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chuan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学工作者,进行教学过程的一个大的重点,就是进行兴趣挖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包含很多种方法,其中创设教学情境,作为一种容易达成且高效的方式,被很多教师所青睐。那么,如何营造一个高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从教学情境的内涵和创设出发,探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共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教学情境学习兴趣策略新课改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主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弊端所在,顺应教学方式以及理念的革新。而小学新课改中明确提出,我们进行教学工作,要首先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创造我们熟知的生活情境来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大大提升课堂听课效率,课堂的教学效益定会获得长足进步。
  一、什么是创设教学情境
  从字面角度来看,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构造一个虚拟的教学环境,学生要对这个环境熟知,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同时更加容易理解知识内涵。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授课内容以及重点进行选择,是各位教学工作者备课的关键所在。新课改要求我们每一个老师都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育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进来,提升参与度,对于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所接触的学科,每一门都具有很强的问题性与启发性,这更需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集中精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所以,一个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走向成功课堂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的重要一环。所以,我们老师应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教学情境搭建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具体方法
  1.抛出问题,进行情境设置
  问题可以有很多种问法,但是解题思路是有限的。我们在进行教学工作过程中,一个正确合理的提问往往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对于设置问题的方法,笔者认为有两种,一种是悬疑式疑问,一种是冲突型疑问。而与此同时,选择合适问题引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某节课课堂内容之前曾提问,如果把一张纸对折,折多少次能够达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呢?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表现除了极大的热情。一开始很多学生说这要折叠几亿次吧,还有学生说这个数字肯定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在我的引导下,我让学生们进行计算。假设一张纸零点一毫米,然后进行对折高度的计算。每一个同学都拿出纸笔进行计算,参与度大大提高,同时每一个学生都对最后的答案有着极度的渴求。当得知只需要折叠27次时每一个同学都惊呆了。这种营造教学情境的方法成功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践证明,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要远比以往教学效果好得多。
  2.结合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是一本大百科全书,里面蕴含的知识是无穷的。而生活又与我们的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以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情境可以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增进两者之间的亲近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一举两得。
  比如,在进行圆的认识这一章时,我就以我们生活中的汽车进行举例。我问大家:“为什么我们做的汽车不会感到颠簸呢?”“因为汽车有轮子!”“那为什么轮子不会让汽车颠簸呢?”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叽叽喳喳讨论开了。是的,我们都知道汽车因为有轮子所以不会颠簸,但是学生可能不会探究为什么轮子不会让汽车颠簸。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圆的的问题,而是基于圆的性质决定的。很快学生们就探讨出了问题的答案,“因为轮子的轴到轮胎边缘的距离都是一样的,所以不会颠簸。”得到这样的答案,基本上接近我们这堂课的主题了。所以,我用这个生活中处处可见的问题作为引子,进一步挖掘其中的原因,作为内容铺垫,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
  3.动手操作,创造情境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动手实践可以作为一种探究问题的方式,用来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进行三角形相关知识的讲解之前,我先让学生用纸条进行三角形的搭建。搭建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显得十分积极,这便提升了课堂授课的兴趣。之后,我让学生们把他们手里的三角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量出来,之后进行询问:“大家根据你们手里三角形的长度,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很快,有的学生就说,三角形任何两个边的和都比第三个边要大。我很高兴听完这个答案,这便是我们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便在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得出答案。
  三、总结
  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借助教学改革的浪潮,积极主动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教学情境,需要借助我们的生活与教学内容,两者兼顾,有机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接受知识,运用知识,这才是我们教学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岳莹.小学数学“估算”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陈林笑.小学三年级数学过程教学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90.
  [3]洪婷.分数应用题的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88.
其他文献
在分析了动画视频层次化结构的基础上,针对动画视频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基于关键帧的颜色特征提取方法,并将基于关键帧的检索方法应用于动画视频中,实验验证了该检索方法的有效性。
为了给镉污染的水稻提供新的利用途径。该文初步研究了水、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柠檬酸溶液对大米淀粉中镉的脱除效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判断淀粉的损伤程度,最后用脱镉淀粉进
本文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软件服务三方面分析了计算机系统漏洞的主要表现,探讨了主要的计算机安全防范技术,对计算机系统安全进行探索。
电子阅览室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的服务部门之一,网络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电子阅览室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了电子阅览室网络安全的应对措施,并介绍了我院图书馆
旋转机械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机械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典型的应用主要有:电动机、内燃机、燃气轮机、水轮机及各种旋转传动设备等。旋转机械系统传动过程中,当原动机的输出转矩与负载转矩存在转矩差时,就会在传动轴上产生扭振,该扭振一方面会加速零部件的疲劳和磨损,从而缩短整体机械系统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作为激振源引起传动系统的振动噪声。存在扭振时以旋转轴上旋转角加速度的变化体现出来,所以,扭转振动可以通过旋转轴上的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面对的是年龄比较小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从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谈起,从学生兴趣引申到学数学,探讨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最后针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有效创造  一、从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出发,引领数学学习  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处于爱玩爱动的年龄段,这样我
该文通过对包含有数学公式的图片进行二值化、灰度化等图像预处理,为了要精确的进行数学公式分割,需要精准的提取出数学公式的各种特征。每个字符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骨架,通过对
计算机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