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生入学教育对大学新生而言极其重要,这一步能否走好关乎其大学期间甚至是未来人生的顺利发展,而学生的成长情况又决定着学校的声誉和发展前景。因此,本文概述中美两国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以及比较两国存在的差异,欲从中得到一些对我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启示并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043-03
【Abstract】Entrance Education is significant for newly enrolled university students, for it has influence on students’ university life and even their future life,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decides their school’s reputation and prospect. This thesis will have an overview and comparison on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ducation of both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aiming at finding some enlightenment to facilitate improvement of current University Entrance Education of China.
【Key words】College freshmen Entrance education
大学一年级是新生适应和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大学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因此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指高校为刚入学的新生提供的各种活动、课程和服务,是“为了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换,理解大学精神,肩负大学的使命而进行的预备性教育”。[1]因此,本文认为正确理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学生与高校的重要意义和借鉴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经验,以及正视并解决好国内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有效的引导新生实现角色转换,实现大学与中学教育的衔接,夯实整个大学教育质量的根基。
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
对学生而言,大学入学教育能助其迅速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新生刚进入大学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变,即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学习方式都有可能让其不适应而产生问题。大学新生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成功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关系到他们是否能顺利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能否充分利用好大学四年的宝贵时间,甚至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对高校而言,大学入学教育有利于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为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甚至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的一种阶段性教育,可以消除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断点”,使大学生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进入“良性循环”,其工作质量关系到能否使新生以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方式、最好的效果来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完成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转变。[2]因此,这一阶段若能科学合理及时地进行新生教育,会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它直接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校顺利地实现自身的培养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加强新生的学风建设不仅可以使新生养成良好的甚至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规范教学管理,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
二、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情况概述
中国高校普遍采用新生入学教育周或入学教育月的模式,即新生入学后,学校用军训期间(大约1~2周)或者1个月的时间对新生开展入学教育,少部分高校时间略长。一般来讲,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有:①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入学军训期间,高校一边组织学生军事体能训练一边上军事理论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普及党的基本知识,了解国情。②校史校况介绍,即通过介绍学校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规划,学校办学理念、发展定位与办学特色,教学、科研、管理、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和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使学生对自己就读的学校有宏观和系统的认识。③校规校纪和安全教育,这是新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教学秩序、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重要手段。学校组织学生系统地学习学校规章制度,如《大学生管理制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等,让学生全面了解相关规定,在平时自觉遵守。同时,高校组织学生学习治安、消防等安全常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办法,加强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④专业思想与学习方法教育,学校要求各学院针对各专业情况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历史与发展、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完成学分、就业前景,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大致的了解。而入学教育的形式方面,绝大多数高校采用会议(如报告会、专题讲座、班会等)、集体参观与集体活动(如校园、图书馆、实验室和校史陈列馆参观、社团迎新、新生文体竞赛)等。
