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伦理叙事视角下的道德想象力及其运用

来源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1977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想象力是道德探究与道德选择所需基本能力之一,实用主义伦理学针对性引入道德想象力概念以对规范伦理学的程序思维模式提出挑战,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未能对道德想象力及其运用过程加以详尽说明.与此相关,道德叙事作为美德伦理诉诸的基本探究方法,为人们确立了一个可供深入探究道德想象力概念的理解框架.基于美德伦理叙事视角,可以从道德想象行为主体、道德想象社会空间以及道德想象传统情境等方面深刻把握道德想象力概念内涵.另一方面,也可获得关于道德想象力运用过程的有益借鉴,从而为人们在价值多元的伦理生活空间中合理进行道德选择奠定有力的思想基础..
其他文献
李娟的散文创作是新世纪边地书写的重要一翼,在关于走出与返家、流动与稳定、游牧与耕种、乡邻与家人等关系的状写中触及了边地生活的本质,引发了一种关于阿勒泰的文学效应。李娟秉持的“介入”姿态恰好符合近年来散文界倡导的“在场主义”“非虚构写作”等价值取向,也获得了重要媒体的青睐,由此进一步扩大了其文学影响力。在走向外界的同时,李娟也在深沉炽烈地忆述自家过往的生活,以回到自我的情感抒发方式打破了被命名的局限。这使她在描绘边地的大背景中找到了可扎根之处,更好地遵循自我内心进行创作。
该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依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实证分析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8年间,中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且在“十三五”时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在影响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的因素中,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技术进步、农业发展水平和环境水平次之,基础设施水平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影响较弱。
发展乡村公共文化需要在实体空间基础上拓展包括制度空间、生活空间、思维空间、对话空间等在内的虚拟空间。场景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以及社会结构理论等都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解构与建构提供了支撑。在乡村公共文化发展过程中,面对记忆空间、生产空间和制度空间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改变行政指向下单向度的文化植入模式,形成“政府+社会+村民”的文化生产多元主体,依托乡村文化发展的实体空间,展现文化张力,拓展处境空间和形成多元发展动力。发展乡村文化不仅要重复过去,还要创造未来,乡村居民需要通过体化实践增加记忆空间,拓展生产空间,
摘 要:女红军作为长征队伍中的重要群体,她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克服生理极限,为争取长征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是英勇善战的巾帼英雄,积极配合主力部队边走边战;她们是宣传鼓动工作的精兵强将,全力做好宣传鼓动、动员群众、反对分裂图谋;她们是吃苦耐劳的好后勤,积极参加救死扶伤、抬担架、搞运输、筹粮筹款、制造被服和修路架桥等工作。她们用自己的鲜血和行动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