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多年来,许昌新区实验学校坚持“全程育人、全员升学、全面成才”的办学理念,秉持“爱心铸魂、严字当头、有教无类、宽严适度”的育人原则,立足实际,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许昌新区实验学校位于文峰路北段魏庄北街,毗邻风光旖旎的北海公园,是建安区委、区政府为提升新城区社会事业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于2010年建成投用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多年来,该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爱心铸魂、严字当头、有教无类、宽严适度”的育人原则,唤醒学生求学兴致,打好学生人生底色。
“党组织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每个环节,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重要责任。学校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通过多种举措切实推进党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学校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主线,以夯实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为目标,结合丰富的活动形式,使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教师党员争做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党员同志积极承担高质量的公开课(示范课),并成为年级组、教研组交流发言的带头人……学校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党员教师郭甜甜、姚志爽、孙丽红在建安区教学大比武活动中分别荣获初中英语、初中数学、初中语文特等奖;党员教师王建增荣获市级优秀教师辅导奖,反映良好,发挥示范作用,展示了新区实验学校党员教师的风采。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了发挥党建对学校育人工作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学校党支部把党建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推动学校改革创新通盘考虑,与师生、家长的需求密切结合,与党员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同步推进,立足实际,提出党员先锋六个“一”,即帮助一名学生,指导一名教师,展示一节优质课,分享一段(篇)话语,撰写一篇心得,做实一次服务,将党建工作融入学校的教学、教研、教育、安全等方方面面。今年以来,学校共有8名党员教师进行了优质课展示,分享话语300段(篇),撰写心得总数85篇,每名党员做实服务4次,真正使党员先锋六个“一”成为党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切合点,将党建活动开展全面融入学校教学和师生的实际需求,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同步发展。
教研有机融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 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成功办学的关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要求也要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就要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丰富教育实践,实现从‘教书匠’向教育专家转变。”
为了让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提高专业素养,增强教研能力,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教育教研管理机构——教师发展处(科研处),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奖励及考评等方面的相关制度,通过培训、教科研、继续教育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学校还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每学期评比优秀教研组,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各教研组利用开教研会的时间收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特别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科成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以生为本”开展教育教学是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的共识,大胆进行课堂改革,提出了“导思议评”四要素教学模式,促使课堂教学向高效转变。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学校新课改模式逐渐成熟。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的整合发展,许昌新区实驗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小课题。“校本小课题研究目标明确单一,针对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操作程序也相对简单。教师只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研究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就可在学校申请立项,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并起到以小带大的作用。这样的研究使教师很容易获得教研的成就感。” 目前,学校已经结项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22项。
同时,学校还通过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积极开展“互联网 教育”,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体系。学校自主研发了校园网络登录器,建立了校内资源库,实现了资源共享。学校还经常开展网络、办公软件、优教通使用等知识培训,提高了全体教师多媒体使用水平。近三年来,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学校获得省级优质课8节,市级优质课21节,省级教学成果一项。
推动全员育人,人人争做育人导师
学校建校以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深刻领悟时代教育精神,并将其深入贯穿于教育实践。为了提高育人质量,学校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教师敬业、学生乐学的教育优势,积极实践“全程育人、全员升学、全面成才”的办学理念,制订全员育人实施方案并印制了工作手册,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建立了“五导”机制,促进了学生品行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思想引导。导师要及时发现和了解受导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状况等,通过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启发鼓励和创设情景等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遵纪守法意识,确立远大理想。
学业辅导。导师要对受导学生定期进行学情分析,帮助制订学习与发展计划,合理安排自主学习时间,改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心理疏导。导师要及时了解受导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信意识,悦纳自己,善待他人,拥有阳光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生活指导。导师要指导受导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成长向导。导师要帮助学生确立成长目标,树立远大理想,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兴趣,培养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书育人能力
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教育的灵魂;师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是教育教学特色的基础。多年来,学校始终以“创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围绕师德师风建设,把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置于首要地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讲师德、重品行、爱教育、比奉献”为核心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在该校,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得到了社会、家长的普遍赞誉。