美国本科新生的问题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起大学和教学者的较大关注。这一时期大学里出现了“第一代大学生”,在学术上或上大学的思想准备上与传统大学生相比出现了较大差异,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更多、也更复杂。近二十年来,当本科新生与升学率和毕业率挂钩时,这一问题更得到了大学的高度关注。根据ACT,2006年的调查显示,美国四年制公立大学在第二学年开学时,流失了26%的学生;在五年内顺利完成本科学业的学生比例,根据高选择性大学、选择性大学以及开放性大学的数据分别是76.2%、52.1%以及34%。这种流失对个人或大学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也是对个人、大学以及国家的资源浪费。[3]在美国,现今众多院校使用“大学新生经验”(the First Year Experience,又译为“新生头年计划”),一般说来,大学新生经验开始于新生收到大学的入学通知,终于新生完成第二学期的学业。在整个新生年中,美国大学新生可以获得的大学经验具体有新生导向(New Student Orientation)、新生研讨会(First Year Seminar)、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辅助教学(Supplemental Instruction)、住宿学习社区(Residential Learning Community)以及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等。当今美国高等教育中构成“新生经验”的项目和活动大多基于以下目标:“发展学生之间的互惠和合作;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在课后;提高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和增加参与的时间;增强课程和辅助课程间的连接;提升学术期望,提高学术参与水平;向那些上大学前学术准备不足的学生提供帮助”。[4] 三、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差异比较
中美两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都是在面对学生退学、大学质量下降等问题出现后才引起较大关注的,但最终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设立了不同的入学教育方案。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社会制度上的优势,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优势、可以最大程度统一的优势和大规模配备职业化等。在美国没有一支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生政工干部队伍,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我国高校在此方面的特色,更是我国高校的巨大优势。而美国入学教育的特色则更多体现在其细节处。
1.以生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程度
在指导理念上,美国比中国更强调以学生为本。随着大学生生源的大众化、来源的多元化、管理的复杂化,美国大学学生事务部门提出“学生服务”(Student Service)这一概念。学生服务强调“‘学生消费者第一’,其核心是关注学生的一切需要并尽力维护其正当权益”。[5]这一理念同样体现在新生入学教育上。美国大学在新生入学后一般都提供一系列的个性及人性化服务,并且有许多专家专门就此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使他们的新生入学教育更趋于“人性化”。在家庭照顾服务、社区服务、信仰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医疗健康服务、法律建议和经济援助等方面都有自成体系的一系列服务措施。其中,家庭照顾服务是为了那些已结婚,尤其带孩子上学的学生提供的特别服务,学校会协助学生落实住宿和小孩托管问题,包括直接提供合适的公寓和儿童托管中心或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社区服务是为学生提供关于家庭、房屋、经济和精神等方面的支持和建议;信仰服务主要是对学生提供精神和信仰上的关心,牧师在新生入学之际进行布道宣传,同时告知新生。他们的许多有意义的项目可以满足不同宗教背景同学的宗教和文化需求。
2.时间安排不同
在时间安排上,美国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比中国的更合理。中国入学教育时间短而集中,缺乏连续性和完善合理的长效机制。新生真正遇到一些难以适应的问题往往是在军训或开课后的一段时间甚至是大学第一学期,而那时入学教育早已结束。相反,美国入学教育时间跨度长。美国高校实行的“大学新生经验”将入学教育贯穿于新生入学的第一年,让学生在适应、理解、规划的过程中逐步熟悉大学生活。很多高校随着大学竞争生源的加剧甚至将入学教育提前到暑假进行,既面向已经被该校录取的学生,又面向那些主意未定正忙于择校的生源。在新生入学前的暑期,大学实行新生导向项目,让新生了解学业项目、和指导顾问见面、注册课程(包括新生研讨会)、了解校园服务和资源等,进行的时间跨度通常是两天(有些院校进行为期更长的新生导向项目)。另外注册参加新生研讨会的学生则分配到一个暑期阅读任务,并需要在学期开始时准备好讨论他们的暑期阅读收获和完成一份相应的写作任务;学生也可能在暑期导向项目中参加第一次新生研讨会。在是否一定要参与新生导向项目上,各个院校的政策不同。
3.大学重视点不同
美国大学一直都很重视院校研究。美国大学对新生入学教育进行评价的重视体现在充分利用院校研究的数据和项目评价的结果上。其中,院校研究的数据包括班级注册率、留生率等,而项目评价包括项目的目标任务、内容与组织、时间的安排等。评价反馈所得到的结果可以推动项目的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教育目标和教学质量。中国虽然重视入学教育的过程和效果,但很少注重对新生入学教育的评价,因此在评价方面有待提高。
4.面对的群体不同
中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目前仅面对新生。而美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对象广,不仅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还面向新生的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新生家庭成员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容忽视,对新生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外在环境——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这样才有利于为新生营造一个成长的和谐氛围。
四、启 示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最为成熟和完整的体系,且通过上述对中美两国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概述以及差异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新生入学教育做得相当成功。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已有的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做出自己的特色。
1.有效衔接,及时评估。
我国高校已经开始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但由于缺乏与中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和沟通,无法确保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并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也影响了大学教育质量。在这一点上,可以学习美国的“大学新生经验”,高校既可以提前派大学教师去中学授课或做报告,也可以充分利用进入大学前的暑假,给新生一些任务,让其提前感受大学学习生活。高校不仅要重开头,也要注意在入学教育当中以及结束之后的评估,及时调整以达到有效实现入学教育的目标。
2.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
