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笔奇气,杰句高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古诗话数量浩若繁星,但由于其系统性不强,自身良莠不齐,妍媸共存于天下。以往研究古诗话的学者往往只停留在搜集古诗话原文或单篇、单断的研究,而未能对它进行全方位、整体、细致的研究,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当代学者对于古诗话研究的认识。《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填补了学界在这方面的空白。
  关键词: 张一平《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 中国古诗话研究 系统性
  
  《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是温州大学张一平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由于其在系统性方面对中国古诗话诗歌批评理论作了全面的把握,从而推动了当代学者对古代文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一、中国古诗话研究的现状与缺点
  中国古代诗话数量浩如烟海,作家如林,作品云蒸,其数量如“波涛汹涌的长江大河”,不可胜计。近年来以郭绍虞、吴文治为代表的老一辈诗话学者在古诗话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在诗话原文总集方面,如《历代诗话》、《中国诗话珍本丛书》等;单个古代诗人之诗话的出版物如袁枚《随园诗话》,朱彝尊的《静志居诗话》,王世禛的《带经堂诗话》,等等。海外研究古诗话的,如台北文艺印书馆出版了清何文焕辑的《历代诗话》,还有近代丁福保辑的《历代诗话续编》,等等。甚至在国外也有研究中国古诗话的,如日本池田四郎编有《日本诗话丛书》,韩国赵钟业编有《韩国诗话丛编》,等等,其论诗体质、风格特征、创作宗旨均受中国古诗话研究的影响。
  纵观当前学界,还没有人能在已经研究的中国古代诗话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日、韩古诗话之精华,就古诗话之群体对古代诗歌批评理论所涉及的全部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宏观细致的专题研究。而张一平认识到了目前学界理论研究的弊端,毅然肩负起了作为一个真正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他认为目前这种情况会严重制约我们今天对古代诗话批评理论优秀遗产的继承。因为没有宏观系统的古诗话专题性的批评理论研究,就不足以反映古诗话对古典诗歌批评创作理论的全部精髓。
  二、中国古诗话研究的新发展
  针对目前学界在研究古诗话方面的不足,《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与以往研究的不同。
  (一)从全书的结构框架来说,对中国古诗话批评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系统的研究。本书洋洋洒洒五十余万字,除却绪章,共十一章。绪章论述了中西方批评的区别、中国古代诗歌批评之演进,以及古诗话研究的现状;第一章论述什么是诗话;第二章论述文学批评的“再创造”;第三、四章论述诗歌的神、韵、格、调、气、味;第五章论述诗歌、时代与诗人;第六、七章论述诗歌风格;第八章论述诗病;第九章论述知音;第十、十一章论述诗歌批评的标准。这十一章基本上包括了文学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俨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另外全书采用非常有诗意小标题,使得整个诗话论纲读起来有一种“人在画中游”般的诗意美感。如:“诗如天生花卉,春兰、秋菊各有一时之秀”、“精神道宝,闪闪着地,文之至也”、“犹之惠风,荏苒在衣”、“桃花轻薄梅花冷,占尽春风是牡丹”等。全文一气呵成,条理清晰,诗意般的标题附于前,对文章内容起到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本书第三、四章论述诗歌的神、韵、格、调、气、味;第六、七章论述诗歌的风格,包括清淡、自然、含蓄、新奇、绮丽;第九章论述知音。著者可以将诗歌写作的知识要领如此详备地论述出来,必定与他苦心研究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不无关系。书中的“格谓品格,韵为风神”、“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八体虽殊,会通合数(上、下)”及“文章得失寸心知,千古朱弦属子期”等章节其实就是《文心雕龙》创作论和文学评论的再创造。创作论中的“神思”、“体性”、“风骨”、“情采”、“物色”、“丽辞”、“比兴”、“隐秀”、“养气”等篇,还有文学评论中的“知音”篇正是本书写作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从中西方文论异同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古代文论的独特性。本书虽然是关于中国古代诗话的理论研究,但著者并没有将视野仅仅局限在中国古代文论的范围,而是始终将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进行比较研究,将视野范围扩大到西方理论界。如在绪章第一节著者就以中西方文学批评的术语为出发点,深入探讨分析了西方诗歌批评的起源和发展。同时还把西方的接受美学批评引入中国,从而中国古代诗歌批评出现了“审美”一词。但是仅就中国古代诗话对古代诗歌理论批评来讲,其范畴与西方鉴赏审美和批评学之内容不大相同。用西方诗论来套用批评中国古代诗人、流派的创作过程,批评古代诗歌的审美,体验古代诗人写作的经验得失,实有张冠李戴之嫌,诸如对诗歌创作之“神”、“韵”、“气”、“味”、“自然”、“淡泊”、“虚静”、“温柔敦厚”等概念的审美与批评,它们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之中,打上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鲜明的烙印,这些是难以用西方诗话来解释的。因此,本书使我们认识到中西方诗歌审美批评的联系与区别,同时也明白了他山之石,未必可以攻玉。
  (三)从书中问题的分析来看,资料的详实丰赡是本书的一大特点。由于中国古诗话散见于古代诗歌、文论、诗话、词话、笔记、批注、杂录、评点、史传、书札等评品诗歌的作品里,有助于研究的材料确实很多,但是杂乱无章,毫无头绪。那么如何全面搜集、整理、分析、研究这些资料,如何在这片荒地中披荆斩棘,开拓一条有前途的道路,就是摆在当前研究者前面的难题。所以要想提出有见地的见解,就必须在诗话丛中艰苦探索、披荆斩棘、过关斩将,剔除糟粕,保留精华。然而没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古文功底、求真务学的学术态度是难以完成的。以诗话中的“含蓄”为例,如何从浩如烟海的诗话世界中提炼出所需的材料,实在是不易之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著者是如何发挥这种才能的。著者以清吴乔《围炉诗话》中“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为题,追溯到春秋末期老子的《道德经》中的“无隅”、“希声”、“无形”,到汉代《毛诗序》提出的“谲谏”,这些都是些零星的论述。真正深入地探究含蓄风格是从六朝刘勰的《文心雕龙·隐秀》开始的,“隐秀”即“含蓄”。接着司空图于《二十四诗品》中特写“含蓄”,稍后的唐人景淳在《诗评》中阔谈含蓄,宋人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以“诗贵隐”而闻名于诗话界。而以“含蓄”作为诗人才气品评标准的宋惠洪,以及从“不淫”、“不乱”、“不汙”三方面来比较古今诗人的优劣的杨万里,使得“含蓄”作为诗话界作诗的评判标准愈演愈烈。明清对“含蓄”风格也非常关注,清王士禛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将“含蓄”之标准引向了极致。此后全书为了说明古诗话对“含蓄”的贡献,著者引用了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的“宫词”篇、宋姜夔的《白石道人诗说》、宋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宋司马光的《温公续诗话》、宋严羽的《沧浪诗话·诗法》、明王世贞的《艺苑卮言》、明胡应麟的《诗薮》、清沈德潜的《说诗睟语》、清厉志的《百华山人诗话》、清吴雷发的《说诗菅蒯》、清王闿运的《湘绮楼说诗》、清袁枚的《随园诗话》、清潘德潜的《养一斋诗话》等一系列诗话著作,全书以丰赡的原始资料见长,采用无征不信,以诗话本身论述来说话的写作方法,借鉴现代美学及西方文论的经验,将古代诗话中有关批评与审美的诗歌理论组成一个批评体系。同时在论述过程中,著者特意将纵向(历史)和横向(诗话作者当时的现实)、宏观(现存全部诗话)与微观(单个诗话)、同一时代诗话的各种诗话内容相互结合起来,进行了扎实的比较和分析研究。这种写法在书中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在这里不加赘述。
