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师范教育中,我们的声乐是以集体课形式出现的,对于传统的“一对一”的个别课我们有一定的经验。而对于“一对多”的集体课如何把握?集体课中声乐的训练标准又是什么?笔者根据自己经验大致归纳为7个字:松、通、扬、立、亮、混、活。
松
歌唱时,面部及喉部肌肉要放松,不可僵硬。歌唱时,如果下巴不能放松而突出,舌头不能放松而上凸、后缩都将促使喉结上升,堵向咽峡,从而阻碍声音在咽腔和鼻腔共鸣。为了使喉节往下,让喉节至咽部的管道大致缩短,尽量稳定其长度,这就特别需要下巴和舌头放松。为了帮助下巴放松,防止下巴突出,唱高音时(或歌声往上大跳时),应该微微低头,同时让舌头微凹,平放伸向下齿根方向,使其自然放下,歌声则松弛、通畅。
通
通是指声音通畅,声音流畅,它是歌唱者掌握歌唱技巧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好的通畅的声音能够使歌曲的旋律流畅,声情并茂。首先要气息通畅,气沉于底,那么也就声贯于顶,另外要调节好人的整个共鸣腔体,从上到下要保持空间相通,气息流畅的感觉,沈湘形容声音通畅的感觉时说:“好的声音是吹出来的,特别是高音区,像吹一个倒悬的瓶口,把高音吹响!”
扬
歌唱时身体姿势端正,精神状态激扬,是主动的“我要唱”,而不是被动的“要我唱”,精神集中,能够快速进入声音的形象(或者演唱的角色);在演唱姿势和状态上要有“积极向上”的感觉,口咽腔打开,保持打呵欠闻花香的状态。笑肌微提,把声音放在高位置;下肋保持扩大的状态,小腹微收,使歌声飞扬起来。
立
歌声要“立”起来,就是使声音圆滑、竖立,有一个音柱。声音的“立”,好像口腔中含了一口水,所谓“微微含着似的歌唱”;后牙根好似咬了两颗小豆,一左一右;打呵欠似的提软口盖以及歌唱的口形应带有“竖立”感,这些都是歌声要“竖”的形象说明,也是“立”的唱法要领。
亮
这里是指声音明亮。明亮是在气息支持下打开喉咙的亮,有共鸣的柔和明亮,而不是贼亮。集中明亮,给人一种光辉灿烂的感觉。这种优美的歌声,仿佛把人带进了一个光明的美丽世界,明亮的音色,又是歌声中泛音的频率的体现。声音的点应“打”在软、硬口盖交界稍前处,随着歌曲艺术形象、感情、性格的变化,声音的集中点可以稍移前或稍挪后。比如,雄壮严肃、立体感较强的歌声,声音的点可以略为靠后;欢乐活泼、主旋律律清晰的歌声,声音的点可以略为靠前。
混
在歌唱时,唱高音时,声音不能刺耳喊叫。唱低音时,声音不能虚。要求声音上下统一,特别是女声,高音区以假声为主,要混进真声;低音区以真声为主,要混进假声。如何混?王福增教授所说:“首先,喉头要有一个正确、适当的位置。如果我们把唱假声时喉头自然向上移动改为自动地(不是强制地,硬压地)向下移动,并且能够和真声区的喉头位置接起来,使喉头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保持不动,即能发出我们所需要的混声。”
活
活是指声音灵活、自如。它是在掌握前面几点要求的基础上,对声音的最高要求。首先是音域变化灵活,要不受音域、音区变化限制,上下声区保持优美、统一的音色。其次就是母音变化灵活,能够在不同音高上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去灵活、自如地变化各种不同的母音,而且保持各种母音的音色统一。再就是力度变化灵活,声音力度的各种变化(包括声音由弱渐强,由强渐弱)。能在低、中、高各种不同音区中,根据作品处理的要求,灵活、自如地控制声音力度变化。要做到声音灵活、自如,此技术不是短时期所能达到的,它要求演唱者经过长期的磨练,平时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演唱大量的各种风格的中外艺术歌曲、歌剧选段,达到进入“自由王国”的境界。
