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热衷穿名牌怎么办?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g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名牌有三种效果:第一种,穿上名牌,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暴发户,怎么看怎么别扭;第二种,穿上名牌,整个人有高贵的感觉,看着顺;第三种,穿什么都像穿名牌。同样是穿名牌,不同的人能穿出三种效果,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高一男生崇尚名牌
  李先生做化妆品生意,在成都有6家门店,家境殷实。他找我咨询,是为了他的儿子小松。小松16岁,在一所重点中学上高一,学习成绩中等。李先生说,从上初中开始,小松就喜欢穿名牌,运动装和鞋非耐克和阿迪达斯不穿。
  “家里经济条件尚可,我和他妈妈又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所以就依着他,放松了管教。”李先生自我检讨,“现在我发现,这孩子有点过分了,对服装和鞋的品牌越来越挑剔。而且这种意识有泛化的倾向,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言必谈品牌和价格,稍微便宜点的东西他一概排斥。上周我买了一台国产笔记本电脑,被他奚落一顿,非让我拿给手下员工用,再买一台iPad(苹果平板电脑)自己用。我感到问题越来越严重了,这孩子有拜金主义倾向。”
  我告诉李先生,受社会风尚的影响,年轻人喜欢穿名牌、用名牌不值得大惊小怪,只要不过分,不必求医,平时注意引导就可以了。不过,喜欢穿名牌的确是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外在表现之一,所以也不能掉以轻心。
  “小松崇尚名牌不是过分,而是非常过分!”李先生焦急地说,“所以还是要麻烦您跟他谈一谈,给他疏导疏导。”
  我点头应允,并详细了解了小松的各方面情况,尤其是他所热衷的那几个服装和鞋的品牌。
  穿名牌的三种效果
  第二天下午五点,小松准时来到我的咨询室。他穿了一身耐克,连双肩包上也有那个醒目的对号标志,手里还拎着一个网兜,里面是一个耐克牌篮球。平心而论,他挺懂搭配的,款式、颜色都很协调,发型也很动感。他微微向我鞠了一躬,礼貌地问好,然后在沙发上坐下,把双肩包和篮球放在脚边,用等待的眼神看着我。
  为解除他的戒备心理,我与他随便闲聊起来。他告诉我,他的篮球是花450元买的,全校最好的,老师们搞篮球比赛还向他借球。“体育老师说,用好球手感好,投得准。”他得意地说。
  说到服装和鞋,小松更是津津乐道。他如数家珍地列数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各个系列产品,向我介绍其中的特性差别。想象得出,他是一个小行家,平时就是这样向同学们显摆的。
  我问:“我刚刚成为一家羽毛球馆的会员,准备去运动运动,减减肥,可我还没有买装备呢,能给我推荐些国产的服装和鞋吗?”
  “国产的?”小松一脸鄙夷,“为什么要买国产的?多寒碜啊!起码要弄一套威克多啊,耐克的也行。”
  “国产的便宜嘛!”我不露声色,“不过,名牌的质量是挺好。”
  “就是!老师您是成人,有经济实力,更应该注重自身形象。”
  “你怎么知道我有经济实力?”
  “您的服饰很时尚,尤其脚上这双皮鞋,一定是名牌。挺贵的吧?至少2000元。”
  这小子眼力不错!我想。为了这次咨询,我投其所好,穿上这身最好的西装。这双鞋是我哥哥送我的,我唯一的奢侈品,平时很少穿。昨天我特地把它找出来,擦得锃亮。
  “3500元。”我说,“意大利的名牌,我也说不出名字。”
  “那是,那是,一看就是高档货。”小松连连点头,目光不停地在我的鞋上扫来扫去。
  不知不觉聊了两个小时,我示意结束谈话。小松不解,问:“这就是心理咨询啊?”语气里既有轻松也有一点点不信任,好像我赚钱太容易了。我笑了笑,提醒他明天同一时间再来,我们接着聊。
  第二天,我换了一身西装,那双名牌皮鞋也重新放入鞋柜。小松一进门就敏感地发现我换装了。他打量了我一会儿,忍不住问:“老师,您这身衣服也挺好的,多少钱买的?”
  我笑着让他猜。他说至少3000元。我摇头,说太多了。他猜了七八次,价格一路降到200元,我才点头。他大惊失色:“不可能吧?看着相当高档啊!”
  我大笑,道:“那是因为你受了上次那双鞋的影响。”
  小松蔫了,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我问:“穿名牌有三种效果,你知道吗?”看小松缓缓摇头,我自问自答,“第一种,穿上名牌,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暴发户,怎么看怎么别扭。第二种,穿上名牌,整个人有高贵的感觉,看着顺。你现在就有这种效果。第三种,穿什么都像穿名牌。同样是穿名牌,不同的人能穿出不同的三种效果,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小松想了一会儿,有点拿不准似的说:“我想,可能是因为人的气质和修养不同吧?”
