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开好艺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走特色办学之路;加大投入力度,彰显环境育人功能; 开发校本课程,夯实艺术教育基础,增强品牌意识,争创艺术教育佳绩; 开展课题研究,加速特色的提升。
【关键词】目标定位 发展瓶颈 增强意识 开展研究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对学生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已经决定,要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要求到2020年全国中小学建成一批中国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学校要开好艺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作为多年分管乡镇中心小学特色建设工作的我,对学校发展有一定的实践和思考。
一、更新教育观念,走特色办学之路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拥有133名教师,1569名学生,29个教学班。它东临黄海,背倚长江,相融在湿地之都,它是一所活力奔腾,勇立潮头的学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坐落于南宋丞相陆秀夫故里。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艺术特色教育工作,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以特色教育促发展,走艺术特色教育之路,紧紧围绕“立足质量创建特色,依靠特色发展规模,发展规模丰富特色”这一宗旨,以农村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通过课堂、课外兴趣小组、校本课程三大载体,着力培养吹、拉、弹、唱、书、画等多才多艺的创造型人才,弘扬地方优秀文化的同时,充分体现乡土艺术特色。
二、加大投入力度,彰显环境育人功能
我校十分重视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丽的校园让人心旷神怡,雄伟挺拔的教学楼,纤尘不染的校园大道,芬芳四溢的花园草丛,错落有致的科技楼,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等十多个功能室内外的布置,无一不折射出校园浓郁的艺术氛围。这些由全校师生共同营造的艺术氛围,真正做到让校园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壁都无痕地传达着育人的功能。
三、开发校本课程,夯实艺术教育基础
我校编写的《水乡艺苑》校本教材按年级段分上、中、下三册,编写的目的是让学校的校本艺术活动开展得更为规范科学。它呈现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处处洋溢着艺术的信息。通过试用,使全體学生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有三个层面。一是以操场艺术为主体。学校的“拳头产品”——八个“百人艺术社团”(百人舞蹈社团、百人书画社团、百人哑铃社团、百人腰鼓社团、百人鼓号社团、百人球操社团、百人合唱社团、百人象棋社团)是学生平时所获得的艺术体验在在操场中集中表现。二是以兴趣组为支撑,学校围绕“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目标,班级以服务于八个百人社团成立了丰富多彩的班级兴趣组,并积极加以实践。三是以课堂为渗透,各学科的教学有机融合艺术内容,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三个层面的配合协调下,学校的综艺活动有声有色,实践中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同时提升了学校的品味。
四、增强品牌意识,争创艺术教育佳绩
1.整合优化,突出重点。乡土艺术特色教育的有效实施,为我校特色教育打下深厚的根基。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课余时间锻炼的方法和手段。学校对传统的“百人社团”进行整合优化,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的时间进行训练。按照“四定”(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人员)、“两全”(学生全部参加,教师全员参与)的要求,严格按要求加强训练,不断巩固、总结、提高,寻求新亮点和发展点。
2.群体互动,向课堂拓展和延伸。活动是艺术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则是活动的主体。我校在教育局的整体规划下,以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为龙头,和钟庄小学、沿河小学等几所成员学校组成了一个艺术类教育特色团体,并称之为“淮乡艺术群体”。扎根于素有淮杂之乡美誉的热土的淮乡艺术群体,围绕“个性化、精品化、特色化、现代化”的办学思路,已逐步走上了一条从不自觉到自觉、由单兵作战到整体联动,由组建艺术团队到以训练全体学生特长为切入点的素质教育之路。
3.发现苗子,跟踪培养。课内抓普及的同时注重课外抓提高,培养艺术拔尖的幼苗,学校采取 了“发现苗子,跟踪培养”的模式进行辅导,学校培养了王伟、秦艳等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五、开展课题研究,加速特色的提升
我校的省级课题《艺术课程的地方资源开发运用与研究》在2007年江苏省教学研究第五期课题成果评奖中获三等奖,2013年立项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课外教育体系构建研究》已获得阶段性成果。为了把艺术特色教育推向更高层次,又启动了《艺术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影响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将 特色教育与教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以科研课题为先导,使特色教育校本化、课程化、理论化,从而促进我校特色教育登上新台阶。
