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ing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课上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对于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来说,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却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课堂效率、改变课堂生态已成为课堂改革深水区的两大课题,让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正是研究这两大课题的重要突破口。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倾听历史
  课堂片断:黑白图片,一帧帧缓缓地切换着,浑厚的声音在悲伤而沉重地讲述着南京大屠杀的过程……讲台下寂静无声,但学生们微红的眼眶、悲愤的神情已说明了太多。
  这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课堂上的一幕。课标要求本课通过典型事例“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学生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此时已经无需教师多说,该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已经得到体现,而学生通过倾听一则则资料的介绍已经深深地沉浸在这一课的情境过程中。
  倾听,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倾听,不应只有听的姿态,还要有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初中历史课堂有很多时候需要学生学会倾听。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时,可以让学生于叮当作响的铁器敲打声和黄牛的哞哞声中,倾听那个时代平静背后风云变幻的声音;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时,可以让学生从伴随着国旗在联合国前冉冉升起的国歌声中,感受新中国在全世界面前挺起腰杆的欢呼……通过图片、视频、文字、实物等等,让古老、遥远的历史在听觉里靠近,在心灵里复苏,在情感上苏醒。让学生试着学会倾听历史的一点点声音,窥一斑而知全豹。
  历史课堂上学生的倾听,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而不是“你们听我讲”的刻意为之。让学生学会倾听历史,我们首先要做一个会倾听历史的教师,用心寻一则好的素材,备一堂细致认真的课,才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叩开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灵,触动学生的心灵感知。
  二、此时无声胜有声:让教师学会倾听
  课堂片断:“日本人真是太可恨了……”忽然,一个男孩愤怒地站了起来,举着拳头哇哇地表述着内心的怒火。沉静的课堂如沸腾的开水,滔滔怒气、阵阵声讨直达屋顶……
  这是一场在预料之外又是预料之中的讨论。教师预料到了年轻易怒的心,始料未及的是预定课堂流程之内的提前讨论。教师是应该挥手制止这些义愤填膺的年轻人,恢复既定的课堂秩序呢?还是默默注视这一段激情的探讨过程,暂时互换角色做这个课堂的倾听者?
  历史课堂常常有各种突发情况,那边忽然皱着眉头注视窗外,这边一个简单的问题磕磕巴巴、词不达意,半天无法表达清楚;A说他其实挺赞同焚书坑儒,B说秦始皇真是坏透了……学生常常有惊人的言论和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是果断打断,说“这段历史不应该这么理解”“这个答案应该是这样的”,还是耐心细致地听完,从他们幼稚不完整的语言中拼凑出正在逐渐长成的历史新思维?
  历史虽有很多是大部分人认同的史实,却有很多值得争辩的地方,而一分为二、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历史正是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方法;历史虽然古老,却也允许年轻的心用他们的方式进行解读;历史课堂上,能完整流利地讲出一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意义、影响等要素固然值得赞赏,但能够逐渐走近历史学习的学生同样需要鼓励。所以,很多时候的历史课堂,并不仅仅需要学生学会倾听,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也应该学会倾听。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己,倾听能传递教师的关爱和理解。课堂中的倾听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探询和发现。
  教学流程可以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历史课堂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历史,而不是为了完成历史教学过程而设。
  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倾听而后会表达
  课堂片断:短暂的讨论后,课堂重归平静。教师抛出问题:“当前,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极力否定南京大屠杀,并不断篡改历史教科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你如何看待钓鱼岛事件?”因为有了学生前面的“热身”,之后学生的手刷刷地举起了一片,从而使对本课难点的讨论也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如何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表达是每个教师都遇到过的难题。倾听与表达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学会了倾听,深入了课文的学习,才能够学会表达;因为要组织语言去表达,所以每一个表达都期待真诚的倾听。因为学会了倾听与表达,所以才成就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历史课。历史课堂上那个永远举手说出精辟答案的学生是教师心头激赏的对象,而林立般的举手却是所有教师最终也是最欣慰的努力目标,毕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现在距离高考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如果把高考看成是马拉松的话,那么现在就到了百米冲刺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必须做到三个优化.一是优化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做到资源共享.备课要认真分析学情,分析每个考点的能级要求,定准教学的标尺;充分挖掘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自主复习指明方向.二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加