从校史、校况到安全教育,大部分内容都较为陈旧,如校史专业介绍中新的科研成果及发展动态介绍得少,对各专业的前景和就业市场也缺乏新的研究和探索。另外,现时期新生教育内容还需重视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人们对经济利益的急功近利造成社会信用缺失现象层出不穷,大学校园同样未能幸免诚信危机的冲击侵蚀: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助学贷款不还。因而,向大学新生灌输诚信教育,已成为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品质的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现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新生进入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国内许多高校虽然会进行新生心理调查,但对调查后续工作并未落到实处。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一套较完整的体系。我国高校应向其学习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应放在大四毕业时,而应该及早地协助学生规划好职业生涯,这样学生在大学期间便不会迷茫,避免四年大学生活碌碌无为。
3.整合资源,全民总动员。
第一,针对入学教育的实施者,既要加大对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切实提高入学教育质量,又应吸收从事心理学、教育学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专业教师担任入学教育指导老师,使新生在正常学习之外也可以找老师咨询指导,并可积极动员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担任新生助理班主任和新生生活指导员。第二,扩大入学教育范围。新生面对从中学到大学这一人生重大转折不应是“孤军奋战”,新生家庭成员及外在社会需要共同配合。新生入学教育并非是新生入校后第一周或第一个月的事,需要像美国一样建立新生教育共同体,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方可保障新生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此外,高校也应看到新生之间的合作力量。如美国的学习共同体,新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提高新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对其学业成绩的提高有帮助。[6]
参考文献
1 黄海涛.关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2)
2 魏铜铃.以人为本——视阈下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
3 Robert D. Reason, Patrick T. Terenzini and Robert J. Domingo.(2006). First Things First: Developing Academic Competence in the First Year of College.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47(2): 149~175
4 Betsy O. Barefoot.(2000). The First-Year Experience: Are We Making It Any Better? About Campus,(2):12~18
5 夏小华.反思、借鉴与创新: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经验与启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
6 Colleen Moore and Nancy Shulock.(2009). Student Progress Toward Degree Completion:Lessons from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EB/OL].http://www.csus.edu/ihelp/PDFs/R_Student_Progress_Toward_Degree_Completion.pdf, 2012-6-10
【关键词】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043-03
【Abstract】Entrance Education is significant for newly enrolled university students, for it has influence on students’ university life and even their future life,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decides their school’s reputation and prospect. This thesis will have an overview and comparison on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ducation of both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aiming at finding some enlightenment to facilitate improvement of current University Entrance Education of China.
【Key words】College freshmen Entrance education
大学一年级是新生适应和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大学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因此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指高校为刚入学的新生提供的各种活动、课程和服务,是“为了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换,理解大学精神,肩负大学的使命而进行的预备性教育”。[1]因此,本文认为正确理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学生与高校的重要意义和借鉴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经验,以及正视并解决好国内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有效的引导新生实现角色转换,实现大学与中学教育的衔接,夯实整个大学教育质量的根基。
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
对学生而言,大学入学教育能助其迅速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新生刚进入大学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变,即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学习方式都有可能让其不适应而产生问题。大学新生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成功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关系到他们是否能顺利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能否充分利用好大学四年的宝贵时间,甚至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对高校而言,大学入学教育有利于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为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甚至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的一种阶段性教育,可以消除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断点”,使大学生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进入“良性循环”,其工作质量关系到能否使新生以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方式、最好的效果来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完成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转变。[2]因此,这一阶段若能科学合理及时地进行新生教育,会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它直接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校顺利地实现自身的培养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加强新生的学风建设不仅可以使新生养成良好的甚至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规范教学管理,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
