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编者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教育是对人的学问、德行和信仰的培养活动。学校教育需要把人看成一个完整的人,为其学问、德行和信仰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先哲一语中的,深刻阐述了教育对人的重要意义,列举了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北京市通州区次渠中学寻求着促进教育返璞归真的有效路径。机缘巧合,他们在追溯教育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办学实际,凝练出“焕发生命活力,师生共同发展,为每个人的幸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教育是对人的学问、德行和信仰的培养活动。学校教育需要把人看成一个完整的人,为其学问、德行和信仰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先哲一语中的,深刻阐述了教育对人的重要意义,列举了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北京市通州区次渠中学寻求着促进教育返璞归真的有效路径。机缘巧合,他们在追溯教育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办学实际,凝练出“焕发生命活力,师生共同发展,为每个人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积极推广课堂实践改革,凸显“自学、自教、自学、精讲”的教育教学模式,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每一名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彰显校园文化“发展”的蓬勃生机。
科学而前沿的教育理念与勇于改革突破的学校,激情碰撞,奏响了一曲教育的传奇乐章!
北京市通州区次渠中学是一所初中公立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位于亦庄开发区和光机电产业基地东侧,环渤海经济产业基地南侧,占地55500平方米,现有20余个教学班、600余名学子,拥有教职员工84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高级教师16人,区级骨干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10余人,优秀班主任7人。近几年,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该校多次获得“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中考成绩优秀校”“史地生会考优秀校”和“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基地”等先进称号。
学生篇:多元发展,促进少年成才
成立校学生会,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姓“小”,小学一年级语文更“小”。因为“小”,所以不能高、精、深;因为“小”,所以要简单。简约地教一年级语文,是一种智慧。从《咕咚》和《荷叶圆圆》的教学设计看,徐俊是一位有教学智慧的语文教师。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智慧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指南针”。一年级语文课的方向在哪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借助文本的语言素材,让学生在一定句式和思维的支撑下学习规范地表达;以文本为实践材料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篇篇都是优秀文化,其语言含蓄凝练,情感真挚,意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陶冶,更能启迪思维,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
初识张敬义老师是在2010年10月,那时我们正承办“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2010)示范性项目小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其间邀请他为学员开设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方面的讲座。培训班结束时,学员们纷纷说像张老师这样的草根学者才真正懂一线教学。后来,张老师成了我们培训班的必请专家,也是最受学员欢迎的专家之一。 张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追求,在我看来,可以用“大道至简”来形容。众所周知,在当下从事语文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2015年仲夏,那是我与梦想的第一次遇见。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我踏入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与可敬的前辈恩师遇见,与家长学生遇见,与志同道合的教育同仁遇见,与更好的自己遇见。我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就这样,时间的年轮缓缓流转,在我的身后留下一段段珍贵的记忆…… 勤勉实干——从校内走向校外 一入职我便被分配教一年级语文兼班主任。刚毕业的我还是个大孩
一、研发缘起:“四个基于”的思考 记者:吴老师,近年来贵团队一直致力于“‘中国风·母语美’微课程群的研发与实施”,您是怎么想到研发这样一个课程项目的呢? 吴建英:在今天这样一个娱乐至上、网络无极限、母语被弱化的时代,如何唤醒沉睡的民族语言经典?如何引领中国的儿童发现母语之美,激发他们对母语的热爱,找到回“家”之路?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们研发这个课程项目,基于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基于母语教
【设计初想】 《蜗牛的奖杯》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讲述了原本擅于飞行的蜗牛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获得了冠军,但也因此自我沉醉,不再练习飞行技术,从而导致翅膀的退化,结果丧失了飞行能力。最终,蜗牛的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只能勉强地从壳里伸出头慢慢爬行的故事。 在实施具体教学计划之前,我努力挖掘文本中的字词理解、句式训练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取向等阅读训练点,深入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
近日,工作室举办了一场“聚焦统编教材”的专题培训活动,工作室骨干黄健老师执教了二年级下册的《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这是一节有魅力的课堂,充满了童真童趣。黄老师注意朗读的指导、言语的学用,切切实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现就这一节课的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一、正确解读教材,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这篇文章是从小虫子的视角来观察世界、感受生活的,整篇文章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充满了童趣。 黄老师能够抓
当下,关于阅读教学最时髦的说法是“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等等,而一直以来被老师们视为座右铭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则备受冷落。于是,在很多阅读课上,我们看到“兵家读之为兵,道家读之为道,治天下国家者读之为政,无往不可”的热闹场面,看到教师以“尊重”的名义修饰自己的“不作为”,看到师生在一读便知的内容上流连忘返。殊不知,教师对学
个别差異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活动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性,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幼儿园的幼儿的家庭情况千差万别,幼儿入园前生活环境、受教育情况更是参差不齐,个性凸显的幼儿也越来越多。只有了解幼儿的个别差异,以此为依据来实施教育,才能使每个不同的幼儿更快更好地成长。 正确认识和接受幼儿的个别差异 正确对待每个孩子的不足甚至错
约瑟夫·A·雷林在《实践性学习》中指出:“实践性学习包括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来源于生活一线的实际经验;学生的学也能直接应用于生活,并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道德与法制”在本质上属于实践性课程,如忽略这一本质,学习过程极易变成“纸上谈兵”,最终的结果就是把最直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知识变成了记忆“考点”,这就违背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中关于“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