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注意力的 心理学策略探究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注意是心理认知过程的一部分,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会影响最终课堂教学的效率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意志力水平不同,接收的外部刺激不同,能够维持注意力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文章基于注意的心理学概念,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注意力。
  [关键词] 课堂教学;注意力;心理学策略;探究
  一、引人入胜的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是课程内容讲解的开始,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起点,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课程的印象和预期。
  强度大、对比强烈、多重感官通道的刺激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随着多媒体课堂的普及和技术的优化升级,课程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力量。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入课程内容,能够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充分感受到课程内容的刺激,快速集中注意力。
  设疑导入法也是一种可以快速激活学生注意力的引入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从后续的课堂教学内容中寻找答案。这种精心设置悬疑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活跃状态。
  经验导入法能够帮助学生联想到过去的生活实践,更容易引起学生对于内容的情感共鸣。这种导入方式更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兴趣,也能够达到对学生进行深层次教育的效果,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课程内容的决心。
  引人入胜的课堂引入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确立明确的课堂目标,有利于教师随后抽丝剥茧地进行讲解。
  二、详略结合,重点突出
  在重要课程的讲解部分,可以通过给学生更多的附加信息和多样化的内容阐述,让学生有效接收更多的外部刺激。这些刺激能够激起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更加强烈的心理动机,有助于帮助他们排除外界干扰,保持更加长久的注意力。
  有意注意通常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需要与无意注意相结合。无意注意主要是由外界自然引发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课堂互动和新颖的案例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将课堂知识与生活中出现过的案例和经验相关联,并且习惯主动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会将这些内容融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当中,从而在减少意志力耗费的情况下达到对更多相关内容的关注。
  学生能够保持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将这两种不同的策略进行结合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也可以相互转化。前期教师可以通过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调动意志力进行有意注意。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形成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开始自觉地寻找生活中的有关内容或者更容易对相关知识进行多角度思考和联想。此时,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有意注意慢慢转化到无意注意了。
  精心剪裁、详略结合、重点突出的教学设计更能保持课堂的节奏感,使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
  三、优化语言表达方式和内容
  在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在讲解中添加更加生动有趣的词汇,或者按照紧密的逻辑关联进行讲述。有连贯性和趣味性的讲述内容更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松散的语言结构和混乱的逻辑表述会使学生难以抓住重点,导致学生的思绪无法跟随教师的引导。在表达方式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状态和讲授内容调整音调、语速、语气等,配合生动的非语言动作,如姿态、表情等,让学生得到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
  注意力分为环境注意和自我注意。人的注意力会在环境和自我之间切换。当环境刺激相对微弱或枯燥时,学生就会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心理活动或者自己的各种小动作。一旦学生开始出现神游或者频繁活动坐立不安的现象,则很难将注意力再集中到教师的讲述中。反之,如果教师能提供的讲述节奏和氛围非常引人注目,即环境刺激越大,学生则越不容易将注意力向自我转移。
  语言讲述是教师授课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合理的基础上优化表达方式,能够让学生自然关注和接受讲述内容,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效果。
  四、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受到各种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行为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够更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当前的学习活动中来。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活动,以发挥学生不同的性格特色。学生会格外关注自己擅长的领域以及其他同学的精彩表现,共同配合完成课堂任务。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善于观察思考的同学可以提出见解和优化方案;擅长动手实践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或者创造完成实验过程;热爱演讲与表达的同学可以作为代表对小组的成果和想法进行最终汇报。这种配合方式能够让学生发挥各自的专长,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愿意关注不同形式的教学环节,展现各自的风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提醒方式,帮助学生维持学习兴趣。对于自觉性较高的学生,如果经常在课堂上走神,教师可以通过走近学生或者轻叩桌面等方式进行提醒。对于学习方面遇到较大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利用课余时间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疑问,提醒学生调整学习状态。
  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对学生的适当关注和对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保持长久的兴趣和专注。
  五、强化学生自主意识
  (一)保持清醒的意识和平和的心态
  注意力和意识清醒程度有关。人在一天中的清醒程度并不是相同的。尤其是在午后或者自身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发生昏昏欲睡或者注意力涣散的情况。同样,过度的兴奋或者激动也容易影响学生的心态,从而无法在课堂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调整好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习惯也会影响日常状态,可以建议学生清淡饮食,改变不良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在课间休息时间,建议学生不要做过于激烈的运动,可以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以便以更好的精神状态进行新的学习课程。   (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排除干扰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对学科的整体认知,并规划学习的阶段性的目标。学生可以在教师的配合下计划不同时间段的学习任务。同时,学生应当树立学习成长的长远目标,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梦想和责任。明确的目标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集中注意力,提升阶段性学习的效率。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者课堂中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可能会影响学习效率。明确的目标规划能够让学生主动捕捉对于完成目标最有用的信息,屏蔽无效的干扰。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营造更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三)学会自我减压,做适当的注意力训练
