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otics for Art History: Reinterpre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pi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版社:英国剑桥学者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符号学艺术史》是英语学术界和中文学术界第一部从符号学角度全程阐释中国山水画之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本书从山水画的界定和起源,到其发展的每一重要的历史拐点,都以专章进行探讨,其符号学视角和方法,颠覆了西方和中国学术界对古代山水画发展进程之人云亦云的通常观点,对艺术的发展和演变提出了全新的历史阐释,指出从六世纪至今一千五百年的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是一个寻道、载道、失道的历程,是为本书主题。
其他文献
本雅明1920年代初在一个片段中简要讨论过一个谜语似的概念,当时他正在为资格论证论文寻找一个恰当主题,这就是行动的概念,或者说是“行为人决定的知”。他觉得这种知“可以与道的概念相提并论”。本文以此为论述的出发点,基于对所述片段的分析,本文试图证明本雅明1930年代初期以古希腊思想词汇中的两个术语发展出了这一类似于道的概念:mimesis(摹仿)提供了一个名称,让他发展出“行为人决定的知”这一概念,而“第二技术”则是他修正了的“行动决定的知”这一概念的指称。这些概念放在一起,使得他走向一种类似于道家马克思主
<正>《文心雕龙》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南朝人刘勰所写的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在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从文学的本沉,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创作方法,批评标准,直至作家、批评家的修养,都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受到了自与刘勰同时的沈约以来的许多人的赞扬.沈约认为是深得文理,因而常陈诸几案.清人黄叔琳以为是艺苑的秘宝.鲁迅先生也十分重视《文心雕龙》,将它与西方亚里
《荀子·成相》的篇名含义颇具争议。通过文本细读,从文体流变与文化交融等新的角度对它进行探析,可知在荀子初创时期,《荀子·成相》原为三篇相对独立的文章,以"成相"名篇并非简单地用篇首数字命名的行为,而是一种以文体名命篇的方式,带有一定的文体认同意识。成相文体是周代宫廷礼乐文化与民间歌谣文化相交融的产物,礼乐文化主要影响成相文体的讽谏内容与用韵,而成相文体的结构体式,如《荀子·成相》的篇名与文中套语,则体现出成相文体的民间歌谣传统,故其篇名含义当为"成相这种歌谣"。
自唐代以来,随着汉字和汉文化(以儒学为核心)对东亚汉字文化圈(以日本、朝鲜、越南为代表)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与理论(包括散文创作与理论)也影响了东亚汉字文化圈,成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江户时代、明治时代的中国古文史观是被纳入其思想文化建构的框架之中的,不论是对中国古文典范的选择还是摈弃,都与其当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时务"抉择密切相关。在日本本国文化的重塑之下,这些中国文论发生变形,然后又直接影响其本国的文学创作与理论。无论是对日本汉学的考察,还是对近世中国文学和理论的特质、
阿多诺与霍克海默二战期间在美国写出了《启蒙辩证法》一书,他们在该书中将《奥德赛》中的尤利西斯视为西方人的典型。两位作者的关注点是,当尤利西斯的复仇不仅针对那些求婚者,还包括与他们合作的妇女,因而他们提出这个问题:西方传统中的归家意味着什么?尤利西斯之子忒勒马科斯为了夺回"财产",以极为残暴的方式处死了那些妇女,他们着重于分析了这一过程中的暴力。本文由此出发讨论这种暴力事件的描述方式如何成为对所描述行为的隐含批评;同时,本文也结合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提出的相关概念以及阐释,考察了必死性的含
本书选用了莎士比亚、贝克特、布莱希特等剧作家的戏曲改编作品作为个案,主要聚焦当代戏曲对欧美剧本的改编和对欧美戏剧理念的挪用,探讨跨文化实践在剧本创作、表演、场景设计、观演关系等方面所导致的变化。通过不同文化的交涉互参,呈现当代戏曲的美学转型和身份重塑等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以此为棱镜,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走向和自我定位。
本文将艺术创作的实验和经验作为对文化遗产的对象即塞万提斯的著名小说《唐·吉诃德》进行文化分析的一种模式,从而探讨现在通常所说的"艺术研究"与"思想图像"这一历史体裁的整合。如果我们能够准确而谨慎地进行整合,则可以使得文化分析的方法论以及博物馆展览、文学分析和视听艺术制作等文化实践活动产生实质性的创新。最重要的是,这个整合修正了被滥用的创伤概念,并对社会如何有效地处理那些看似"疯颠"的创伤者提出了建议。
由法国学者贝尔唐·韦斯特法尔提出的地理批评是一种兼具视角多元化和跨学科性质的比较研究方法论。作为当代空间批评的前沿理论成果,该理论通过对比后现代时空中真实和虚构的不同再现形式,探索文学与空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揭示文本空间与世界空间的互动本质。此外,阐释方式与涉足领域的多样性不仅使地理批评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主观主义和民族中心主义的研究倾向,还为世界文学的理论构建作出了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时间性通常被认为是审美体验显现自身的先验条件。亨利通过严格区分事物的两种显现方式,对此提出了挑战。亨利认为,时间性的本质是虚无,无法给予事物任何实在。如果强行把时间性结构置于审美体验之中,只会使之失去活生生的实在。审美体验就是生命的一种形态,它构成了生命自我转化和自我生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生命的自我感受中,审美体验才能如其所是地显现自身。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本书是对中国近代美学学人萧公弼(四川绵竹人)的著述进行整理与研究的专著,由"上编萧公弼美学思想研究"和"下编萧公弼著述整理"两部分组成。"上编"在萧公弼里籍、生平、著述考证的基础上,对萧公弼美学思想的哲学始基、审美境界论、美学方法论等问题进行研究,揭示出萧公弼美学思想包容性、超越性和现实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