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错误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guo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计算错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做了详细的实践研究。本文就是根据实践研究得内容,先分析了学生计算出错的真正原因,再给出了教师面对学生计算出错时可以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错误;原因分析;策略
  G623.5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教授学生基础的,具有普及性和发展性的数学知识。而在小学的各个数学学习领域中,不管是数学规律的探究,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计算,计算作为小学数学的基础,是最重要的知识技能。在小学第一学段(1-3年级) ,学生将完成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体会数与运算的意义、探索简单的数量关系的学习。如果这一时期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数的基本运算,这将为他们在第二学段(4~6年级)、以及初、高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应引起教师的极大重视。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的现象是,许多学生出现大量的计算错误,计算的正确率较低。教师在面对学生的计算错误时,总是将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归结为学生的不认真,通常的做法是加大计算练习量,除此之外也总感到无计可施。这样的做法过于单一,而且收效甚微。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不到明显改善,这不仅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不能提高,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与研究,我发现影响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因素会对计算产生影响。
  大部分学生和老师常常总结计算错误为“粗心”导致,但“粗心的背后隐藏着很多因素。
  (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第一学段的小学生年齡偏小,注意力发展不完善,视觉迁移引起对数据感知的不准确,常常表现为抄错数字、看错加减号。如学生计算“38+9”算成“36+9=45”,计算“47-23”看成“47+23=70”。3.思维定式造成计算出错。
  (二) 思维定式阻碍,如计算三位数的减法中经常看到学生犯了“大减小”错误,“352-146=214”。学生总是用较大的数字减去较小的数字,这就是由思维定式阻碍,负迁移的干扰造成的。
  (三)计算缺少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如计算混合算式“52+34-17”,学生计算完“52+34”就结束了计算。缺乏检验的心理素质,很多学生不知道检查的目的、检查的方法,更谈不上计算完毕后有意识的自觉检查。
  二、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会对计算产生影响。
  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我们知道,小学第一学段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过程其实是从模糊的认识到清晰的理解,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这时候学生会经常出现概念法则模糊不清等问题。例如三年级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时,正确的计算方法是将乘数中的两位数分成个位数和整十数,分别和这个一位数相乘,得到的积相加就是结果。教学中发现有学生是这样计算的,“5×25”,“5×2=10,5×5=25,合起来1025”。这就是对算理模糊不清造成的。学生出现这样的“模糊”状态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学生出错那反倒奇怪了。
  三、已有计算经验导致的错误。
  学生学习新计算之前都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先前计算掌握的不牢固,后续的学习肯定存在困难。如计算“123-57=65”,就是用“13-7”时出现了错误导致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不过关,三位数减法也是到处有错。
  四、书写、计算格式不规范造成的错误。
  有一部分的学生在书写数字0-9的时候非常的不规范, 往往导致自己把自己写的数字看错从而引起计算错误。也有不少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不齐,写着、写着就看错了数位。书写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高低,这类情况在教学中屡见不鲜。
  基于上述内容的分析,我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总结出了一下几种应对策略。
  1.观察和研究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深入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不能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真实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由纯粹的否定转而采取了更为理解的态度。明白了学生出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那么就要注意保护学生在出错时容易受伤的自信心。改变一味批评的做法,力图去发现其中的积极成分。
  3.适时的引导。第一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算理。第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进行检验。作为老师要重视估算、验算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估算和验算的方法,那么就更容易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第三引导学生明白改错的目的,,和学生共同完善改错的方法。
  4.有效地帮助学生自我反思。学生的错误要得到纠正,必须经历自我否定的过程。教师应注意提供适当的外部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可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对比不同的答案,以引起观念冲突和反省。
  5.在学习计算一开始的时候就要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个问题,不能因为知识简单,问题不大就忽略不管。熟练掌握计算应从认识数字,10以内加减,20以内加减就要开始。
  6.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对计算格式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作业展评,让学生意识到书写的重要性,逐步改善书写的不良坏习惯。
  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证明了,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出错的真正的原因;只有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才能真正的减少计算错误。在学习数学计算时可与积极家长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才能让学生更快成长。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骑,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洪亮,浅析小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抉择心理[J]小学教学研究,2010.
  作者简介:刘婷,1987.10.22出生,性别女,籍贯河南郑州,单位咸阳市实验小学,学历2009级学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数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预设”与“生成”,所以为了更好的生成高效课堂,老师可以巧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提升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具体论述巧用“错误”资源,打造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对策,以便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错误;高效;初中数学  G633.6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教育的一门极为基础的学科。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既能帮助学生提高当下成绩,又能为学生将来数学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主要通过分析亲身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点经验谈谈我对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认识。  摘要:小学数学;实用性;具象化;鼓励学生  G623.5  都说孩子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家庭的未来。实干兴邦、人才强国,教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而一个学生的基础教育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需要做好学生分组管理,让学生自主搭配和合作学习,实时指导和科学评价,以此不断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文章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并探析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以及相关教育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  G623.5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
摘要:在推广素质教育的新教育大环境下,“因材施教”成为教育发展的新热点,广受关注。而将分层教学法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探讨其可行性,提出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分层的具体实施手段,为广大师生提出一些借鉴。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应用  G633.41  目前的大班式教学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因为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出现一些基础好的学生认为课堂知识太浅显,一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