  学生由于来自学业或者家庭的压力,容易出现精神焦虑或者紧张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人容易感到疲惫或者混乱,引起注意力方面的障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改变不正确的认知习惯,调整来自自我的压力和不切实际的期望。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及时找老师或者家人、朋友倾诉,或者进行一些适当的放松训练。这些都有利于帮助学生调整自身的状态,以便更好地迎接课堂学习的任务。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适当学习和提升注意力有关的训练,以提高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比如学生可以将数字1-25随机填入5×5的表格当中,并按顺序快速指出数字的位置。这种方法所需的工具简单,时间也较短,是非常合适的注意力训练方法。学生也可以自行学习其他提升注意力的方法。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经常出现的课堂现象,打开注意力的窗户,才能让学生自由地接收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知识。学生的注意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外部刺激的强度、外部刺激的新异性和学生的主观意志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性,通过有节奏的课程设计,重点突出的内容讲解,精当的语言组织等加强外部刺激的作用。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调整个人状态,树立明确的目标,最终达到提升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梁振东.初中生学习注意力心理障碍的探索[J].現代中小学教育,2006(8):58-60.
  [2]吴善和.数学课堂教学中调控学生注意力的策略[J].龙岩学院学报,2010,28(2):96-99.
  [3]陈花.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导入艺术[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14):194-195.
  [4]石玉格.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注意力的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1).
  [5]麻莉.提高高职生语文课堂注意力的有效途径[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9):90-92.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实施“岗位责任制”,促使学生积极开展自主管理。通过主题交流、科学竞聘,设定合理的评价制度,并开展家校合作、社团活动,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各个班级岗位中,并逐步形成自我同一性。   [关键词] 岗位责任制;自我同一性;初中;班主任  自我同一性指的是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指青少年的需求、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也就是说青少年要有自我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离不开知识,但单纯的知识不等于素养,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来完成.初中地理的核心素养是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所持的正确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初中地理学科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人类社会要更好的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要求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理念、模式与方法.文章以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课堂教学为例,通过精准选择议题、精心创设情景、精密组织活动、精细分解任务,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碰撞,潜移默化地强化“道德”认同、“法治”认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
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融合教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高质量的掌握更多知识和能力,因此在我国的特殊学校教育体系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此种模式展开授课,使特殊学习群体能够更有效的展开学习和适应社会环境,为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
如今的社会已经是全面信息时代,而维持信息时代良好发挥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从实际角度开始重视变电站智能化施工的要求,在有关智能化变电站运行过程当中,相关电力部门工作成员需要多方位详细针对维护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处理,能够从根本上确保智能变电站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运行.即使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任何问题,有关部门也可以及时有效的采取科学高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从根本上将智能变电站的工作效率进行提高,可以实现更好更高效的服务于变电站安全、保障有关设备能够稳定运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而丰富的情感,进而会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为学生精神的发育、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消耗型能源日渐短缺以及环境问题日渐加剧,新能源汽车、列车无轨电车等交通工具以其自身低能耗、无污染等优势得以快速发展.这一背景下,有必要设计良好性能的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本文立足于电磁能量传输鲁棒性、电磁生物安全性、产品标准化能力等关键维度,对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期推动我国动态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快速应用.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改变生活,创造生活.随着新课改程的深入和社会人才发展的需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师专业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通过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增强生物教师研修的实效性,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尝试从研修需求分析、研修主题、研修目标、研修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活动中,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在任务中贯穿听、说、读、写等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习得和生成。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是“任务”为学习主线,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学中,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细化学习目标和内容,站在学生的立场,驱动学生展开语言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提升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任务驱动;语文素养;课堂活动
[摘 要] 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可以有效渗透党史教育。目前的数学课堂上很少见到党史教育的活动,这与师生的认知偏差有关。作为数学教师,应首先从自身抓起,厚重自身素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党史教育在数学课堂上成为学生的兴趣点,将党史教育和数学学习有效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关键词] 初中数学;党史教育;有效结合  一、数学课堂渗透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