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现代教学手段传达中学语文教学之美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就信息就信息技术与该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方式与途径、实施原则等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教材不像小学语文教材那样,大都篇幅短小、故事性强、图文并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表情朗读、角色表演等传统教学手段,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中学语文教材大都篇幅较长、抒情说理议论文居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如果仅靠传统的串讲说教,是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所以中学语文教师要想办法尽可能地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即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声、光、形、色、图的神奇配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图画,从而增强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使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成动态的审美对象,为学生提供生态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这样必然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利用多媒体精心制作课件时,笔者建议可以按以下几个思路进行设计创作。
  一、音画映衬,感悟意境美
  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在谈天说地、谈古道今、写景抒情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具有使人获得精神愉悦的审美属性。对此教学应努力指导学生感悟作者所创造出来的那种充满哲理意蕴的艺术境界,让学生走进作品去领悟,从而获得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愉悦。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集图、音、文为一体的灵活可控的信息处理优势,我们注重媒体表现出的图像与声音的美、或动中有静,静中寓动;或动静交叉,动静结合,努力使媒体既表现出和谐的色彩美,又表现出高雅的音乐美。
  例如《听潮》一课,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意蕴深远的美文。课件设计时,“导入语”环节我们先用“月牙岛”及其海面为背景,配以“圣母颂”那悠长而宽广的主旋律。再由教师娓娓朗诵着导入语。(“每当我们漫步海堤或徜徉海滩时,你可曾从大海那喃喃細语中,从它那如痴如醉的倾吐或是汹涌澎湃的咆哮中领略出大海那深沉而丰富的内涵……学习著名作家鲁彦所写的《听潮》一文,让我们领略了大海那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又让我们沉浸在大海柔情脉脉的静美、陶醉在大海雄奇奔放的壮美之中,流连忘返,一往情深”。)如梦的遐想,似天边传来的吟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使教者、学者、听者那明净优美的情绪、纯洁崇高的境界,不断深化、充实。
  对于文中那三个富于变化的海潮阶段,我们通过静态画面,设计最能体现阶段特点的画面,斜向层叠构成模块界面。而每一阶段都由最具景物特殊的静态画面配以文字;该阶段的录像播放(音乐、图像、朗读俱全)和音乐背景构成。尤其是每阶段配置的音乐都是精心选择,巧妙设计。如“落潮”阶段我们选配“梦幻曲”,曲调平稳缓慢,渗透着安详宁静。不论是作为朗读(个别或全体)的音乐背景,还是作为启发联想的情境氛围,都能令人感到情意深长,韵味无穷,似在甜美的梦境中,从而让学生领略大海熟睡时的那种温柔,清丽的静美。又如“潮起”阶段我们选配“春天奏鸣曲”;“涨潮”阶段,我们选配“黄河钢琴协奏曲”,让学生在气势磅礴、宽广壮阅的音乐背景中,领略大海雄奇奔放的壮美。为了领略大海丰富而深刻的哲理意蕴,海潮高涨时的动态录像播放,更能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地来到大海边,在波涛汹涌、澎湃咆哮的海涛声中领略那“伟大的乐章”的浑厚内涵。
  二、图文结合,体验情感美
   多媒体语文课的教学设计,教师首先利用计算机调控自如的优势,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立体交叉、有声无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以造成特殊的情境,叩击心灵,将学生的情感流向引入轨道,以期引起审美共振。
  例如,在进行《荔枝蜜》一课的课件设计时,抓住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线索,先是以平面连环图式再现作者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不小心让蜜蜂蜇的经过,让学生理解感受作者“不大喜欢蜜蜂”的情感疙瘩;接着以“参观养蜂大厦”的录像播放,让学生认识小蜜蜂的生活特殊;最后以彩色鲜艳的蜜蜂采花酿蜜图、农民勤劳插秧图,配以重点文段呈现,让学生领悟小蜜蜂的无私奉献精神。课堂教学设计时,我们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在语气语调、节奏轻重等方面点拨学生目接口通,再点拨学生体味小蜜蜂的崇高情境氛围,使学生心灵受到“颤动”,自觉地随同作者进行着对人、事、物的体验、思索和感悟,化为融合着自己灵魂个性的精神血脉,渗入心田。
  三、时空造境,领略和谐美
  诗歌教学必须根据其文学特点,不仅注重领会极其精炼的富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而且更应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那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像。诗人那丰富的想像往往跨越时空,主题、情思、韵味的表现,表达方式的运用,节奏的处理,无不展现美的身姿,从而产生巨大的审美价值。
  在这里,多媒体那缩短时空,增强信息密度,扩大信息容量的优势突显出来。
  例如《天上的街市》,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又从明星联想到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街市的物品,街市行走的牛郎织女。这样回环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意境。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既再现天上人间浑然一体的画面,又呈现全诗富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特征。让学生在学习诵读品味揣摩过程中,感受逼真的情景,领悟美妙和谐的意境。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体现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果科学合理利用,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快捷高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全脑开发、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有效途径。而多媒体语文课教学,还要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这需要我们广大老师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努力探索,潜心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伟.浅谈如何上好多媒体语文课[J]
  [2] 朱晓红.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美感设计[J]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在初中开展活泼多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关键词】创新活动课兴趣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兴趣作为智慧的触发点,才能的生长点,求知的前动力。只有寓教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多媒体的使用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整合素质教育创设情境 突破难点    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
在当今这个创新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学方法可谓百花齐放。我呢,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实践;在课下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还颇见成效,现将我从教这些年教学方法上的一点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情境设置。语文课堂教学是离不开情境教学的。在某些课文中,设置情境,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动作,浓厚的情感氛围,把文章中蕴涵的情感真真切切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  例如,在学习《咏
期刊
开放式自学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探讨等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实施时要注意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大胆地“放 ”,巧妙的扶。“放”就是给学生自主权 ,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扶”是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缩小“课程──教材──课堂──学生”的落差。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财富中的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财富中的“法”,什么是财富中的“义”以及法与义的关系;懂得依法纳税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习分析归纳的方法;学习搜集资料、利用资料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制意识,尊重法制和制度的态度学会用法律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用法律约束自己的经济行为,形成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支持我国的税收制度,形成纳税光荣的价值取向和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