二、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情况概述
中国高校普遍采用新生入学教育周或入学教育月的模式,即新生入学后,学校用军训期间(大约1~2周)或者1个月的时间对新生开展入学教育,少部分高校时间略长。一般来讲,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有:①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入学军训期间,高校一边组织学生军事体能训练一边上军事理论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普及党的基本知识,了解国情。②校史校况介绍,即通过介绍学校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规划,学校办学理念、发展定位与办学特色,教学、科研、管理、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和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使学生对自己就读的学校有宏观和系统的认识。③校规校纪和安全教育,这是新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教学秩序、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重要手段。学校组织学生系统地学习学校规章制度,如《大学生管理制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等,让学生全面了解相关规定,在平时自觉遵守。同时,高校组织学生学习治安、消防等安全常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办法,加强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④专业思想与学习方法教育,学校要求各学院针对各专业情况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历史与发展、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完成学分、就业前景,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大致的了解。而入学教育的形式方面,绝大多数高校采用会议(如报告会、专题讲座、班会等)、集体参观与集体活动(如校园、图书馆、实验室和校史陈列馆参观、社团迎新、新生文体竞赛)等。
美国本科新生的问题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起大学和教学者的较大关注。这一时期大学里出现了“第一代大学生”,在学术上或上大学的思想准备上与传统大学生相比出现了较大差异,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更多、也更复杂。近二十年来,当本科新生与升学率和毕业率挂钩时,这一问题更得到了大学的高度关注。根据ACT,2006年的调查显示,美国四年制公立大学在第二学年开学时,流失了26%的学生;在五年内顺利完成本科学业的学生比例,根据高选择性大学、选择性大学以及开放性大学的数据分别是76.2%、52.1%以及34%。这种流失对个人或大学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也是对个人、大学以及国家的资源浪费。[3]在美国,现今众多院校使用“大学新生经验”(the First Year Experience,又译为“新生头年计划”),一般说来,大学新生经验开始于新生收到大学的入学通知,终于新生完成第二学期的学业。在整个新生年中,美国大学新生可以获得的大学经验具体有新生导向(New Student Orientation)、新生研讨会(First Year Seminar)、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辅助教学(Supplemental Instruction)、住宿学习社区(Residential Learning Community)以及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等。当今美国高等教育中构成“新生经验”的项目和活动大多基于以下目标:“发展学生之间的互惠和合作;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在课后;提高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和增加参与的时间;增强课程和辅助课程间的连接;提升学术期望,提高学术参与水平;向那些上大学前学术准备不足的学生提供帮助”。[4] 三、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差异比较
中美两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都是在面对学生退学、大学质量下降等问题出现后才引起较大关注的,但最终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设立了不同的入学教育方案。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社会制度上的优势,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优势、可以最大程度统一的优势和大规模配备职业化等。在美国没有一支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生政工干部队伍,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我国高校在此方面的特色,更是我国高校的巨大优势。而美国入学教育的特色则更多体现在其细节处。
1.以生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程度
在指导理念上,美国比中国更强调以学生为本。随着大学生生源的大众化、来源的多元化、管理的复杂化,美国大学学生事务部门提出“学生服务”(Student Service)这一概念。学生服务强调“‘学生消费者第一’,其核心是关注学生的一切需要并尽力维护其正当权益”。[5]这一理念同样体现在新生入学教育上。美国大学在新生入学后一般都提供一系列的个性及人性化服务,并且有许多专家专门就此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使他们的新生入学教育更趋于“人性化”。在家庭照顾服务、社区服务、信仰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医疗健康服务、法律建议和经济援助等方面都有自成体系的一系列服务措施。其中,家庭照顾服务是为了那些已结婚,尤其带孩子上学的学生提供的特别服务,学校会协助学生落实住宿和小孩托管问题,包括直接提供合适的公寓和儿童托管中心或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社区服务是为学生提供关于家庭、房屋、经济和精神等方面的支持和建议;信仰服务主要是对学生提供精神和信仰上的关心,牧师在新生入学之际进行布道宣传,同时告知新生。他们的许多有意义的项目可以满足不同宗教背景同学的宗教和文化需求。
2.时间安排不同
