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作文批改中,教师应该采取悦纳、宽容的态度,不要过多干涉,以免捆住学生的手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尽量保护学生的童心,做一个扶植者、欣赏者,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在写作的天空里翱翔。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作文批改 宽容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走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初中作文在批改、评判上存在着诸多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作文教学的发展,也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作文最基本的用途,就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一般说来,初中生作文,在内容、形式、结构、技巧等方面都无法与文学作品相媲美。这是因为,初中生作文不可能像作家创作那样,作长时间的“发酵”、“锻造”、“打磨”,一般都只有一两节课的时间,最多也就一两天。其次,初中学生阅历浅、底子薄、技法粗糙等多种因素,也限制了他们作文的深度和广度。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的文章一无是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尽管略显稚嫩、青涩,但我们仍能看到很多成人作品中难得一见的率真、质朴,仍能看到少儿特有的童真童趣。
  近年来,在初中作文批改过程中,有不少教师做法欠妥,自觉或不自觉地消磨了孩子的写作积极性。
  一、精批细改,弊多利少
  传统的看法是,精批细改有利于初中学生作文的发展。可教学的实践证明:批改得越精细,越不利于他们提高写作水平。打开学生作文,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大量的添改内容,把学生作文弄得支离破碎,学生作文的原有痕迹一点都看不到了,被改得面目全非,大量的成人化的东西充塞在学生的文章中,使得原来学生所特有的原汁原味的东西都变了味,取而代之的,是老师程式化、世俗化的修修改改。孩子那天真稚气的清香“被”串味了,那童真、童趣“被”销蚀了,这不能不让人感到痛心。精批细改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在作文时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最终是作文热情大减,甚至是不敢写作。这种做法的另一大弊端是,老师过多干涉学生思维,经常性地使学生的思维按照老师喜欢的模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作文就会老生常谈,模式化、公式化,千篇一律。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极为不利,也无法培养出拔尖的学生。当然,我们并不反对老师对学生作文作一定的点拨,但绝不能庖代和干涉,应该抱着商榷、扶植、鼓励的态度。这才能有利于初中学生写作水平的健康发展。柳子厚的《种树郭橐驼传》指出,初植之树不可经常去触碰它,玩摸它,给它浇水、施肥,这样反而不利于树的成长,主张:“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先哲之言是在告诫我们,树人如同育苗,过多的干涉弊大于利。
  二、求全责备,挫伤信心
  对于刚迈入写作殿堂的初中生来说,写作的快乐才刚刚开始。在享受作文快乐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要允许他们犯错误,留一点空间,多一点宽容,采取悦纳的态度对待他们的不足。这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做不是我们没有高度,没有水平,相反这恰恰是有高度、有水平的表现。作文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作活动,既需要灵感,又需要热情,更需要鼓励。要想让他们保持积极的态度作文,就应该给予鼓励而不是责备,应该给予保护而不是扼杀。毋庸讳言,初中孩子的文章的确不如高中学生那样完美,但是,他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写出600多字,已经相当不错了,我们还能有什么过高的奢求呢?然而不少老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放大缺点。
  首先,认为立意不高。初中生对“立意”这个词是不大清楚的。也只有成人才知道什么叫“立意”。暂且不说这个词,我们来看看学生的作文。他们大多写的是家庭琐事、自然风光、个人感受,甚至是看起来像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论立意真的没有多高,但这也是生活,我们不能回避。再说写文章是为了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非得有多高的立意吗?我认为,只要学生把内容写出来、思想表达清楚了,就已经达到要求了,非得再来个“象征”,来个“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什么的?
