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相送,且行且歌

来源 :小溪流(成长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88131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亮与六便士》作品简介: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關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从而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而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
  “他正在和另一个小伙子跳舞……舞跳得很狂野。头顶上是蓝天,还有满天星斗,以及空旷无垠的太平洋。”这是小说《月亮与六便士》的最后一幕,斯特里克兰德后半生的执念、疯狂、傲慢、戏谑、一意孤行如同他的传奇画作,被一把大火烧成塔希提岛上的泥土。
  无论如何,斯特里克兰德令人景仰,因为他出众的艺术才华,因为他“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勇气甚至疯狂——他在不惑之年毅然决然地净身出户,离开在旁人看来美满的家庭和成功的事业,带着画笔和颜料去流浪。试问还有谁,能在冰天雪地里赤身裸体、举着火把行走,只为心中那股被艺术牵动的狂热?与斯特里克兰德同时代、同阶层的同龄人,几乎都不爱折腾,生活如同平静的溪流,可斯特里克兰德不是这样,他几乎是压倒性地向理想那一端倾斜,即王尔德所说的“不想谋生,只想生活”,睥睨俗世,追求高度的精神自由。
  当然,斯特里克兰德的傲骨刺伤了周遭的亲朋好友,这也是他性格的一大缺陷:一往无前乃至于离经叛道,不负责任地“抛妻弃子”,贬低甚至践踏了尘世的追求,结果落入了唯心主义的圈套。
  斯特里克兰德无疑是幸运的:他选择月亮的同时,月亮也选择了他。然而,剥离了浪漫主义的想象之后,现实常常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给理想主义者以重重一击、两击甚至三击。世上多的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分母,而非与命运一拍即合的分子。有人在狂放了大半生之后,感叹“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有人在将过往娓娓道来时,说“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有人在面对复杂的世界时,写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如果说这些人是失意者,那么他们的故事好像也不算太糟,至少他们的苦难为人所知。而更多人只能任由血泪在自己胸中翻涌,还没来得及留下雪泥鸿爪,就消失在历史的青烟中——十数年寒窗苦读的学子,对领导毕恭毕敬等待升迁机会的小职工,捧着作品各地登门寻求出版机会的小作家……生活不易,每一盏路灯下都上演着君不见的肝肠寸断。
  当论及《月亮与六便士》,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满地都是六便士,只有他看到了月亮”。而纵观毛姆一生,他应当是“抬头时看见月亮,低头时捡起六便士”的那类人。一方面,六便士代表钱财、地位、肉体健康、俗世幸福等,我们不得不依赖;另一方面,我们也向往头顶的月亮,如小王子想要一只绵羊、西西弗斯想要山顶的太阳一样,生命因有所希冀才得以升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活的冲突、神圣与凡俗的反差,双线并行,贯穿我们的人生。
  为数众多的我们,即所谓“平凡如我们”中的“我们”,拥有的梦想或许与斯特里克兰德的梦想别无二致,同样高远,只不过常常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我们不是上帝选中的那几千万分之一的“一”,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接受现实,直至我们生命的溪流汇入大海。
  不做像葛朗台一样只爱六便士的人,因为生命还有更高的追求;不做像海子一样只爱月亮的人,因为踩着六便士的云梯才够得到月亮。如果“隐于野”的希冀不切实际、“隐于朝”的圣人举世无双,那么不妨“隐于市”,或者说做一个心怀月光的普通人,一路繁花相送,且行且歌。
其他文献
大西洋国(今葡萄牙)是南欧海上力量较强的国家,1514年,其船队以船只需休整为由,将中国澳门作为临时立足点。1845年,大西洋国不顾中国在澳门的主权,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将清廷官员驱逐出澳门。这大大加深了清廷与大西洋国的矛盾。  为了缓和矛盾,1862年8月,清政府与大西洋国议定《和好贸易条约》。条约除了规定大西洋国在中国获得与英法同样的通商特权外,最重要的是关于中国澳门的第九款:“仍由大清国