在时间安排上,美国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比中国的更合理。中国入学教育时间短而集中,缺乏连续性和完善合理的长效机制。新生真正遇到一些难以适应的问题往往是在军训或开课后的一段时间甚至是大学第一学期,而那时入学教育早已结束。相反,美国入学教育时间跨度长。美国高校实行的“大学新生经验”将入学教育贯穿于新生入学的第一年,让学生在适应、理解、规划的过程中逐步熟悉大学生活。很多高校随着大学竞争生源的加剧甚至将入学教育提前到暑假进行,既面向已经被该校录取的学生,又面向那些主意未定正忙于择校的生源。在新生入学前的暑期,大学实行新生导向项目,让新生了解学业项目、和指导顾问见面、注册课程(包括新生研讨会)、了解校园服务和资源等,进行的时间跨度通常是两天(有些院校进行为期更长的新生导向项目)。另外注册参加新生研讨会的学生则分配到一个暑期阅读任务,并需要在学期开始时准备好讨论他们的暑期阅读收获和完成一份相应的写作任务;学生也可能在暑期导向项目中参加第一次新生研讨会。在是否一定要参与新生导向项目上,各个院校的政策不同。
3.大学重视点不同
美国大学一直都很重视院校研究。美国大学对新生入学教育进行评价的重视体现在充分利用院校研究的数据和项目评价的结果上。其中,院校研究的数据包括班级注册率、留生率等,而项目评价包括项目的目标任务、内容与组织、时间的安排等。评价反馈所得到的结果可以推动项目的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教育目标和教学质量。中国虽然重视入学教育的过程和效果,但很少注重对新生入学教育的评价,因此在评价方面有待提高。
4.面对的群体不同
中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目前仅面对新生。而美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对象广,不仅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还面向新生的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新生家庭成员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容忽视,对新生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外在环境——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这样才有利于为新生营造一个成长的和谐氛围。
四、启 示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最为成熟和完整的体系,且通过上述对中美两国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概述以及差异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新生入学教育做得相当成功。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已有的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做出自己的特色。
1.有效衔接,及时评估。
我国高校已经开始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但由于缺乏与中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和沟通,无法确保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并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也影响了大学教育质量。在这一点上,可以学习美国的“大学新生经验”,高校既可以提前派大学教师去中学授课或做报告,也可以充分利用进入大学前的暑假,给新生一些任务,让其提前感受大学学习生活。高校不仅要重开头,也要注意在入学教育当中以及结束之后的评估,及时调整以达到有效实现入学教育的目标。
2.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
从校史、校况到安全教育,大部分内容都较为陈旧,如校史专业介绍中新的科研成果及发展动态介绍得少,对各专业的前景和就业市场也缺乏新的研究和探索。另外,现时期新生教育内容还需重视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人们对经济利益的急功近利造成社会信用缺失现象层出不穷,大学校园同样未能幸免诚信危机的冲击侵蚀: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助学贷款不还。因而,向大学新生灌输诚信教育,已成为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品质的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现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新生进入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国内许多高校虽然会进行新生心理调查,但对调查后续工作并未落到实处。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一套较完整的体系。我国高校应向其学习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应放在大四毕业时,而应该及早地协助学生规划好职业生涯,这样学生在大学期间便不会迷茫,避免四年大学生活碌碌无为。
3.整合资源,全民总动员。
第一,针对入学教育的实施者,既要加大对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切实提高入学教育质量,又应吸收从事心理学、教育学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专业教师担任入学教育指导老师,使新生在正常学习之外也可以找老师咨询指导,并可积极动员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担任新生助理班主任和新生生活指导员。第二,扩大入学教育范围。新生面对从中学到大学这一人生重大转折不应是“孤军奋战”,新生家庭成员及外在社会需要共同配合。新生入学教育并非是新生入校后第一周或第一个月的事,需要像美国一样建立新生教育共同体,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方可保障新生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此外,高校也应看到新生之间的合作力量。如美国的学习共同体,新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提高新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对其学业成绩的提高有帮助。[6]
参考文献
1 黄海涛.关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2)
2 魏铜铃.以人为本——视阈下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
3 Robert D. Reason, Patrick T. Terenzini and Robert J. Domingo.(2006). First Things First: Developing Academic Competence in the First Year of College.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47(2): 149~175
4 Betsy O. Barefoot.(2000). The First-Year Experience: Are We Making It Any Better? About Campus,(2):12~18
5 夏小华.反思、借鉴与创新: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经验与启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
6 Colleen Moore and Nancy Shulock.(2009). Student Progress Toward Degree Completion:Lessons from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EB/OL].http://www.csus.edu/ihelp/PDFs/R_Student_Progress_Toward_Degree_Completion.pdf, 201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