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不同哺乳动物研究进展

来源 :养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e0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引起,该病感染可引发不同阶段猪群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并导致发病仔猪死亡.PRV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如犬、牛和羊等,甚至是人类,伪狂犬病的广泛流行提高了病原与其它易感动物接触的风险,这给我国相关养殖业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甚至也提高了相关养殖人员感染该病的风险.文章系统总结当前伪狂犬病感染不同动物和人的案例或研究,以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对该病的认知情况.
其他文献
为对某规模化猪场哺乳仔猪发生的腹泻进行确诊,采用临床观察、病理剖检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防控.结果表明,腹泻哺乳仔猪死于猪流行性腹泻,采取对症治疗,结合生物安全防范、强化饲养管理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病情.1个月后回访,猪群停止腹泻,健康状况良好.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猪后导致流行性腹泻,猪不分品种和日龄均可感染发病,临床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哺乳仔猪发病后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新型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兰州地区“百日羔羊肉”生产关键技术基于兰州地区肉羊养殖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科研成果,择优集成、组装配套,总结出“五阶段、三自由、两计划、一强制”等综合配套技术工艺流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肉羊生产潜力,实现肉羊生产提质增效.本文综述了该综合配套技术、应用效果及作用等,以期为兰州地区乃至甘肃省肉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肉桂醛是从植物中提取或者化学合成出来的带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物质,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调节糖脂营养代谢等生物活性功能.肉桂醛在动物饲粮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可用于调节机体营养代谢、提高动物生长性能、改善机体氧化应激以及降低疾病发生率.本文综述了肉桂醛的理化特性、来源和应用、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养殖生产中的应用,为促进肉桂醛在畜禽养殖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养羊是全国农村最适宜发展的产业之一,已经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业态,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养殖合作模式、产业化扶贫模式等多种成功模式.陕西榆林是传统畜牧大市,积淀了深厚产业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养羊经验,形成了“农畜互补”养殖模式、“工厂”养殖模式、“社区”养殖模式、“合作”养殖模式等.这些模式在全国农业农村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研究总结这些模式,对非牧区羊产业发展具有学习借鉴价值.
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饲草料的加工调制,饲草料的加工不仅有利于饲草的贮存,对反刍动物的采食量增加也十分重要.为此,本文介绍了饲草料加工调制的方法:干草加工技术,青贮加工技术,草颗粒加工技术,草粉加工技术;浅析了我国饲草料加工调制的发展方向:重视饲料基地的建设,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以期促进畜牧业和饲草料加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生物安全是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非洲猪瘟常态化下,如何减少人猪接触,减少免疫次数导致的免疫应激,减少针头传播疫病的风险是生物安全防控的关键点.此项研究比较评估针头注射+组合免疫与无针注射+组合免疫的“无针多防”免疫新方式,对比两种不同免疫方式的猪群副反应比例及免疫效果.结果表明:无针注射与传统针头注射均未出现副反应,提示无针注射的免疫方式是安全的.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无针注射免疫效果与传统针头注射相当,说明无针注射器+组合免疫的“无针多防”方式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成为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手段.
黑麦草是一种优质的青绿饲料.本文介绍了黑麦草生物学作用:能够降解土壤中残留的抗生素,修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污染过的土壤,增加土壤营养成分,减少冬闲田杂草数等;又从“水稻-黑麦草”田草轮作、饲喂肉鹅、饲喂肉兔、饲喂牛/羊、饲喂猪等方面分析了黑麦草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黑麦草更广泛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解非洲猪瘟压力下新疆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的抗体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采集的717份猪血清进行了伪狂犬病gB蛋白(PRV-gB)、伪狂犬病gE蛋白(PRV-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PRV-gB阳性率为94.03%(583/620),各猪场阳性率都超过了84.00%,各猪群阳性率都超过了86.00%;PRV-gE阳性率为43.23%(310/717),各猪场都存在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情况,各猪群中后备猪阳性率最高,为64.86%(48/74).试验结果可为该地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高热的高接触性传染病,依据其临床症状可以将其分为典型性猪瘟与非典型性猪瘟2种,非典型性猪瘟主要以零星散发为主,具有发病速度慢、并发症较为隐蔽等特点.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非典型性猪瘟综合征的防治政策,通过维持养猪场环境清洁、为生猪注射免疫疫苗等方式,在保障生猪健康的同时,为病猪注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切实降低非典型性猪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