在多年的教育改革中,我校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尤其是乡土艺术教育特色。实践证明,我校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以艺术教育特色为着眼点的办学思路和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今后,我们将按照学校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学校艺术特色的内涵,更好的使特色带动各方面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目标定位 发展瓶颈 增强意识 开展研究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对学生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已经决定,要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要求到2020年全国中小学建成一批中国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学校要开好艺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作为多年分管乡镇中心小学特色建设工作的我,对学校发展有一定的实践和思考。
一、更新教育观念,走特色办学之路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拥有133名教师,1569名学生,29个教学班。它东临黄海,背倚长江,相融在湿地之都,它是一所活力奔腾,勇立潮头的学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坐落于南宋丞相陆秀夫故里。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艺术特色教育工作,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以特色教育促发展,走艺术特色教育之路,紧紧围绕“立足质量创建特色,依靠特色发展规模,发展规模丰富特色”这一宗旨,以农村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通过课堂、课外兴趣小组、校本课程三大载体,着力培养吹、拉、弹、唱、书、画等多才多艺的创造型人才,弘扬地方优秀文化的同时,充分体现乡土艺术特色。
二、加大投入力度,彰显环境育人功能
我校十分重视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丽的校园让人心旷神怡,雄伟挺拔的教学楼,纤尘不染的校园大道,芬芳四溢的花园草丛,错落有致的科技楼,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等十多个功能室内外的布置,无一不折射出校园浓郁的艺术氛围。这些由全校师生共同营造的艺术氛围,真正做到让校园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壁都无痕地传达着育人的功能。
三、开发校本课程,夯实艺术教育基础
我校编写的《水乡艺苑》校本教材按年级段分上、中、下三册,编写的目的是让学校的校本艺术活动开展得更为规范科学。它呈现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处处洋溢着艺术的信息。通过试用,使全體学生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有三个层面。一是以操场艺术为主体。学校的“拳头产品”——八个“百人艺术社团”(百人舞蹈社团、百人书画社团、百人哑铃社团、百人腰鼓社团、百人鼓号社团、百人球操社团、百人合唱社团、百人象棋社团)是学生平时所获得的艺术体验在在操场中集中表现。二是以兴趣组为支撑,学校围绕“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目标,班级以服务于八个百人社团成立了丰富多彩的班级兴趣组,并积极加以实践。三是以课堂为渗透,各学科的教学有机融合艺术内容,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三个层面的配合协调下,学校的综艺活动有声有色,实践中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同时提升了学校的品味。
四、增强品牌意识,争创艺术教育佳绩
1.整合优化,突出重点。乡土艺术特色教育的有效实施,为我校特色教育打下深厚的根基。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课余时间锻炼的方法和手段。学校对传统的“百人社团”进行整合优化,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的时间进行训练。按照“四定”(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人员)、“两全”(学生全部参加,教师全员参与)的要求,严格按要求加强训练,不断巩固、总结、提高,寻求新亮点和发展点。
2.群体互动,向课堂拓展和延伸。活动是艺术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则是活动的主体。我校在教育局的整体规划下,以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为龙头,和钟庄小学、沿河小学等几所成员学校组成了一个艺术类教育特色团体,并称之为“淮乡艺术群体”。扎根于素有淮杂之乡美誉的热土的淮乡艺术群体,围绕“个性化、精品化、特色化、现代化”的办学思路,已逐步走上了一条从不自觉到自觉、由单兵作战到整体联动,由组建艺术团队到以训练全体学生特长为切入点的素质教育之路。
3.发现苗子,跟踪培养。课内抓普及的同时注重课外抓提高,培养艺术拔尖的幼苗,学校采取 了“发现苗子,跟踪培养”的模式进行辅导,学校培养了王伟、秦艳等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五、开展课题研究,加速特色的提升
我校的省级课题《艺术课程的地方资源开发运用与研究》在2007年江苏省教学研究第五期课题成果评奖中获三等奖,2013年立项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课外教育体系构建研究》已获得阶段性成果。为了把艺术特色教育推向更高层次,又启动了《艺术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影响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将 特色教育与教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以科研课题为先导,使特色教育校本化、课程化、理论化,从而促进我校特色教育登上新台阶。
在多年的教育改革中,我校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尤其是乡土艺术教育特色。实践证明,我校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以艺术教育特色为着眼点的办学思路和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今后,我们将按照学校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学校艺术特色的内涵,更好的使特色带动各方面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