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理念提出:“要关注人的生命。”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生态评价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运用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诊断等功能。
如何把握课堂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我想,评价有法,但无定法,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关注共性,又关注个体;既关注学业成绩,又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这样定能炮制出尊重学生生命感的绿色评价,促进生命个体的成长。具体地说应该突出以下几种味:
第一味——“真”味
评价应回归真实,这是所有学科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评价时,教师要善于扮演“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定”。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批评无“禁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一个准则: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时,切记文本是教学价值观之根本。当学生见解不完整时,教师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化;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不应漠视,应该委婉地指出错误。教师应实事求是地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赏识可以带来巨大的创造力,但欣赏也不是万能的,真诚、正确、客观、讲究策略的评价乃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和爱护,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因此,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合理、正确的评估,还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当然,要想及时、正确地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教师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这就要求老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锤炼。
第二味——“情”味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陶行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洋溢浓浓情意的评价,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对学生而言,当自己的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情、语言、动作、眼神等因素构建的激励性评价时,便能获得强烈的成功体验,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充分激活。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作出饱含情意的评价,首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这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不仅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还要热情、正面地对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加以评价,用教师的情感荡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当学生不会回答时,可以说:“老师相信你行的,别紧张,先坐下好好想想。”(待会儿再请该生发言)让他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信任。当面对不敢举手发言的学生时,可以满怀期待地说:“你的眼神告诉我你能行,请你来试试。”(发言正确大加表扬)以此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当面对发言有错的学生时,可以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点拨学生。当面对发言相当精彩的学生时,可以引用诗句、名言评价,也可采用修辞手法的语句进行评价,在浓浓的激励性语言中渗透人文关怀。
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和善的语气再加上友善的微笑,使课堂气氛在民主、平等、和谐中活跃。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教师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发自肺腑,以情动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无旁骛地学习,身心放松,学有所得。
第三味——“导”味
平庸的老师是叙述,称职的老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启发。当学生思考的结果与文本有所偏差时,教师的引导、点化式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一代名师斯霞老师关于“祖国”的教学堪称经典。
师:“祖国”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南京。(好多学生笑了,知道祖国不是南京)
师:不要笑,祖国是南京吗?不对!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样。大家再想想,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
师:噢!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对吗?
生:不对。(也有答对的)
师: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
生:不能!
师:那么,什么是“祖国”呢?谁再说一说?
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师:讲得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祖祖辈辈生长的这个国家叫祖国。那么,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称呢?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对了,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都热爱我们的祖国。
整个教学过程中,斯老师不断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词义,让学生把握认识事物、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词义,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在这一教学片段的最后,斯老师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祖国的名称,这不仅使学生更深刻而具体地理解了“祖国”一词的含义,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水乳交融般地渗透了思想教育。斯霞老师恰如其分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的评价语,把学生的理解导向正确,导向透彻,导向深入,很好地把握了评价语的尺度。
第四味——“趣”味
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能博人之美,产生愉悦感,而且能在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幽默的评价语言不仅能融洽 课堂气氛,而且能抚慰学生焦灼的心灵,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如教学《望月》第一二段时,一位男生站起来用极其响亮的声音朗读“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这时教师来一句:“等等,这么响的声音,连熟睡的乌鸦也会被你惊醒的。”学生立刻会意了,轻柔地读起来。
幽默是一种才华,而诙谐幽默的评价语言是一种力量,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他人的评价建议,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现以智慧启迪智慧的目的。
实践证明,课堂评价时突出以上四味,教师才能游刃有余、恰如其分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才能用评价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张扬学生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如何把握课堂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我想,评价有法,但无定法,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关注共性,又关注个体;既关注学业成绩,又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这样定能炮制出尊重学生生命感的绿色评价,促进生命个体的成长。具体地说应该突出以下几种味:
第一味——“真”味
评价应回归真实,这是所有学科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评价时,教师要善于扮演“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定”。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批评无“禁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一个准则: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时,切记文本是教学价值观之根本。当学生见解不完整时,教师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化;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不应漠视,应该委婉地指出错误。教师应实事求是地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赏识可以带来巨大的创造力,但欣赏也不是万能的,真诚、正确、客观、讲究策略的评价乃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和爱护,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因此,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合理、正确的评估,还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当然,要想及时、正确地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教师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这就要求老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锤炼。
第二味——“情”味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陶行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洋溢浓浓情意的评价,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对学生而言,当自己的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情、语言、动作、眼神等因素构建的激励性评价时,便能获得强烈的成功体验,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充分激活。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作出饱含情意的评价,首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这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不仅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还要热情、正面地对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加以评价,用教师的情感荡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当学生不会回答时,可以说:“老师相信你行的,别紧张,先坐下好好想想。”(待会儿再请该生发言)让他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信任。当面对不敢举手发言的学生时,可以满怀期待地说:“你的眼神告诉我你能行,请你来试试。”(发言正确大加表扬)以此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当面对发言有错的学生时,可以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点拨学生。当面对发言相当精彩的学生时,可以引用诗句、名言评价,也可采用修辞手法的语句进行评价,在浓浓的激励性语言中渗透人文关怀。
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和善的语气再加上友善的微笑,使课堂气氛在民主、平等、和谐中活跃。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教师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发自肺腑,以情动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无旁骛地学习,身心放松,学有所得。
第三味——“导”味
平庸的老师是叙述,称职的老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启发。当学生思考的结果与文本有所偏差时,教师的引导、点化式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一代名师斯霞老师关于“祖国”的教学堪称经典。
师:“祖国”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南京。(好多学生笑了,知道祖国不是南京)
师:不要笑,祖国是南京吗?不对!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样。大家再想想,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
师:噢!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对吗?
生:不对。(也有答对的)
师: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
生:不能!
师:那么,什么是“祖国”呢?谁再说一说?
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师:讲得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祖祖辈辈生长的这个国家叫祖国。那么,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称呢?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对了,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都热爱我们的祖国。
整个教学过程中,斯老师不断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词义,让学生把握认识事物、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词义,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在这一教学片段的最后,斯老师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祖国的名称,这不仅使学生更深刻而具体地理解了“祖国”一词的含义,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水乳交融般地渗透了思想教育。斯霞老师恰如其分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的评价语,把学生的理解导向正确,导向透彻,导向深入,很好地把握了评价语的尺度。
第四味——“趣”味
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能博人之美,产生愉悦感,而且能在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幽默的评价语言不仅能融洽 课堂气氛,而且能抚慰学生焦灼的心灵,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如教学《望月》第一二段时,一位男生站起来用极其响亮的声音朗读“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这时教师来一句:“等等,这么响的声音,连熟睡的乌鸦也会被你惊醒的。”学生立刻会意了,轻柔地读起来。
幽默是一种才华,而诙谐幽默的评价语言是一种力量,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他人的评价建议,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现以智慧启迪智慧的目的。
实践证明,课堂评价时突出以上四味,教师才能游刃有余、恰如其分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才能用评价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张扬学生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