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草根造像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35306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古风的画作《和风·清音》此次一举夺得了2014年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的最高奖,是一点也不令人意外的,因为,任何人只要站在这幅质朴之至而又情意浓浓的作品前,就不会不有所感和有所思的。
  佳作的问世常常不是偶然的现象。经管作者在以往的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已经风生水起,成绩不菲,获得过各种各样的奖项;但是,这一次无疑是其有史以来荣膺过的最有分量的奖项。我相信,与几乎所有走上艺术道路的年轻人一样,鲍古风在转益多师的艰苦求索过程中,有过许多的尝试和甘苦自知的心得。在中国画领域里,他可能尝试和涉猎了所有的样式,或工笔,或写意,或人物,或走兽,或山水,或花鸟……而且,他无时不在提醒自己,一定要有自己的面貌,他的几次个展大概就是这种意识的具体成果。检视其从上世纪90年代来的各种创作,我们不能不感叹其过人的勤奋,也为他的不凡才情而喝彩。事实上,除了绘画以外,鲍古风也做摄影,练篆刻,而且,均有不俗的业绩。天道可谓酬勤,每一种尝试都给了他不薄的回馈。
  更为重要的是:鲍古风没有沉湎在绘画的笔墨游戏里,而总是力求在笔墨这一载体上承负有血有肉的生活与现实。这或许与其自身北漂的艰辛经历有关。人生的经历一旦可以自然而然地转换为艺术的素材,那么,艺术家就不再是无病呻吟,而有可能沦肌浃髓地体味芸芸众生的况味,画出有一定分量的佳作。
  《和风·清音》仿佛是艺术家的一种情结似的表现,他对给人以温暖的和风以及令人内心得以安宁的清音,无疑有着执著的追求。这不是他第一次以“和风”为题的画作了。在这里,我们显然可以看到其内心的真实律动。不过,艺术家并没有将自己个人化的情感取向加以渲染,而是毫不矫情、将画面处理成像是再普通不过的取景,仿佛是在时间展开的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而已。这种含而不露,朴实无华的情感表现正是作品特别成功的地方。艺术家即没有凸示那种过于直露的同情甚至廉价的夸饰,而是投以一种尊重和由衷的欣赏眼光。画中三个人物相处时所洋溢出来的那份关怀与温馨,肯定让艺术家本人颇有感触,所以才会有《和风·清音》这一看似有些漂移的题目,其实正好是其内心的共鸣。
  作品也极为精彩地描绘了草根阶层的人物的鲜明特征。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从事的是类似道路绿化这种平凡不过的工作,尽管艰辛,或有风险,却并不太为人所瞩目。可是,他们显得朴实,善良和乐天,也似乎无暇甚至无意去计较他人对自己这份绿化工作的评价,而是甘之如饴,一心一意地为人们出行的视野不断增添一排排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他们显然是一群视劳动为天职的草根,也应该是令人尊敬的对象。我们在画面上看到的那一场景,或许是工间小憩的片刻,其中不乏人性温暖的感人气息。兼之画面上弥漫的淡淡暖色,更是让人的心头情不自禁地涌上一份感动。
  《和风·清音》不是小品,而是尺幅巨大的作品。这当然构成了技术上的一种挑战,因为,通常而言,大画的驾驭难度会超过小画的经营。不过,与此同时,我还觉得,这里取大画的尺寸而为之,关键更在于艺术家由此可以更为强烈地外化或投射内心对所描绘的人物的真实情愫。画中人物的大小越是接近真人的尺寸,客观上就越会让受众在无意之中有一种平视的眼光,甚至很自然地进入或分享画面中的特殊氛围。这大概就是艺术家最心向往之的视觉效果。当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这幅尺寸巨大的画作背景上除了一辆洒水车外,几乎是一种空白的处理,由此,观者的注意力就会更多地集中在三个人物的形象上,体会他们相互之间融洽无间的交流,从而进入对自己人生本身的一系列感悟与反思中。
  鲍古风正值英年,是艺术创作发展的最佳阶段。我相信,假以时日和坚韧不拔的努力,当会有更多,更成熟的佳作一一推出。对此,我们衷心地期待着。
其他文献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历来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新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与食品安全等相关的课程内容建议,生物课程标准更是在选修模块开设建议中明确提出“食品安全与检疫”这一主题,引导并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政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也强调要增加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发展的内在联系。“谨防非法添加物”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之下的一个项目化学习课题。  本文探讨了如
引言  印度的佛教,向西传播最远到达了阿富汗。从这里,佛教没有再向西传播,而是调转方向,向东进入了中国新疆。因此阿富汗的佛教美术在整个佛教文化圈中,受西方影响最大,并在此后向东传播的过程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疆、中原地区直至亚洲最东端的日本。  今天的阿富汗是一个干旱、贫穷的内陆国家。但在古代,由于连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所有陆路贸易通道都在此交汇,而积累过巨大的财富,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阿富汗重要