为了挖掘教师身边典型,让教师学习有榜样、赶超有目标,学校在每个学年结束时,都会通过“个人申报——级段推荐——校级初评——结果公示——学校终评”这一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程序,评选并表彰一批“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在全校范围内表彰典型、树立典型、学习典型。同时,学校严格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杜绝不良从教行为的发生。凡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教师,在本年度评先评优及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
学校还不断拓展师德师风建设的新理念,弘扬“把爱心献给学生,把青春献给事业,把真诚献给同事”的为师精神,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全方位、多举措、多角度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如“向李芳老师学习”系列活动,“学习时代楷模 成就出彩人生”系列活动,围绕师德师风展开大讨论活动,举办师德师风系列讲座等;制作教师座位牌,并要求教师在上面书写从教格言,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切实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全面推動了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也被评为河南省师德师风先进校。
精彩社团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尤为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针对学生喜好与特长,分文学类、志愿公益类、人文社科类、文化艺术类、体育运动类5个类别组建了一批特色鲜明、管理规范、成果显著、影响广泛的优秀社团,促进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特色鲜明的社团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成为校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近年来,学校的素质教育、特长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学校五禽戏社团参加了许昌市第十三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建安分会场“建安书场”暨建安区第二届三国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千人五禽戏》操演;足球社团在2019年许昌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中荣获初中男子组银杯;合唱团荣获“许昌市金奖合唱团”荣誉称号;国学社团荣获许昌市汉字听写大赛一等奖。
社团活动在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学生新的精神家园方面发挥着润物无声的作用,孩子们在发展兴趣、爱好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参与多种社团活动,发挥了特长,挖掘了潜力,彰显了个性,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标准学校、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红旗飘飘因我成长”示范学校、河南省百佳文化学校、河南省小学德育实验学校、河南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应用样本校、河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河南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基地、许昌市精品学校、许昌市明星学校、许昌市文明单位标兵、许昌市市长教育质量奖、许昌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初中男子组第二名、许昌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一项项荣誉见证着这所学校的辉煌。
建校9年来,许昌新区实验学校坚守育人初心,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育人经验,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为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新区实验学校)
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许昌新区实验学校位于文峰路北段魏庄北街,毗邻风光旖旎的北海公园,是建安区委、区政府为提升新城区社会事业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于2010年建成投用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多年来,该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爱心铸魂、严字当头、有教无类、宽严适度”的育人原则,唤醒学生求学兴致,打好学生人生底色。
“党组织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每个环节,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重要责任。学校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通过多种举措切实推进党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学校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主线,以夯实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为目标,结合丰富的活动形式,使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教师党员争做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党员同志积极承担高质量的公开课(示范课),并成为年级组、教研组交流发言的带头人……学校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党员教师郭甜甜、姚志爽、孙丽红在建安区教学大比武活动中分别荣获初中英语、初中数学、初中语文特等奖;党员教师王建增荣获市级优秀教师辅导奖,反映良好,发挥示范作用,展示了新区实验学校党员教师的风采。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了发挥党建对学校育人工作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学校党支部把党建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推动学校改革创新通盘考虑,与师生、家长的需求密切结合,与党员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同步推进,立足实际,提出党员先锋六个“一”,即帮助一名学生,指导一名教师,展示一节优质课,分享一段(篇)话语,撰写一篇心得,做实一次服务,将党建工作融入学校的教学、教研、教育、安全等方方面面。今年以来,学校共有8名党员教师进行了优质课展示,分享话语300段(篇),撰写心得总数85篇,每名党员做实服务4次,真正使党员先锋六个“一”成为党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切合点,将党建活动开展全面融入学校教学和师生的实际需求,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同步发展。
教研有机融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 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成功办学的关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要求也要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就要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丰富教育实践,实现从‘教书匠’向教育专家转变。”
