间长、可重复使用、操作方便,并可联合术中导航设备,在应用于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
其他文献
HBV感染目前无法完全根治,强效、安全的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NUC]长期治疗可通过显著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但长期治疗有利有弊.由于 NUC抑制病毒作用强、口服方便、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等优点,临床应用普遍.但NUC不能完全清除肝细胞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难以获得HBsAg清除,HBsAg年转阴率仅为0. 15% ~0. 33%.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不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CNKI、SinoMed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不同形式人工肝治疗ACLF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15.1及R4.1.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共计1141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干预方式交叉对比降低病死率差异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