(责任编辑:李之宣)
松
歌唱时,面部及喉部肌肉要放松,不可僵硬。歌唱时,如果下巴不能放松而突出,舌头不能放松而上凸、后缩都将促使喉结上升,堵向咽峡,从而阻碍声音在咽腔和鼻腔共鸣。为了使喉节往下,让喉节至咽部的管道大致缩短,尽量稳定其长度,这就特别需要下巴和舌头放松。为了帮助下巴放松,防止下巴突出,唱高音时(或歌声往上大跳时),应该微微低头,同时让舌头微凹,平放伸向下齿根方向,使其自然放下,歌声则松弛、通畅。
通
通是指声音通畅,声音流畅,它是歌唱者掌握歌唱技巧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好的通畅的声音能够使歌曲的旋律流畅,声情并茂。首先要气息通畅,气沉于底,那么也就声贯于顶,另外要调节好人的整个共鸣腔体,从上到下要保持空间相通,气息流畅的感觉,沈湘形容声音通畅的感觉时说:“好的声音是吹出来的,特别是高音区,像吹一个倒悬的瓶口,把高音吹响!”
扬
歌唱时身体姿势端正,精神状态激扬,是主动的“我要唱”,而不是被动的“要我唱”,精神集中,能够快速进入声音的形象(或者演唱的角色);在演唱姿势和状态上要有“积极向上”的感觉,口咽腔打开,保持打呵欠闻花香的状态。笑肌微提,把声音放在高位置;下肋保持扩大的状态,小腹微收,使歌声飞扬起来。
立
歌声要“立”起来,就是使声音圆滑、竖立,有一个音柱。声音的“立”,好像口腔中含了一口水,所谓“微微含着似的歌唱”;后牙根好似咬了两颗小豆,一左一右;打呵欠似的提软口盖以及歌唱的口形应带有“竖立”感,这些都是歌声要“竖”的形象说明,也是“立”的唱法要领。
亮
这里是指声音明亮。明亮是在气息支持下打开喉咙的亮,有共鸣的柔和明亮,而不是贼亮。集中明亮,给人一种光辉灿烂的感觉。这种优美的歌声,仿佛把人带进了一个光明的美丽世界,明亮的音色,又是歌声中泛音的频率的体现。声音的点应“打”在软、硬口盖交界稍前处,随着歌曲艺术形象、感情、性格的变化,声音的集中点可以稍移前或稍挪后。比如,雄壮严肃、立体感较强的歌声,声音的点可以略为靠后;欢乐活泼、主旋律律清晰的歌声,声音的点可以略为靠前。
混
在歌唱时,唱高音时,声音不能刺耳喊叫。唱低音时,声音不能虚。要求声音上下统一,特别是女声,高音区以假声为主,要混进真声;低音区以真声为主,要混进假声。如何混?王福增教授所说:“首先,喉头要有一个正确、适当的位置。如果我们把唱假声时喉头自然向上移动改为自动地(不是强制地,硬压地)向下移动,并且能够和真声区的喉头位置接起来,使喉头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保持不动,即能发出我们所需要的混声。”
活
活是指声音灵活、自如。它是在掌握前面几点要求的基础上,对声音的最高要求。首先是音域变化灵活,要不受音域、音区变化限制,上下声区保持优美、统一的音色。其次就是母音变化灵活,能够在不同音高上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去灵活、自如地变化各种不同的母音,而且保持各种母音的音色统一。再就是力度变化灵活,声音力度的各种变化(包括声音由弱渐强,由强渐弱)。能在低、中、高各种不同音区中,根据作品处理的要求,灵活、自如地控制声音力度变化。要做到声音灵活、自如,此技术不是短时期所能达到的,它要求演唱者经过长期的磨练,平时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演唱大量的各种风格的中外艺术歌曲、歌剧选段,达到进入“自由王国”的境界。
(责任编辑:李之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