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

来源 :中国实用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c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血栓弹力图评价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用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联合组,每组30例。阿司匹林组采用单一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组采用单一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联合组患者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97.26±18.65)%高于阿司匹林组的(81.28
其他文献
目的对白蛋白结合紫杉醇联合铂类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38例ⅢB-Ⅳ期晚期肺鳞癌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及研究组,每组19例。对比组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研究组接受白蛋白结合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肝功能受损、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11%、15.79%、5.26%、15.79%,均低于对比组的73.68%、57.89%、31.58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咬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稳定型咬合板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松弛型咬合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息状态下、紧咬状态下咀嚼肌[左侧咬肌(LMM)、右侧咬肌(RMM)、左侧颞肌前束(LTA)、右侧颞肌前束(RTA)]肌电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LMM、RMM、LTA、RTA肌电值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静息状态下LMM、RMM、LTA、RTA肌电值分别为(1.35±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效果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实施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麻醉,B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C组患者实施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组织麻醉。比较三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前,三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A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5.12±2
目的分析探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26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SAS评分与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48.54±3.11)分与PSQI评分(8.44±2.1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诊断中采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验。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生化检验指标[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A/G)、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5.23±1.78)×109/L、血小板计数(101.48±21.46)×10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