“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 (School of Distinction Award)由英特尔公司在美国设立,奖励在科学和数学教育方面有出色成绩的美国中小学校。为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自2010年第25届创新大赛开始,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合作开展“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评选活动,每年选拔和奖励10所在科学教育中有出色成绩的中小学校,并在全国创新大赛
[编者按]  早在南朝时期,谢赫就将“传移模写”列为“六法”之一,历代画家“各有师资,递相仿效”。中国山水画的学习过程,正是一个从临摹、写生再到创作并从师古人、师造化再到师心的过程,临摹是其中最基础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追摹古人,不但要求其笔墨技法,更要得其高趣。“传移模写”的目的,不仅在于对原作的简单再现,更要对所摹名迹进行鉴赏和品味。在山水画临摹教学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范本,如何把握临摹的重
科技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小型论文的写作,即以有限篇幅来阐述作者的观点或介绍研究成果。为了帮助科教工作者了解小型科教论文的规范写作方式和呈现形式,从2012年起,本刊增设了“科教新语”栏目,用以刊登小型科教论文的范例。本期文章选自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中的一等奖获奖论文。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由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主办,每年举办1次,旨在为广大会员、科
指导教师  姜畅 吴凤君 唐地蓉  研究背景  在阅读黄哲编绘的漫画<二战那些事儿》时,书中幽默的绘画风格与诙谐的语言展示的一些第二次世界大战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妈妈走过来对我说:“重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有非常丰富的故事哦!”妈妈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作为世外桃源的巴蜀之地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受了哪些苦难,发挥过哪些重要作用?于是,我赶紧给小伙伴打电话问他们是否知道关于重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那些事
2011 年,一位摄影师在俄罗斯库页岛的开阔地上空拍到了一只巨大无比的“眼睛”,它一眨不眨地凝望着天空,甚至连眼球中呈放射状分布的“血丝”都清晰可见。  由于这只“ 眼睛” 过于逼真, 甚至有人将它称为“地球之眼”,但它的真身份其实是一座泥火山(mudvolcano)。顾名思义,就是会喷泥浆的火山。不同于我们熟知的喷岩浆的火山,泥火山的喷发物不具高温又十分“温和”,由黏土、角砾岩、地层水等组成,还
5月17—19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承办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示范推广区骨干科技教师培训班在广西桂林市举办。来自吉林、辽宁、山东、山西等9个“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示范推广区的31名骨干科技教师参加了培训。为了能够提升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科学教育活动的教育理念和具体实施能力,培训方式采取了科学教育项目案例分析、设计和分享科学教育活动资源、互动式讲座与演示等。  广
傅加是一个具有理想抱负和人文情怀的青年雕塑家。她本科求学于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工作。研究生期间,她就曾获得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金奖(钱绍武学术奖)、“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优秀奖、清华大学袁运甫艺术奖学金。在长期接受严谨、系统的学院艺术教育及创作训练的同时,傅加始终心怀对优秀传统文化、生命真谛、人文精神及乡土情结的敬重,在创作中
[编者按]  白明很担心他的学生在清华大学的大环境中变得思维理工科化,他一直在强调作为艺术家最重要的独特感受,有别于他人的,真正属于自我的艺术特质,并坚信艺术是求异的,不是求同的。  我们常常会告诉自己,你是你自己,你不应屈从于人群。但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思维和技术的藩篱架在那里,难以逾越,原地停滞,兜兜转转。于是,慢慢地学会妥协,学会享受失败作为安慰自己的良药……  白明的陶艺课教授陶艺这门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