一  前不久,我从网上购置了一套丛书,名为《先生教你写文章》。“读文先看文题,阅书先览书名”。下面,将此套丛书的著者及书名胪陈如下:  阮真《作文研究》、章衣萍《作文讲话》、张志公《读写一助》《读写门径》、朱光潜《谈写作》、唐弢《文章修养》、梁启超《作文法》、刘半农等《怎样教作文》、谭正璧《文章体例》、蒋伯潜《中学国文教学法》、孙俍工《论说文作法讲义》、孙起孟《写作方法入门》、叶圣陶《作文论》、朱
初中历史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第一阶段,这一教学阶段为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探究兴趣打下了基础。高品质教学不仅是新课标对初中历史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历史观的关键所在。所以搞好高品质教学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大前提。想做到高品质教学,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丰富学生对历史的感知,提升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参与感,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教学品质。  一、培养历史兴趣,学会贯通古
写作是个系统工程,是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水平的综合体现。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在客观世界的触动和教师的培育下,内心与外部世界发生碰撞和共鸣,从而通过写作来展现自我,发展个性。写作教学贯穿于语言学习的全过程,而中学阶段是培养写作技巧的重要阶段,将为其以后的语言能力发展打下基础。  现状分析:  从小学升上初中,学生在心理、生理和知识结构上都有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写作教学也对学生作文的思
江苏新沂市学讲计划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全程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探究方式增强认知体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真正掌握历史课程知识要点,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需要他们在自由、自然、自信的合作学习中强化认知,不断增强体验,让他们彼此互动交流,体现“学进去”和“讲出来”的真正内涵意义。按照课程学习规律来优化教学结构模式,体现学生学习需求,对优化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
逻辑其实很有趣!只要你留心,就会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看到逻辑的身影。大家快来看一看下面这几个有关逻辑的笑话,哈哈大笑,提神醒脑!  让座  一辆公交车上一位男孩想给老奶奶让座,老奶奶说:“你不要给我让座!如果你给我让座了,我就要向你表示感謝。如果我要向你表示感谢,我就要请你到我家吃饭。如果我要请你到我家吃饭,我就要叫上我的小孙女。如果我叫上我的小孙女,你就一定会爱上她。如果你爱上她,你就一定会让我把
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是富水湖畔一个库区贫困村。全村10个村民小组,375户1769人,党员42人。过去的板桥村,虽然山水资源好,但是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活困难,“家家穷得叮当响,有女不嫁板桥郎”。  近年,村党支部以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下猛功用实劲,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村“两委”班子和黨员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探索出“资源共享”“群体帮扶”“产业带动”三种扶贫新模式。
人们常道,事事不要留遗憾。我却固执地认为,当遗憾真正地潜入心底,或许会带来此生的痛苦,但更多的是惦记着不去遗忘。  人人皆有遗憾,世事亦是无常。黛玉的遗憾留在大观园,张爱玲的遗憾留在民国。纵使世间万物皆百态,谁又没留下过痛彻心扉的遗憾?  当我们留点遗憾给自己,会寻觅,会知味。人生似一壶香茗,而未净之茶叶就是遗憾,漂浮于渐酽的水间。世人皆有忘不掉的过去,回眸望去,随岁月远去的我早已驻足千里之外,过
目前政治课由于受课时设置、考试设置、学科地位、师生心态等因素影响而处于尴尬境地,从而导致政治课堂效率不高。  对此,政治教师要顺应现实的教学需要,变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地发现和研究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寻找和挖掘问题的突破口,打造高效的政治课堂。根据政治课的内容实际和教学要求,笔者认为应该着力坚持“五项意识”。  一、舍得意识  有人说:“计较眼前的人,会失去未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
临近中考,很多学生都处于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但是笔者了解到,在复习过程中,他们的复习效率并不高。为此笔者提出通过采用“疑、展、评”教学法来提高复习效率。  一、生疑研讨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只有内心存疑,才会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教师在复习引导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生疑”。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抛出问题或者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寻找问题的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