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边坡防护锚索肋板墙施工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e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锚索肋板墙主要用于地质条件较差地区高边坡防护,内地较少采用,主要见于西藏山区,因此高锚索肋板墙相关施工工艺较少见于书籍、网络。本文笔者结合川藏公路通麦至105道班段整治改建工程现场施工经验,对锚索肋板墙施工流程进行了总结,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锚索;肋板墙;高边坡防护
  中图分类号 U41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2-0038-02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迫龙沟特大桥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县迫龙沟,迫隆藏布与迫龙沟交汇处,为156+432+156m三跨混合组合梁斜拉桥,桥梁全长743m。
  成都岸索塔处基岩裸露,为中风化黑云斜长片麻岩。该段边坡发育有B11(主塔右前方约50m)、B12(距桥台约50m)两处崩塌,目前经砌石和挡墙基本稳定,但坡体坡度大、组成物质松散、孔隙度大、渗水性强,故施工前0号桥台和1号索塔均采取了高锚索肋板墙进行防护。
  0号桥台浆砌片石平台后设8.5m高锚索肋板墙,共3片,单片宽5.98m,坡率为1:0.3,埋深为0.5m,设置3排6孔锚索,钻孔直径为150mm,单孔设8束钢绞线,锚索长度为31~36m,锚固段长10m,倾角25°,肋板墙采用C25混凝土浇筑。
  成都岸1号索塔施工需在基岩处开挖32.1m×25.6m的基坑,最深处18.5m,但其右侧(靠山侧)为5m左右厚碎石土覆盖层,为保证基坑开挖过程中碎石土边坡的稳定性,在基坑右侧界限外设置一排8.5m高锚索肋板墙,共5片,单片宽5.98m,坡率为1:0.3,埋深为0.5m,设置3排6孔锚索,钻孔直径为150mm,单孔设8束钢绞线,锚索长度为16~18m,锚固段长10m,倾角25°,肋板墙采用C25混凝土浇筑。
  2 施工部署
  2.1 施工总体部署
  锚索肋板肋柱及墙体砼采用大块钢模现场浇筑。由下向上、由一端向另一端施工,肋板墙坡体开挖后,及时施工锚索及墙体,开挖一片施工一片,避免产生滑塌。锚索肋板墙施工主要工序包括:施工准备、测量放样—锚索钻孔、清孔—锚索制作—锚索安放、注浆—浇筑肋板墙—安装锚头钢垫板—锚索张拉—封锚。
  2.2 资源配置计划
  2.2.1 劳动力配置计划
  拟投入的技术工人都有技术等级证书,普通工人均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共计投入各类施工人员33人,具体人员配备见下表。
  2.2.2 机具、材料配置计划
  3 施工方法
  3.1 钻孔施工
  3.1.1 锚孔测放
  根据各工点点实际开挖坡面图,按设计间距及尺寸将锚孔位置准确测放在坡面上,孔位误差不得超过10mm。
  3.1.2 钻孔设备
  为提高钻孔的效率和保证钻孔质量,采用潜孔冲击式钻机。按锚索设计长度将钻孔所需钻杆摆放整齐,钻杆用完,孔深到位。
  3.1.3 钻机就位锚孔钻进施工
  搭设满足相应承载能力和稳固条件的脚手架,为确保脚手架绝对安全稳定,采用双排方式,间距1.2-1.3m,重力集中处增加斜向及横向支撑,并设置短锚桩,将脚手架锚固在稳定的岩壁上。根据坡面上已测放好的孔位,准确安装固定钻机,并严格进行机位调整,应达到“正、平、稳、固”的要求。钻孔方向沿水平方向下倾角度满足设计要求角度。
  3.1.4 钻进方式
  钻孔要求风动钻进,禁止水冲钻进,以确保锚索施工不致于恶化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钻孔速度根据使用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严格控制,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形,避免造成下锚困难或其它意外事故。
  3.1.5 孔径孔深
  钻孔孔径、孔深满足设计要求。为确保锚孔深度,要求实际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2m以上。
  3.2 锚孔清理及检验
  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尘灭、达不到设计孔径。在钻孔完成后, 使用高压风(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和积水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蹙岩体的粘结强度。
  锚孔检验:钻孔结束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孔径、孔深检查一般采用与设计孔径相同的钻头和标准钻杆在监理旁站的条件下验孔,要求验孔过程中钻头平顺推进,不产生冲击或抖动,钻具验送长度满足设计锚孔深度,退钻要求顺畅,用高压风吹验不存明显飞溅尘碴及水体现象 同时要求复查锚孔孔位、倾角和方位,全部锚孔施工分项工作合格后,即可认为锚孔钻造检验合格。
  3.3 锚索体制作及安装
  锚索材料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铰线,直径φ=15.2mm,长度为相应的锚索长度加1m,极限强度为1860Mpa,锚具采用OVM-15-8型(包括配套的锚垫板、导向帽、钢线束环、隔離架和对中支架)。锚索体一束由8根钢绞线组成。锚索编束时,在平整、干燥厂房进行,根据设计长度,截取钢绞线长度(从钻孔孔口算起,钢绞线下料长度应为锚索设计长度、肋板墙厚度锚头高度、千斤顶长度、工具锚和工作锚的厚度以及张拉操作余量的总和)。钢绞线截断余量取50mm。要确保每根钢绞线顺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匀,除锈、除油污,对有死弯、机械损伤及严重锈蚀的剔出。锚固段(Ⅱ级防腐)沿锚索体轴线方向每2.0m设置箍线环, 交错每2.0m设置架线环,使之成为波纹状,注浆后成为枣核状。自由段要涂强力防腐涂料(I级防腐),锚索束每隔3.0m设箍线环。
  安装锚索体前再次认真核对锚孔编号,确认无误后再用高压风吹孔,人工缓缓将锚索体放入孔内,用钢尺量出外露出的钢绞线长度,计算孔内锚索长度(误差控制在50mm范围内),确保锚固长度。锚索外露段长度必须满足要求。