为了让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提高专业素养,增强教研能力,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教育教研管理机构——教师发展处(科研处),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奖励及考评等方面的相关制度,通过培训、教科研、继续教育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学校还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每学期评比优秀教研组,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各教研组利用开教研会的时间收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特别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科成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以生为本”开展教育教学是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的共识,大胆进行课堂改革,提出了“导思议评”四要素教学模式,促使课堂教学向高效转变。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学校新课改模式逐渐成熟。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的整合发展,许昌新区实驗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小课题。“校本小课题研究目标明确单一,针对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操作程序也相对简单。教师只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研究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就可在学校申请立项,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并起到以小带大的作用。这样的研究使教师很容易获得教研的成就感。” 目前,学校已经结项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22项。
同时,学校还通过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积极开展“互联网 教育”,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体系。学校自主研发了校园网络登录器,建立了校内资源库,实现了资源共享。学校还经常开展网络、办公软件、优教通使用等知识培训,提高了全体教师多媒体使用水平。近三年来,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学校获得省级优质课8节,市级优质课21节,省级教学成果一项。
推动全员育人,人人争做育人导师
学校建校以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深刻领悟时代教育精神,并将其深入贯穿于教育实践。为了提高育人质量,学校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教师敬业、学生乐学的教育优势,积极实践“全程育人、全员升学、全面成才”的办学理念,制订全员育人实施方案并印制了工作手册,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建立了“五导”机制,促进了学生品行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思想引导。导师要及时发现和了解受导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状况等,通过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启发鼓励和创设情景等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遵纪守法意识,确立远大理想。
学业辅导。导师要对受导学生定期进行学情分析,帮助制订学习与发展计划,合理安排自主学习时间,改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心理疏导。导师要及时了解受导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信意识,悦纳自己,善待他人,拥有阳光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生活指导。导师要指导受导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成长向导。导师要帮助学生确立成长目标,树立远大理想,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兴趣,培养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书育人能力
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教育的灵魂;师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是教育教学特色的基础。多年来,学校始终以“创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围绕师德师风建设,把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置于首要地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讲师德、重品行、爱教育、比奉献”为核心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在该校,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得到了社会、家长的普遍赞誉。
为了挖掘教师身边典型,让教师学习有榜样、赶超有目标,学校在每个学年结束时,都会通过“个人申报——级段推荐——校级初评——结果公示——学校终评”这一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程序,评选并表彰一批“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在全校范围内表彰典型、树立典型、学习典型。同时,学校严格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杜绝不良从教行为的发生。凡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教师,在本年度评先评优及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
学校还不断拓展师德师风建设的新理念,弘扬“把爱心献给学生,把青春献给事业,把真诚献给同事”的为师精神,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全方位、多举措、多角度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如“向李芳老师学习”系列活动,“学习时代楷模 成就出彩人生”系列活动,围绕师德师风展开大讨论活动,举办师德师风系列讲座等;制作教师座位牌,并要求教师在上面书写从教格言,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切实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全面推動了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也被评为河南省师德师风先进校。
精彩社团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尤为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针对学生喜好与特长,分文学类、志愿公益类、人文社科类、文化艺术类、体育运动类5个类别组建了一批特色鲜明、管理规范、成果显著、影响广泛的优秀社团,促进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特色鲜明的社团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成为校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近年来,学校的素质教育、特长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学校五禽戏社团参加了许昌市第十三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建安分会场“建安书场”暨建安区第二届三国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千人五禽戏》操演;足球社团在2019年许昌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中荣获初中男子组银杯;合唱团荣获“许昌市金奖合唱团”荣誉称号;国学社团荣获许昌市汉字听写大赛一等奖。
社团活动在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学生新的精神家园方面发挥着润物无声的作用,孩子们在发展兴趣、爱好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参与多种社团活动,发挥了特长,挖掘了潜力,彰显了个性,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标准学校、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红旗飘飘因我成长”示范学校、河南省百佳文化学校、河南省小学德育实验学校、河南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应用样本校、河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河南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基地、许昌市精品学校、许昌市明星学校、许昌市文明单位标兵、许昌市市长教育质量奖、许昌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初中男子组第二名、许昌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一项项荣誉见证着这所学校的辉煌。
建校9年来,许昌新区实验学校坚守育人初心,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育人经验,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为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新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