  综上所述,中国古诗话浩若繁星,但存在系统性不强、自身良莠不齐的缺点,然而这一点在《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研读全书,受益匪浅,不仅见证了著者扎实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其作为一名真正学者的风范,将激励我们在这条文学大道上勇往前行。
  
  参考文献:
  [1]李建中.中国古代文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一平.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6.
  [3]中国人大古代文论资料编选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课堂活动越来越受到中学教师们的青睐,成为历史教学的主流。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出现了低效甚至无效的历史课堂活动。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何谓有效性历史课堂活动及其应遵循哪些原则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有效性历史课堂活动 概念 实施原则 注意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师“一言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责难而逐渐退出
摘 要: 同样以盲女的爱情故事作为创作题材,《春琴抄》和《盲恋》分别体现了信奉“艺术至上”的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和中国作家徐訏在各自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对“美”与“爱”的执着追求。作为名正言顺的日本“唯美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谷崎润一郎在“转型期”创作的《春琴抄》既烙上了其早期受西方唯美主义思潮影响残留的“恶魔主义”印记,又有“阴翳之美”的超越。而长期被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边缘化的“鬼才”徐訏在20世纪5
摘 要: 译者是在其所处的主流意识形态与诗学的操控下进行翻译实践活动的。但是,这种操控不仅包含被动操控,而且包含主动操控,它是翻译主体性受到压抑和获得张扬的对立统一。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其主体能动性不容忽视。本文通过研究徐志摩的诗歌翻译,说明译者在受到翻译操控的同时也能彰显其主体能动性。  关键词: 翻译操控 译者主体性 徐志摩 诗歌翻译    一、引言  根据操纵学派的理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手工艺类型既有文化性,又有艺术性,同时也因以传统的手工技艺为表现方式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这与当前高校体制中的艺术教育有着一定的联系。文章试以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为例,探讨高校艺术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类型传承的作用,希望得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普适性结论。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手工艺术 高校艺术教育 人才培养 传承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
摘 要: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本科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科教育工作合格评估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对象,分析了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广外南国商学院 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 问题 改革措施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本科教学中一个最具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环节,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
摘 要: 文本是教师和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凭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是教师如果只拘泥于课堂,课堂只会是一潭死水,无法掀起学生内心学习语文的情感波澜。本文作者认为教师需要在植根课堂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整合并优化课外学习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找到课堂内外结合的“五大切入点”,或探究,或想象,或品味,或训练,或积累,用鲜活的课外知识来充实课堂,使课堂内容更加丰满,立体,真正体现“课内外沟通,学科间
摘要: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应贯彻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新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凸显职业特色。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大实训和实践是保证学生形成技能,提高语文成绩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考核应多样化、立体化,应重视过程考核。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灌输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中职语文学习的认识,变被动适应到主动迎接挑戰。  关键词: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问题反思解决对策    一、问题的提
摘 要: 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文化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高速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令人瞩目的重要文化经济现象。我国的“十一五”规划重点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都相继推出了“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将文化产业作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区域文化产业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加强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制
摘 要: 因势利导历来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法则。本文表述了一个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案研究,目的是认真总结和凝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从中寻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 书信 沟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想,每个辅导员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虽然对老师并不一定有什么抵触情绪,但面对老师,要么一言不发,要么问什么答
摘 要: 从星罗棋布的首映礼到豪华的电影院,从追捧明星到恶搞台词,作为最具量贩价值的软性商品和社会亚文化,以及影视、资讯等流行文化正对在校的“85后”、“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生活方式、婚恋标准、价值取向、人际交往等产生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本文以时下流行的文化符号为样本,解析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流行文化 社会亚文化 影响    流行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是由时装、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