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跨世纪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主要讲了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创新能力 建议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已经不是单纯的应试教学,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对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这也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长时期以来,我国领导人就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创新的重要性更加凸现出来。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必须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学生仅仅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是不行的,这不仅不符合我们的教学要求、中考要求,也不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 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全面的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这是我们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学生自身发展所必需的。
二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出的尝试,总结出了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1. 数学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到其教学观念的支配。 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无不受到其教学价值取向的影响。 任何教学行为都不可能离开教学观念,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顽强地、 无孔不入地渗透在我们教学行为中。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2利用学生对未知的问题的渴求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定的知识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巧妙的提出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力所能及,让学生“跳—跳,就摘到桃子”,享受成功的喜悦。提出的问题应新奇有趣,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钻”进去,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并提出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良好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设计要力求围绕教学环节以教材本身的衔接、转折、延伸不断制造“悬念”,创设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教学情境。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始。同时在章节结束后,我们还要围绕教材内容把整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讲解, 使学生对整章节的知识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这种模式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学生能够在使用的时候信手拈来。并且,总结回顾式的教学中讲授的都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的进度思考各个知识点。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趁热打铁”地提出一些问题,必定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这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4设法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
数学教师应该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上, 而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让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充满好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形成学生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教师应设法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异心理。 教师可以数学家的发现探索精神为榜样或以本班学生中的创新范例为榜样,激励学生学习;可以给学生设计美好的前景, 给学生描绘宏伟蓝图,吸引学生去追求探索,不断进取;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训练、思考,指导学生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之间互相竞争,让学生在竞争中充分展现自己、表现自我,推动群体性的创新活动;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享受成功的快乐,用及时的表扬,肯定来激发学生创新的内在动力。
5强化双基训练力度,延伸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所以,在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时,还是要打好数学基础,没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做铺垫,创新什么都会是空中楼阁,结果自然是一事无成。加强双基训练力度,就是要提升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系统掌握水平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和搞好双基训练应该是同步的,教师在组织训练的过程中,就要渗透创新意识。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系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建立创新意识,对数学知识技能学习又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6加强与学生日常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密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实践服务,学生也愿意学习与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关联的数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分析, 抽象出数学概念,从而使学生感悟新知识,印象会更深刻。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解释,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增强了学生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数学教师应当立足实际,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探索有效的方法,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根本性任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现的需要,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家斌.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阅读. 2013
[2]蔡振强.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2011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创新能力 建议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已经不是单纯的应试教学,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对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这也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长时期以来,我国领导人就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创新的重要性更加凸现出来。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必须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学生仅仅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是不行的,这不仅不符合我们的教学要求、中考要求,也不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 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全面的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这是我们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学生自身发展所必需的。
二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出的尝试,总结出了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1. 数学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到其教学观念的支配。 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无不受到其教学价值取向的影响。 任何教学行为都不可能离开教学观念,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顽强地、 无孔不入地渗透在我们教学行为中。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2利用学生对未知的问题的渴求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定的知识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巧妙的提出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力所能及,让学生“跳—跳,就摘到桃子”,享受成功的喜悦。提出的问题应新奇有趣,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钻”进去,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并提出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良好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设计要力求围绕教学环节以教材本身的衔接、转折、延伸不断制造“悬念”,创设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教学情境。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始。同时在章节结束后,我们还要围绕教材内容把整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讲解, 使学生对整章节的知识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这种模式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学生能够在使用的时候信手拈来。并且,总结回顾式的教学中讲授的都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的进度思考各个知识点。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趁热打铁”地提出一些问题,必定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这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4设法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
数学教师应该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上, 而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让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充满好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形成学生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教师应设法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异心理。 教师可以数学家的发现探索精神为榜样或以本班学生中的创新范例为榜样,激励学生学习;可以给学生设计美好的前景, 给学生描绘宏伟蓝图,吸引学生去追求探索,不断进取;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训练、思考,指导学生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之间互相竞争,让学生在竞争中充分展现自己、表现自我,推动群体性的创新活动;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享受成功的快乐,用及时的表扬,肯定来激发学生创新的内在动力。
5强化双基训练力度,延伸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所以,在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时,还是要打好数学基础,没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做铺垫,创新什么都会是空中楼阁,结果自然是一事无成。加强双基训练力度,就是要提升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系统掌握水平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和搞好双基训练应该是同步的,教师在组织训练的过程中,就要渗透创新意识。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系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建立创新意识,对数学知识技能学习又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6加强与学生日常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密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实践服务,学生也愿意学习与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关联的数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分析, 抽象出数学概念,从而使学生感悟新知识,印象会更深刻。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解释,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增强了学生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数学教师应当立足实际,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探索有效的方法,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根本性任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现的需要,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家斌.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阅读. 2013
[2]蔡振强.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