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朗读教学,其不但对学生的语言思维逻辑的形成有着促进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影响进一步地加深,所以,相应的教师必须要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全面提升上来,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不断地提升。但是对于如今的朗读教学而言,其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学生的顺利朗读学习受到了阻碍。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将相应的应对方法提出来,使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全面提高上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对于朗读本身而言,其在实际中,属于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式,而且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实际课本的内容为基础,以当前阶段的小学生实际的语言水平为依据,对朗读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展,进而有效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的整体表达能力全面提升上来。所以,在实际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将朗读教学科学合理地开展进来,对于小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朗读时间充足,但教师指导不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部分教师已经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课堂中大部分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自主权。虽然将课堂朗读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但是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下容易出现教师指导不到位现象。
(二)朗读形式多样,但流于表面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例如,请两名学生轮换读、请学生带读等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指导要求,但是一些学生并没有真正带着感情朗读,而是为了应付教师而阅读,使朗读趋于表面。还有部分教师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朗读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音乐、动画、声音等都为学生提供了有趣生动的画面,受广大小学生的青睐。很多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引起兴趣,更是花心思进行课件设计,如在学生朗读时配上音乐等。采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虽然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但是由于教师的侧重点产生偏差,导致学生过于将重点放在课件上,长久下去会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朗读技巧。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措施
(一)在朗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技巧的训练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阅读材料,并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提高。在选取朗读材料时,教师可以选取感情浓烈的片段,让学生先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感受文中抒发的情感,让学生通过与文中情感的碰撞,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文章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富有深刻意义的片段。这类型的片段部分都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对学生的人生起着启迪的作用。学生对片段进行反复地朗读,从而在反复地朗读中思考、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精彩的课文片段,这些精彩的片段可以是教师选择,也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这些段落可以是写人的,也可以是写动作场景的,或者是文章提纲的片段。最后还可以选择运用各种修辞方法的段落,如排比、比喻、拟人,朗读这类片段,学生可以积累更多语言素材和写作素材,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及写作能力。例如,在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教学中,其中有这样一句课文“这是一棵大树。”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句话进行朗读时发现不少学生会将重音落在“这是”“大”这一字一词上。从这样的现状中就能看出学生对于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因此,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通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作者在什么样的情形下说出来的,通过比较,学生才会发现这句话应当重读“一棵”这一词,从而突出榕树大的特点,强调上文所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说法,从而使学生对榕树之大理解得更加深入。在朗读的基本表达手段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句调的训练,如疑问句与陈述句,在反复朗读、对比中体会语言的妙处。
(二)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各项能力处于发展中,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在组织朗读训练时,教师不适合过快,也不能过慢,要始终保持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循序渐进并不是重复,在进行朗读训练时也要注意朗读内容的变化,使学生能够在变化的文章中提升朗读的兴趣。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体会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如小组赛读、男女生分读、自由朗读、分段朗读、声调变化朗读、情景式朗读等多种形式。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忆江南》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课内自读自悟,通过听读——看图片说话——想象画面读的形式,学生们读出了对江南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再如,在《火烧云》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小组合作阅读的形式,将学生按照能力的高低合理地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小组中不乏有能力强、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而达到最好的阅读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本篇文章主要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将朗读教学全面实施进来,应该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全面结合进来,进而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全面的提升。教师必须要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上来,并且将新课标的实际需求结合进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以学生的情感朗读为实际的出发点,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将活跃的语言氛围创造出来,使整体课堂朗读的效果提升上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瑶.再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40.
[2] 邓梦诗.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A];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 [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76-178.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对于朗读本身而言,其在实际中,属于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式,而且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实际课本的内容为基础,以当前阶段的小学生实际的语言水平为依据,对朗读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展,进而有效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的整体表达能力全面提升上来。所以,在实际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将朗读教学科学合理地开展进来,对于小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朗读时间充足,但教师指导不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部分教师已经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课堂中大部分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自主权。虽然将课堂朗读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但是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下容易出现教师指导不到位现象。
(二)朗读形式多样,但流于表面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例如,请两名学生轮换读、请学生带读等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指导要求,但是一些学生并没有真正带着感情朗读,而是为了应付教师而阅读,使朗读趋于表面。还有部分教师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朗读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音乐、动画、声音等都为学生提供了有趣生动的画面,受广大小学生的青睐。很多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引起兴趣,更是花心思进行课件设计,如在学生朗读时配上音乐等。采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虽然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但是由于教师的侧重点产生偏差,导致学生过于将重点放在课件上,长久下去会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朗读技巧。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措施
(一)在朗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技巧的训练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阅读材料,并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提高。在选取朗读材料时,教师可以选取感情浓烈的片段,让学生先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感受文中抒发的情感,让学生通过与文中情感的碰撞,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文章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富有深刻意义的片段。这类型的片段部分都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对学生的人生起着启迪的作用。学生对片段进行反复地朗读,从而在反复地朗读中思考、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精彩的课文片段,这些精彩的片段可以是教师选择,也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这些段落可以是写人的,也可以是写动作场景的,或者是文章提纲的片段。最后还可以选择运用各种修辞方法的段落,如排比、比喻、拟人,朗读这类片段,学生可以积累更多语言素材和写作素材,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及写作能力。例如,在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教学中,其中有这样一句课文“这是一棵大树。”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句话进行朗读时发现不少学生会将重音落在“这是”“大”这一字一词上。从这样的现状中就能看出学生对于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因此,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通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作者在什么样的情形下说出来的,通过比较,学生才会发现这句话应当重读“一棵”这一词,从而突出榕树大的特点,强调上文所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说法,从而使学生对榕树之大理解得更加深入。在朗读的基本表达手段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句调的训练,如疑问句与陈述句,在反复朗读、对比中体会语言的妙处。
(二)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各项能力处于发展中,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在组织朗读训练时,教师不适合过快,也不能过慢,要始终保持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循序渐进并不是重复,在进行朗读训练时也要注意朗读内容的变化,使学生能够在变化的文章中提升朗读的兴趣。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体会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如小组赛读、男女生分读、自由朗读、分段朗读、声调变化朗读、情景式朗读等多种形式。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忆江南》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课内自读自悟,通过听读——看图片说话——想象画面读的形式,学生们读出了对江南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再如,在《火烧云》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小组合作阅读的形式,将学生按照能力的高低合理地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小组中不乏有能力强、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而达到最好的阅读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本篇文章主要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将朗读教学全面实施进来,应该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全面结合进来,进而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全面的提升。教师必须要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上来,并且将新课标的实际需求结合进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以学生的情感朗读为实际的出发点,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将活跃的语言氛围创造出来,使整体课堂朗读的效果提升上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瑶.再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40.
[2] 邓梦诗.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A];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 [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