  其次,认为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太多。“语句不通顺。”我们在许多作文评语中常看到这句话。殊不知这个评语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啊。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要构思600多字,出现一两个病句太正常不过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就是写一两个错别字也属正常。只要我们持原谅、宽容的态度,这种病句、错字的现象一定会慢慢减少的。
  再次,在写作技巧上,总以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学生。要说技巧,“欲扬先抑”、“前后照应”、“画龙点睛”、“象征”、“反衬”、“对比”……真是举不胜举、不一而足。但孩子不知道这些,他们只知道率真、质朴甚至幼稚。但这不恰恰是我们所啧啧称赞的吗?要想看技巧,那些名家名著里随处可见。老师作适当的技法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并不反对;如果学生作文中在技巧上有闪光点,我们还应该褒扬,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过于强调写作技巧,就会导致孩子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窄。
  最后,就是书写要求过高。近年来由于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忽视了写字,就连很多大学生的字都拿不出手,别说一个初中学生了。写字的问题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孩子利用节假日练一练,字慢慢就写好了,“字无百日功”,这得慢慢来,逐步提高。特别是初一刚入学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细心扶持、呵护,不能急于求成,一棍子打死。语文老师自己一定要写一手好字,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也就能把字写好了。
  三、同一尺度,忽视差异
  孩子的写作水平存在着个性差异,有的人高一些,有的人低一点。我们不能也不应该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存在差异的学生个体。如若不然,就会有很多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我的作文不行,老师看不中。”这就是他们的心里话。这部分学生作文时,就会处在一种应付状态,一旦写作兴趣下降了,最后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放弃。这实在是作文教学的悲哀。细细想一想,每个孩子的文章都或多或少有可取之处,老师贵在发掘其闪光点,并抓这一点激发其写作兴趣,调动这部分孩子的主动性,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我认为,孩子的写作水平是鼓励出来的,而不是打击出来的。不同水平的孩子运用不同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就会共同进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个人喜好,抹杀个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老师也不例外。有的喜欢华丽、优美;有的喜欢质朴、平实;有的喜欢写实,有的喜欢写意;有的偏重直来直去,有的又对玩弄技巧情有独钟,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们到面馆吃面,面馆老板会给我们提供各种口味,任我们挑选。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也应该像面馆老板那样,允许存在不同风格,绝不能只凭个人喜好来评判优劣,要能接受“八面来风”。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教学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的写作百花园才能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综上所述,我们在作文批改时要有悦纳和宽容的态度,给孩子多一点空间,少一点束缚,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个性鲜明、灵气活现、才气十足的写作天才。这才是初中作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星罗棋布的首映礼到豪华的电影院,从追捧明星到恶搞台词,作为最具量贩价值的软性商品和社会亚文化,以及影视、资讯等流行文化正对在校的“85后”、“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生活方式、婚恋标准、价值取向、人际交往等产生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本文以时下流行的文化符号为样本,解析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流行文化 社会亚文化 影响    流行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是由时装、时髦
摘要: 中国古诗话数量浩若繁星,但由于其系统性不强,自身良莠不齐,妍媸共存于天下。以往研究古诗话的学者往往只停留在搜集古诗话原文或单篇、单断的研究,而未能对它进行全方位、整体、细致的研究,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当代学者对于古诗话研究的认识。《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填补了学界在这方面的空白。  关键词: 张一平《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 中国古诗话研究 系统性    《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是温州大学张一平的一
摘 要: 昆曲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青年学生对昆曲的接受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今后昆曲的普及和传承方式。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为对象,从对昆曲的了解程度、兴趣方向、接受方式、改革建议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类高校人文艺术教育的环境存在欠缺,学生对昆曲的接受状况不容乐观,但参与和接受进一步普及的意愿较强。调查结果促使我们对昆曲在高校普及的方式以及理工科高校的校园文化
摘 要: 为促进统战工作与科技工作的有机结合,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推进两者的优势互补和双向服务,取得了一定的业绩。本文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探索与实践的经验。  关键词: 高效统战工作 科技工作 有机结合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如何促进统战工作与科技工作的有机结合,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就此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业绩,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新的认识。其主要做法和经验
摘 要: 开设公共选修课是高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公选课的课程特点与高校开设公选课的质量现状,并提出了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以期为高校公选课的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公选课 现状 保障机制    一、公选课的性质、课程特点及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公选课的性质、课程特点。  公共选修课(公选课)是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它是以
摘 要: 莫泊桑的《项链》叙述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两次人生理想破灭的过程,体现了玛蒂尔德生存之困境,结合作者卓有成就的短暂生命历程分析。本文作者认为,《项链》暗含着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关照,也正因为此,它的教育意义是常青的。  关键词: 《项链》 生存困境 玛蒂尔德    近年来,读者对《项链》意蕴的新感悟、新认识、新探索层出不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只要我们“避免那种离开文本本身所许可的范围
摘 要: 导师制是学生教育、管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种有效的制度。本文对如何在日语专业实行导师制进行了阐述,以带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快速高效地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  关键词: 日语专业 导师制 指导    《2009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指出:“人才培养观念决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这是教育的基本逻辑。有学者指出,大学人才培养观
摘 要: 说课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青年教师熟练掌握说课技巧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快速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提高“说课”的技能与质量,青年教师就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心理训练,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多尝试,多练习,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 青年教师 说课 教学技能    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和
摘 要: 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多重对话(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的过程,教师不能轻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当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时,教师就需要及时有效地引导,这也是教学智慧的显现之时。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此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文本,打开学生的心泉,那么学生的思维智慧的泉水必将汩汩流淌。作者在教学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时,在质疑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阅读
摘 要: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一个民族的文化地位及特定文学多元系统内翻译文学的地位都会对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重大的影响。根据Evan-Eohar的多元系统假说,分析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夫妇及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所选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的原因可以发现:译者的翻译目的、对源语文化的认同程度及源语文化在目的语文化系统中的位置等诸多因素,皆会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本文从多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