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污泥碱性发酵产酸及脱水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污水厂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采用南方某污水厂剩余污泥进行碱性发酵实验,系统考察了产酸量、氨氮和总磷释放量,研究微生物对发酵液的利用以及污泥脱水情况.结果 表明:在pH值=10、25 cC条件下,发酵第7天,挥发性有机酸含量达到峰值3262 mg/L,其中乙酸积累量占比76.52%.采用发酵液作为原料,微生物反硝化过程、硝化过程、厌氧释磷过程均不受影响.在pH值为4的条件下,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以干基计)为70 kg/t时,发酵污泥含水率可降至64.02%.污泥碱性发酵后可产生大量脂肪酸,且发酵液中的有机物组分能作为微生物需要的反硝化碳源,对硝化过程、磷的释放均未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发酵产生的污泥经过聚合硫酸铁调理后脱水性能良好.
其他文献
探究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关系.回顾性选择80例2019年3月~2020年6月于该院透析中心就诊的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患者,根据是否AVF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n=17)、非血栓组(n=63),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MHD患者AVF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血清HMGB1、
将溶菌酶应用于剩余污泥的预处理,考察了不同酶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滤饼含水率、污泥比阻、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Zeta电位及污泥上清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并采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测污泥絮体和颗粒结构的变化,同时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研究原污泥和酶处理后污泥的脱水性能差异.结果 表明,适宜的溶菌酶投加量可显著改善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与原污泥相比,当酶投加量为15%时,真空抽滤后的含水率由91.4%降到63.6%,比阻降低了82%,CST降低了65%,Zeta电位从-14.8 mV上升到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32(miR-132)、微小核糖核酸-145(miR-145)、基质金属蛋白酶-16(MMP-16)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回顾性选取150例2018年1月~2021年1月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乳腺癌组(10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50例),另选60例同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miR-132、miR-145、MMP-16水平,并分析血清miR-132、miR-14
探讨镇静药咪达唑仑导致神经功能损伤及作用机制.将72只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3个组别,每组各24只,比较三组大鼠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Central nervous specific protein,S100β)、细胞死亡受体Fas水平、逃逸潜伏期、游泳速度、穿过原平台次数,对脑组织病理切片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咪达唑仑组NSE、S100β、Fas水平较高,逃逸潜伏期较长,穿过原平台次较少(P<0.05
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甲硝唑对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中的一些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择取该院口腔科于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接受牙周治疗的64名慢性牙周炎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2)采用甲硝唑药膜进行治疗,实验组(n=32)采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患牙指标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
探究慢性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不同用药方案及其效果差异.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98位慢性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选时均属于急性加重期并基于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普米克令舒、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额外添加硫酸沙丁胺醇,对其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BNP、PA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干预后实验组患者BNP、PA指标改善更加理想,统计学对比有意
《蛋白质研究技术》是对药学和生物学专业学生开展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通过这门课程使学生掌握蛋白质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方法和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慕课平台、学习通等交互学习平台的建立,为课程的教学注入新活力.结合该门课程的特点,作者优化了授课内容、创新理论课和实验课授课模式、构建考试与课堂表现相结合的考核体系.通过将慕课和学习通平台引入课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一系列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实验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对陶瓷透水砖堵塞的控制效果,采用不同方式在透水砖表面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并开展了一系列透水砖堵塞控制试验,测定了透水砖的透水系数随过水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引入适量纳米二氧化钛可以提高陶瓷透水砖的透水性能.在1g和4g纳米二氧化钛负载量下,采用喷涂法和浸提法负载1g纳米二氧化钛的透水砖均表现出良好的透水性能.喷涂法负载纳米二氧化钛透水砖的透水性能优于浸提法,初期和末期透水系数比未负载纳米二氧化钛的透水砖分别高146.15%和100%.用喷涂法负载粒径为5~10、25、40、100 nm的
开发高效、绿色、低能耗的水质净化原理与技术是实现水处理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近年来,电化学法和膜分离法作为污染物化学转化和物理分离的典型工艺受到广泛关注.电活性膜净水技术借助电化学反应和膜分离的耦合协同作用实现污染物的高效短流程去除,具有传质效率高、能耗低、缓解膜污染、工艺紧凑、适应性强等优势,在分散式水处理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围绕电活性碳纳米管(Electroactive Carbon Nanotube,E-CNT)膜的水质净化原理和应用,以典型的CNT及其复合材料体系为例,对E-CNT膜构筑原理、方
制备了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TiO2/GO)和磁性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磁性TiO2/GO)两种复合催化剂,并用其处理垃圾渗滤液.考察了复合催化剂中TiO2与GO的质量比、催化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采用SEM、XRD、VSM、FTIR等手段对复合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磁性TiO2/GO复合催化剂表面粗糙、纯度高、磁回收性能良好.当TiO2与GO的质量比为5∶1、催化剂投加质量与垃圾渗滤液COD的质量比为0.8、反应时间为3h时,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65.35%,此时垃圾渗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