  “没错!你很有思想。”我大声赞赏,“穿名牌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名牌衬托人的品位。当人有了品位,其实穿不穿名牌无所谓,甚至能把非名牌衬托出名牌的味道。”
  小松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过了一会儿,他试探地问我身上的便宜西装是在哪里买的。我告诉他地点,是一个很热闹的集贸市场。他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理解是沟通的前提
  一周后,李先生如约来到咨询室。一进门他就激动地与我握手,连连道歉:“对不起,上次太轻慢了,您是一位高人!”原来,他是自己难以和儿子沟通才找到我的,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只是试试看,没想到我和小松只是聊了两次,小松的变化那么大,不仅前几天收起了他的名牌宝贝,昨天居然又提出去集贸市场买衣服。“小松还说,穿名牌已经不是他的追求了,他要进入更高境界。真奇怪了,您对孩子施了什么魔法?”李先生一脸迷惑。
  我笑道:“高一的孩子有一定的思辨力和鉴赏力。您不是低估了我,而是低估了您的儿子。我确实没做什么,只是替您尽了一点父道,告诉小松一些关于价值观的基本道理罢了。”
  “我没少教育他,为什么他不吃我这一套?”
  “大道理没一个孩子爱听,说服、训斥不会有好结果。”我说,“您得先接纳他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引申,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局限和不足,调动他自己的力量去突破局限,弥补不足。这样沟通,符合孩子的思路,容易被孩子接纳。通俗地说,这叫先理解后指导。”
  李先生羞愧地说:“听着好像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看到孩子身上的毛病,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指出来,恨不得让孩子马上改掉,结果总是遭到孩子的逆反。看来,我需要反省啊。”
  我说:“孩子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有一个积极的理由。比如,小松喜欢穿名牌,也有积极的一面,名牌产品质量好,用料精,做工考究,有深远的企业文化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等等。我们不应该质疑这些,更不宜反对。我们反对的是追求名牌带来的拜金主义思想,不愿看到孩子成为浮躁、庸俗、热衷攀比的人。如果我们一刀切地抵制名牌,孩子会认为家长不讲道理。他们会想,明明是好东西,为什么要说成坏东西呢?这不是指鹿为马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都有趋同心理,有共同语言的人之间更容易沟通,更愿意修正自己,与对方一致。所以,家长理解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沟通前提。”
  “单凭理解就能说服一个脾气倔强的孩子?”李先生将信将疑。
  我说:“当然不能,还要运用心理学技术,打破晕轮效应对他价值观的迷惑。”
  晕轮效应无处不在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正如月晕那样,云雾在月亮周围弥漫、扩散,形成一圈晕轮。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一种常见的、非常强烈的主观知觉特点。它有积极的一面,比如你在工作中对人诚恳,那么即使你工作能力较差,别人对你也会非常信任,因为对方只看到了你的诚恳。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在于以偏概全,看不到事物的本质。
  “小松热衷穿名牌,是中了晕轮效应的毒。我正好利用这一点,唤醒他的理智。”我告诉李先生,第一次和小松见面,他看到我穿了一双名牌皮鞋,就以为我的所有穿戴都是名牌,其实他不知道,那是我唯一的奢侈品。当我第二次见面时穿了便宜衣服,他浑然不觉,认定那是高档货。“巨大的反差强烈地刺激了小松,他不得不思考其中原因。以16岁孩子的智力,他很快找到了答案。”我说。
  “晕轮效应,我还是头一回听说。”李先生道。
  “其实,晕轮效应无处不在,名牌效应就是一种典型的晕轮效应。”我解释道,“在小松看来,耐克运动装不仅仅是衣服,还是地位和荣耀的象征,当老师同学也这样看,小松的虚荣心就更膨胀了。此时,他可能不再关注运动装的运动用途,而只在意名牌的影响力了。”
  “是的,我担心的正是这一点。”李先生说。
  “其实,破解晕轮效应很简单,告诉孩子事物的本质就可以了,立竿见影。”我提醒李先生,“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商家和媒体不断制造各种各样的晕轮效应,大家都在不知不觉中受其影响,孩子不可能幸免,小松也不可能因为两次心理咨询就彻底觉悟,还会因为其他的晕轮效应出现一些幼稚行为,比如追星、迷信广告宣传等。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保持与孩子交流的通畅,发现问题及时介入,用揭示本质的办法促其清醒。”
  李先生问:“那么,家长的名校情结是否也是晕轮效应在作怪?”