  3.4 锚固注浆
  注浆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净浆,经试验比选后确定施工配合比,注浆压力不小于0.3~0.5MPa,在下山注浆时考虑高程差压力损失0.13MPa/10m。注浆前浆液应充分搅拌,现搅现用,注浆时,钢管与注浆管连接使用螺旋接口,保证注浆压力。当孔内浆液凝固后应及时进行二次劈裂注浆以保证注浆饱满,实际注浆量一般要大于理论的注浆量,注浆采用孔底注浆工艺,以孔口浆液溢出浓浆作为注浆结束的标准。注浆设备注浆管路应畅通,不得有堵塞现象,避免浆液突然喷出伤人,注浆管路不使用时要及时注压清水冲洗干净。
  3.5 锚索肋板墙的制作及施工
  锚索肋板墙为受压构件,它把锚具的集中荷载传递到岩面,采用大块钢模。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浇筑前必须将OVMI5~6(8)型锚具中的螺旋钢筋,下级肋板墙采用外撑与内拉相结合,上级肋板墙施工采用内拉形式。每(层)片肋板墙应整体浇筑,一次完成 两片梁之间设置2cm的伸缩缝,缝内用沥青麻筋填塞。灌注前控制方向与锚孔方向一致,摆放平整,再同时进行浇灌、振捣,尤其在锚孔周围,应仔细振捣,保证质量。浇注框架梁砼要自坡脚开始向坡顶浇注,严格控制砼坍落度, 以免砼向下流动。锚垫板安装必须与锚索垂直。
  3.6 锚索张拉及锁定、封锚
  锚孔注浆和肋板墙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时才能张拉,张拉前必须对张拉机具进行标定,避免出现应力误差:张拉机具必须是配套产品。锚索张拉采取两次五级进行,第一次张拉分别为设计强度的25%、50%、70%,分别稳定5min,3天后进行第二次张拉,张拉分别为设计强度的100%、110%,最后一级张拉稳定时间10~20min。48小时内,预应力损失大于设计应力的10%,应进行补偿张。试验锚索必在所有锚索全面实施前完成,以便设计人员决定是否进行调整。
其他文献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传统以传授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新课标提出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园区为主体的重点开发区域,将打造成为宁波创新驱动的“领头雁”。日前,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合力推进重点开发区域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重点开发区域力争创造出全市50%以上的生产总值和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年初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宁波市各级各类开发园区积极调整发展模式,加速区域整合提升,增强园区的辐射和产业集聚功能。市外经贸
结合镇江市南徐路拓宽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路基裂缝情况,分析了路基裂缝产生的原因,介绍了路基裂缝处理方案的选择与实施,重点介绍高压旋喷桩法的设计与施工.
城市道路建设原则是先地下、后地上,要想避免建成后的道路反复开挖,应成立综合管线管理公司,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在煤矿开采中,其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就是煤矿开采技术,为了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和保障开采过程的安全性,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煤矿开采技术,通过对煤矿开采技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微课、智慧校园、慕课等形态为代表的网上教学课堂的出现为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学生学习的方式变得多样化,教师在课堂
安全意识就是人脑对生产、生活等日常行为活动中安全观念的反映。人要有安全意识,才会有安全行为,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而体育运动是提高人体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体育课更是学生体育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并成为我国教育制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由于体育课具有运动性、激烈对抗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教学中经常会有伤害事故的发生,只有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才能预防并减少事故的发生。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实现我国培养德、智、体
该文分析了沥青路面损坏原因以及路面养护材料的现状,介绍了JBS-C渗透型沥青路面养护防水涂料的生产、机理、工艺和应用。
联合国水机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月12日在法国南部城市马赛发布《不稳定及风险情况下的水资源管理》报告。报告指出,需求日益增长、快速城市化和气候变化为全球水资源供應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各国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管理水资源的思路,以应对复杂形势。  报告指出,到2015年,世界发展中地区86%的人口将可以获得相对安全的饮用水,距离联合国制定88%的千年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届时仍有近10亿人口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