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浅谈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在物理实践、活动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在实验中渗透爱护公物、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渗透;德育
  新课程改革以来,德育教育成为了各科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程下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教学目标。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师需要探讨的论题。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利于培养人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那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本文笔者总结自己多年来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现仅就如何加强德育教育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在物理实践、活动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
  物理教学应根据需要,安排好实习、实验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课,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和不脱离工农群众的思想作风的任务。在物理实践课中,教师要解决好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比如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研究物理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学生不仅学会物理基本原理,而且能运用这些原理去解释和解决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物理教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进行实习,参加物质生产劳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从事经济工作的本领和有关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了《电功》一节内容后,就安排学生到农村展开调查,主要调查有没有浪费电能的现象。通过学生调查后展开的讨论,学生就会自觉地意识到应该节约用电,珍惜劳动成果。同时进一步使学生领略到劳动的伟大意义及其内在的价值。让学生自觉培养起爱劳动的良好思想品德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与学校开展的三节(节电、节水节能)三爱(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结合起来,促进学校课堂养成教育的开展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在物理学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在物理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情感;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物理教学的内容涉及到自然环境、能源分布、现代的科学成就、建设新貌等,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好教材,特别是充分利用教材介绍我国科学史上的辉煌成就对世界文化史的巨大贡献,将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上物理课之前,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如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等物理学家在原子物理學上的贡献。当然也应承认在某些方面由于历史等原因与其他国家也还存在一些差距,要适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前途命运的责任感,使他们能把目前的学习与将来的四化建设密切联系起来。又如,把物理学上的辉煌成就与物理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紧密地结合到物理教学中去,有助于学生学习科学家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能帮助他们树立为祖国献身的远大理想。再如,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多次遭迫害,监禁在孤岛上达五年,在一切书籍被没收的情况下,他把资料强记在脑子里,终于胜利地回到祖国。在我国西部,一大批科学家、青年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上奉献一生,终于使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居于世界前列,等等。这些事迹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崇高情感。
  三、在实验中渗透爱护公物、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上好实验课,既能调动起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更是渗透爱护公物、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的好时机。像温度计、量筒、烧杯等仪器是易碎品,天平、电表等仪器比较精密,所以同学们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仪器,尤其是若能养成爱护物品的习惯,将来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万一不小心损坏了仪器,要勇于承认,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实验时既要仔细认真,又要如实记录结果。错误的测量可能会导致一实验的失败,误差过大可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物理中有很多探索性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等。做这类实验,首先要在一定的理论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测,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这既需要我们有探索科学的刻苦精神,还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做这类实验要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察所研究的物理量如何发生相应的变化。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有道德、有品质的学生。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尤为重要。在新教材中,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德育功能的重要性,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有意识的去挖掘、研究德育教育的价值,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使德育教育得以真正的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一、校外教育及校外教育机构的特点  国民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教育法》将校外教育归属于社会教育,与校内制度共同构成现代学校制度,但校外教育机构不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
历史上,巴西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采取公共管理的现收现付社会保险计划,其面临的财政亏空和分配不公问题非常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股社保私有化改革浪潮席卷拉美,但巴西并
目的:将心理护理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2例,运用随机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中学政治教学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前提是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良好的心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
目的:比较有创机械通气、常规方法用于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重症心理衰竭患者60例,分为两组,常规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
本文讲述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及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并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识字教学的本身出发,重点阐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授之以渔,高效识字;联系生活,辨析
现在国家改革高中教育课程,推行教育课程新标准. 教学模式的推行涉及到所有高中科目,连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也在改革创新的行列中.高中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的主要目标是以学生为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病毒(TTV)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体检高考学生和HBV携带考生中的感染情况,以探讨输血传播病毒的致病特性。方法以公布的TTV第一读码区序列设计两对寡核苷酸引物,
本刊讯 9月3日上午,全省党校系统2018年秋季开学典礼在省委党校举行.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贺荣出席并讲话.她希望广大学员珍惜在校时光,深入研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