  我说:“当然是。我们成人也有这样那样的心理弱点,所以要和孩子共同学习,相伴成长。”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2014年12月,蔡笑晚在全国悄然走红。他把自己的6个孩子培养成5位美国名校博士和一位硕士,被誉为“博士之父”,而且资助并辅导了10多个因家境贫寒而失学的孩子,也都让他们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  近日,笔者专门采访了蔡笑晚,听他讲述了自己的教子之道——  自己求学一波三折,  重视孩子早期智力开发  蔡笑晚从小热爱读书,考上重点高中后,因为政审不合格,被学校除名了。年轻的蔡笑晚开始自学,用一年的时间
祝悦铭联词: 凌晨,细雨,袜子,记忆深处,幸运,暑假,伙伴,珍藏  凌晨,我从睡梦中醒来,怎么也睡不着。细雨飘落在窗户上,记忆深处的那一幕又浮现眼前:那是一个暑假,我和一个小伙伴想凉快凉快,就脱掉鞋和袜子跳到村边的小河沟里玩耍。我们快乐地泼水,学游泳,不知不觉掉进了一个深坑里。我们拼命游出去,可越挣扎越呛水,越来越没有力气。我们大喊“救命”,可没有人来救我们。就在我们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位放牛的爷爷
先秦《击壤歌》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意思是说,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是最靠谱、最有自尊,也最逍遥的生活。现在看来,这样的观念似乎显得太原始,但是看多了富二代们的骄奢表现,您或许会发现,淳朴古风其实很高贵,而功利和拜金不过是浮躁和迷茫。好在,清醒的家长还有很多,武汉的富婆妈妈余友珍就是其中一位。  上个世纪80年代,余友珍是武汉市洪山区东湖村的菜农,与丈夫一起精
公民要有法律意识,遇到难以解决的矛盾,首先要想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维护权益。对于我们做父母的来说,不仅自己要依法办事,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断地给他灌输法律意识。  我在和妻子达成共识后,就开始从三个方面着手采取行动。出发点是希望孩子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  利用身边发生的事,引导孩子从法律角度认识问题  那是在孩子的初二下学期。一天儿子放学回来说,他学
工程师、商人、律师、经纪人、策划人、教师……直到如今的心理咨询师,46岁的胡波经历富有传奇色彩,皆源于她有个从小患有网络依赖症的儿子。为了治疗儿子的网络依赖症,她决定学习古代的“孟母”,但其做法并未得到丈夫的认同,两人最终协议离婚。  2012年,胡波的儿子张天一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胡波在“全国十大孟母”评选中,以最高票被推选为最具当代精神的“孟母”。近日,张天一在北京开的米粉店引起全国网民和媒体
问:我去年离婚时,法院把5岁的儿子判给我抚养。几个月前,前妻从我父母家里强行把儿子带走。我多次联系前妻,她不肯把儿子送还,还说,只要我和别的女人来往,她就永远不会让儿子与我生活在一起,也拒绝我探视儿子。请问,我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杜朗国(安徽安庆)   律师意见:您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问题的若干意见》规定,对拒不履行或妨害他人履行生效判决、裁
天津:出台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细则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结合全市教育系统实际,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校落实〈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工作细则》。  《细则》提出,学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教师社区工作者和家长代表等人员组成(高中阶段学校还应吸纳学生代表)。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制定防治欺凌计划,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反欺凌教育培训和专题活动等,对学生欺凌事件进行认定,根据相
对于我和老公这一代人来说,“性”的话题一直是成长中的禁区。小时候,父母始终没有正面回答过我们“我从哪儿来”的问题,关于我们的由来的答案有很多版本。邻居家的一个小弟弟就曾被一个大胡子叔叔说成是从垃圾箱里捡回来的,逗得他哭了很久。长大后的生理卫生课上,一到真正涉及男女性征的章节,老师都会安排我们看书自学……于是,我们这代人就在懵懂的摸索中慢慢长大、恋爱、结婚。  当我和老公有了要孩子的想法后,我们一致
联词: 开始,喜怒哀乐,注视,忧伤,翅膀,永远,任何,回报  森林里要选举“树冠之王”。选举大会还没开始,满脸忧伤的小松树说:“我的所有亲人在一个夜晚被人类残忍地杀害了,我很孤单。现在,连一双飞翔的翅膀都看不见了。”梧桐树爷爷深有感触地说:“我老了,最大的幸福就是能注视着我的孩子茁壮成长,可他们都被人类用小刀刻上了字,我真心疼啊!”苹果树愤怒地说:“我结出甜美的苹果给人类吃,不求任何 回报。可现在
请看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孩子上高三了。他的妈妈为了让儿子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从小到大不让他干家务活儿。妈妈每天除了工作就是马不停蹄地买菜、做饭、洗衣、收拾房间……时间长了,儿子认为这些都是妈妈应该做的,一点儿也不领情。一天,妈妈生病了,躺在床上浑身无力。儿子放学回家,看到锅里没饭,只冷冷地说了声“我出去吃了”,就离开了家。过了不久,儿子吃饱回家了,竟没有过来看望妈妈,也没给妈妈带回一点吃的,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