这是八月底——是猫头鹰在夜里号叫,一簇簇蝙蝠无声无息地在花园上空飞扑的时候。姆咪森林满是萤火虫,大海在激荡。空气中有一种期待和某种忧愁的气氛。满月出来,大大的,黄黄的。姆咪特罗尔一向最喜欢夏天这最后几个星期,他也说不出是什么道理。  风和大海改变了它们的调子,空气中有一种新的感觉,树木在等待着,姆咪特罗尔猜想是不是将要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他已经醒来,躺在那里看着天花板,想着阳光,想着这时候一定很早
达·芬奇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但在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达·芬奇有着难言之隐。  1452年,达·芬奇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上,从出生的那天起,他就陷入了尴尬之中—他是一个私生子。达·芬奇的生父是佛罗伦萨市一名法律公证人,身份高贵。有一次,他去城外的别墅时认识了一个在酒馆当服务员的姑娘,即达·芬奇的母亲。两人一见钟情,并在柔情蜜意之中有了爱情的结晶—达·芬奇。  但是达·芬奇
1635年,胡克出生在英国某小镇。他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比一般孩子都要快,而且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喜欢摆弄钟表和机械玩具,拆拆装装,一学就会。而且,他对绘画和音乐也非常喜爱,他一度认为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肖像画师。  然而不幸的是,在他13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失去了顶梁柱,懂事的胡克除了悲伤,还想尽快学会一项可以养家糊口的本领。他毅然选择了离开家乡,前往伦敦,拜当时某著名画家学习绘画。他靠自己的
突如其来  没有人想到大明王朝会灭亡得这么突然。  当李自成率领20万农民军包围北京的时候,南京的大臣们惶惶不安。崇祯是否安好?太子是生是死?心急如焚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打算率兵北上勤王,可还没出发,就收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崇祯在十几天前就自缢于煤山了。  皇帝殉国了,可是南京的大臣们仍然在垂死挣扎。南方依然在朝廷手里,心怀救亡图存大志的士子也纷纷从四面八方奔赴南方,盼望入仕救国,没有人想放
蒋介石将日记作为一种发泄,一种率性而为的表达,其真性情的流露十分明显,因此其日记堪称其“现形记”。  1946年10月21日:九岁之年,追溯塾师任介眉之残忍惨酷、跪罚毒打、痛骂咒诅,几乎非人所能忍受。此非严师,实是毒瘤。如任师当年不死,则余命或为其所送也。(当时蒋首次偕夫人访问台湾,不知怎么灵光一闪想起尘封半个多世纪的陈年往事,可见这位任先生给幼年蒋介石带来多大的心灵创伤!不过话说回来,蒋介石也够
《明史》记载,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沈万三为讨朱元璋的欢心,请求犒赏三军,没想到拍马屁没拍对地方,被认为是图谋不轨,不但被没收所有财产,还差点儿被杀。幸亏马皇后为其求情,沈万三最终被发配到了云南。  沈万三到底有没有因富致祸呢?答案是没有,因为沈万三和朱元璋压根儿没生活在同一个时期。  据沈万三之子沈荣的墓志铭记载,沈万三曾经拜访过元朝侍讲学士袁桷,袁桷对他大加赞赏。袁桷于1327
清朝末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湘籍学生中有个叫周家树的,他受其父守旧思想的影响,是当年学员中唯一在脑后留了一条辫子的人。周家树回国后,先在湖南武备学堂做教官,后来被派到驻日公使馆,成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中国留学生监督。  当时,使馆中人畏留学生如蛇虎,而留学生则视使馆中人为寇仇,具体因由大多是为学费发放的事情,加上官民对立的情绪从来就有,所以几乎难以调和。  周家树到来之后,士官学校六期学员、湖南人童
北魏名将源贺原是南凉(五胡十六国时期政权之一)宗室,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生逢乱世,宗室之子也难以幸免。公元414年,南凉被西秦灭国时,源贺才11岁,随全家被掳到西秦,不久亲人死的死、逃的逃,留下了孤零零的源贺。源贺自此开启了自己的漂泊生活:他侥幸逃脱后,来到北凉(五胡十六国时期政权之一)生活,后来又历经艰辛投奔了北魏。  北魏明元帝听说了源賀的事迹,对他很感兴趣,就将他招来相见。一见之下,明元
孙悟空是凭真本事吃饭的典型代表,从不向权贵低头,送礼这种事看似与孙悟空不沾边,可它就是发生了。  《西游记》第九十二回,“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三只犀牛怪被抓住了,猪八戒一时兴起,把两只犀牛怪的头砍掉、四只犀牛角也锯了下来。孙悟空便在这时对前来助战的四位天庭的星官说,自己要向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送礼:“将此四只犀角拿上界去,进贡玉帝,回缴圣旨。”随后,第三只犀牛怪的角也被锯下,孙悟空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