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zhao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紧扣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注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意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注意把学习的时间、空间、主动权还给学生,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关键词: 创新能力 民主氛围 教学悬念 操作实验 设计练习
  在创新型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相信他们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新课堂的教学方法,应注意把学习的时间、空间、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
  一、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又为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创造性训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学生想出了一道数学题的新解法或提出了一个新问题等都是创新能力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应当有意识地对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解题方法、解题思想的同学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
  如教学加法算式:5 5 5 5 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做出(1)5×4 4,(2)5×5-1的答案。出乎我意料的是,一个同学却列出6×4的算式。我热情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大胆创新的精神,对此不少同学表示反对。我因势利导,让同学们就此展开辩论。等到学生即将达成共识时,我又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完全消除了心理压力,自尊心也得到了充分尊重,个性和特长都得到了有效发挥,创造性思维在参与实践中得到了有效发展。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要能容忍古怪可笑的见解,要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喝彩,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创设教学悬念,激发创新热情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和问题,并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这种心态有助于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注意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诱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使他们从被动学习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探索,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两组数,这两组数是两位数,而且个位顺序分别是1、2、3……但是第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第二组数都不能被3整除。这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组能被3整除,另一组却不能被3整除呢?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下面的操作:在数位表上先用3根小棒摆一摆,看能表示出几个数(3,30,300,12,120,21,210,102,201……),再计算一下,这几个数能否被3整除。然后,指导学生分别用4根,5根,6根,按照同样的方法摆一摆,算一算。这时,学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结果,用3根和6根摆出的数都能被3整除,用4根和5根摆出的数不能被3整除。这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的创新热情被激发出来,就会进一步地观察、分析、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三、加强操作实验,发掘创新源泉
  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能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思维的支柱。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教师要注意依靠教材,放手让学生操作,做到操作到位,不流于形式。引导学生操作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把操作与思维紧紧联系起来,从而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例如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时,教师可先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探究正方形角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度量发现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有的学生通过沿着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个角相等;有的学生通过用一个角与其他三个角相比,发现四个角相等;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个角重合,再将相邻的两个重合,说明四个角相等……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这样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又培养了创新意识。
  四、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创新能力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授课的延伸和继续,是巩固迁移新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的重要途径,也是训练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有目的、有梯度、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不仅可促使教学过程实现最优化,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采用一题多解,培养创新的灵活性
  在练习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训练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问题,能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某供电部改造一段长150千米的供电线路,前3天完成了工程的1/5,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还需要几天?让学生一题多解,并寻求最佳解决方法,通过交流得到如下解答方法:
  ①(150-150×1/5)÷(150×1/5÷3)
  ②150×(1-1/5)÷(150×1/5÷3)
  ③3×[150÷(150×1/5)]-3
  ④(1-1/5)÷(1/5÷3)
  ⑤1÷(1/5÷3)-3
  ⑥1÷(1/5÷3)×(1-1/5)
  ⑦(3÷1/5)×(1-1/5)
  ⑧3×[(1-1/5)÷1/5]
  ⑨3×(1÷1/5)-3
  ⑩3×(1÷1/5)×(1-1/5)……
  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能从所给的原信息中产生不同的新信息,由统一的信息来源产生不同的信息输出,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从而得出合乎要求的多种解法,达到发展求异创新思维的目的。
  2.利用一题多变,培养创新的深刻性
  在练习时,引导学生做完练习题后自觉改变原题的条件、问题、叙述方法,把一道题变成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组题。比如:(1)某水泥厂5月份生产水泥300吨,是6月份生产水泥吨数的40%。6月份生产水泥多少吨?(2)某水泥厂6月份生产水泥300吨,比5月份增产40%。5月份生产水泥多少吨?(3)某水泥厂6月份生产水泥300吨,比5月份增产40%。5月份生产水泥的吨数是6月份的百分之几?这样由于题目条件的变化,问题的变化,使题目更具有递进的层次性,同时这种变化也是一种创新过程,这种创新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深刻性。
  3.利用一题多果,培养创新的多向性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题一般来说解题结果是唯一的,这样处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内化知识的实际,但也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的单一性。如果适当补充一些不超越学生知识吸收能力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题目,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是有益的。例如:在教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为使学生更熟练地计算加法,安排一组填空题,要求尽量全填,使等式成立。如:9 6=□ □,□ 4=7 □……
  叶圣陶先生说:“人人即是创造之才,时时即是创造之机,处处即是创造之地。”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训练,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那么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就一定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柳,主编.素质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走前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升,主编.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微课的内涵 ,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微课作用的表现如下:一是提高对知识的学习自由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二是通过微课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三是通过微课的暂停性实现对学习重难点的有效掌握;四是借助图片制作与视频软件完成对微课资料库的补充。  关键词: 微课 初中数学课堂 重难点突破 使用价值  1.微课的内涵  在现代教育活动不断发展的今天,微课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大家都越来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课上的好帮手。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
摘 要: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特殊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产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一个对学习充满兴趣的学生,能够聚精会神地听讲,能够废寝忘食地思考问题。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一个备受广大老师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最终取决于学生的自己努力,老师的讲解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现实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在课堂上
摘 要: 数学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以学生的兴趣点,以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以新旧知识间的冲突,以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全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
摘 要: 导学式教学法是老师“导”、学生“学”两者相互合作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突破传统呆板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老师应充分认识当前初中生在几何学习上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应用导学式教学法,引导初中生以熟悉掌握基本知识为前提,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发挥老师“导”的作用,让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 导学式教学法 几何空间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  在中学
山茉萸为山茱萸科(cornaceae)植物山茉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Zucc)除去果核的干燥成熟果肉,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等功效,主要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等,为当前大力发展的
摘 要: 小学数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教育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进行扎实的学习。预习是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中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发展的过渡阶段,对小学数学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中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中年段 课前预习
前言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虽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人们认识到气道炎症是哮喘基础病理改变和发病机理的中心环节,由此而引发出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阻塞,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细胞内钙浓度([Ca~(2+)]_i)的改变介导了哮喘发作中的许多细胞效应,并有可能是其中较为关键的环节。我教研室研究生观察到滨蒿内酯(Sco)可剂量依赖性舒张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TSM),证实Sco可降
摘 要: 当前随着中职学校的规模扩大,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成绩普遍较差,尤其是数学成绩,而且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学习数学存在畏惧心理,从而导致中职数学教学面临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来自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数学学习 兴趣培养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