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夸美纽期的自然教育思想,并阐述了它在小学教学中的建构。
关键词:夸美纽期;自然教育思想;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
一、夸美纽斯及自然教育思想简介
(一)夸美纽斯及《大教学论》简介
夸美纽斯,捷克著名教育家,生活在新旧时代的交替,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位教育家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位教育家。父亲去世后被寄居在“捷克兄弟会”,从小受“捷克兄弟会”的影响,思想中具有宗教神权的观念,所以他主张学习宗教知识,培养对上帝的虔信,成为一名忠诚的信教徒。另外在他上学期间熟读人文主义思想著作,具有平等自由理性等资本主义新观念,他主张全人类男女青年进学校接受教育等进行泛智教育思想,使人类获得学问和德行,这也正是他能够提出和谐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学原则的思想根源。
在他的主要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主要介绍了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使教育学从此从宗教神权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则被誉为 “教育学上的哥白尼”,在教育的长河里夸美纽斯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他的教育教学思想中他主张要实行和谐教育思想和泛智教育思想,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自然适应性教育原则”贯穿始终。
(二)自然教育思想简介
1、自然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夸美纽斯第一次从教育学的高度拉开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序幕,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博学、德行和虔信等优良品质,深刻批判旧学校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指出中世纪学校的根本弊病是违背自然,要想发展教育就必须使教育要遵循自然,所以夸美纽斯提出了“自然适应性原则”试图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并试图运用这种规律指导教学实践工作。他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都是在以“教育适应自然法则”为核心展开的。
他认为教育作为自然地一个分子,“学校改良的基础应当是一切事物里面的恰切的秩序”,这个秩序就是教育要遵循的自然法则,包括两个方面:
(1)教育要遵循自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的法则,人的发展、人的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要适应自然就要研究遵循自然规律并按自然规律来办学,人生来就具有感知万物的才能,但是亚当作恶以后,人就变得迟钝,所以人要服从自然,通过教育把人的这种能力逐渐的展现,使人变为亚当作恶之前的模样。他希望把人从神权下解放出来,使得人得到和谐的发展,这是对宗教神权的一种挑战和抗争。
(2)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儿童的教育应当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遵循儿童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循序渐进的进行,不能违背儿童自然天性的发展。
2、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
夸美纽斯认为人具有三种状态:生活在母亲的腹中,人生活的现世,以及来生,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人永生做准备,而现在我们生活在现代,现代是为永生和来世做准备的,所以我们也要受教育,培养“学问、德行和虔信”全面发展的和谐人。他反对粗暴的教育方式,主张采用良好的方式。他认为人类灵魂和看得见的世界是神的双重表现,宗教思想贯穿于教育始终,通过教育培养人们对上帝的热爱、虔信和忠诚,为来生做准备,同时他又主张通过教育把人培养成理性的人,很重视现代的教育,思想中具有矛盾的一面,这是受他所处的时代影响的,他还不可能完全摆脱时代的束缚。
3、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对象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开篇中就明确提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种主张一切人类受教育的思想被称为:泛智教育,他主张一切人类都是教育对象,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接受教育,试图寻求一种新的、有效地教学方法使所有人都获得人类的全部知识,是对资产阶级追求科学等新思想的探索和追求,对封建宗教蒙昧主义等旧思想的批判,但是他又认为这有利于他们服从于他们的长上,使他们更好地为阶级统治服务,有一定的局限性。
4、自然教育思想的阶段划分
夸美纽斯为了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主张把人从出生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四种不同的教育:0-6,婴儿期,设立母育学校,在家庭中有母亲进婴儿的感观教育,使身体和感官得到锻炼。6-12,儿童期,在村落设立国语学校,训练儿童的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12-18,少年期,在城市设立拉丁语学校或文法学校,培养少年的理解力和判断力,18-24,青年期在王国或者省设立大学,培养青年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四种不同的阶段四种不同的教育内容,层层递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儿童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中主张实行班级授课制,把年龄相同或者相仿的学生集聚在一个班级,有统一的老师进行同样的教学内容,统一开学和放学,对过去分散的混乱的教学进行的大胆尝试和改革,是现代班级授课制的雏形,具有跨时代的进步意思。
二、自然教育思想在小学教学中的建构
今天是21世纪,已远远不同于夸美纽斯所处的新旧交替的17世纪,我国近年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及实施“两免一补”优惠政策,使得绝大部分适龄学生能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夸美纽斯提出的自然教育对象“一切男女青年”即泛智教育在中国基本完成;我们大部分中小学根据实际情况已经实行班级授课制,发展的比较完善,有的地区试图对班级授课的缺点进行弥补,班级授课中关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智力、管理能力和意志力也基本能够完成。但是关于自然教育内容我们还有待于发展。(下转第125页)(上接第123页)我们要尽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奇妙多端,变化无穷,要多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并感受大自然的灵性和丰富多彩,陶冶身心,解除疲劳,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理。
(二)在教育教学中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感知、记忆、理解和判断,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循序渐进性、启发性与巩固性教学原则,而这些都是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要逐步培养儿童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和谐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在学校教育中要注意不能把智力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全部,要使他们能够多思考,多动手,进行有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非死记硬背的重复作业能力。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我们要利用这个特点多多的鼓励他们,肯定他们,多发挥他们的优势,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的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具体实物,根据儿童的经验,多角度进行教学,使儿童得以正确的理解所学知识。在小学阶段知识虽是基础,但一定要培养他们对学校对学习的热爱,让他们喜欢学校的环境,喜欢上学,对学习的兴趣比学习本身更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在小学教学中可以选择适用儿童的游戏,在教学论中就有提及到福禄贝尔的“恩物”游戏教学法,他是利用“恩物”这种实物游戏来开发儿童的智力,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现在游戏种类很多,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一两种比较好的来使用,以更好的更快地获得儿童的喜欢,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兴趣。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多采用对话教学法,通过对话来评估儿童的发展水平和阶段,启发他们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用开放式的评价手段来支持和帮助他们。
(三)学校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学校出来的人才也要多接触社会,和社会接轨,儿童主要是在学校中受教育,而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学生接触最多的则是封闭的场所,不利于他们思想的开放和思维的灵活,要多带领他们深入社会,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夸美纽期;自然教育思想;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
一、夸美纽斯及自然教育思想简介
(一)夸美纽斯及《大教学论》简介
夸美纽斯,捷克著名教育家,生活在新旧时代的交替,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位教育家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位教育家。父亲去世后被寄居在“捷克兄弟会”,从小受“捷克兄弟会”的影响,思想中具有宗教神权的观念,所以他主张学习宗教知识,培养对上帝的虔信,成为一名忠诚的信教徒。另外在他上学期间熟读人文主义思想著作,具有平等自由理性等资本主义新观念,他主张全人类男女青年进学校接受教育等进行泛智教育思想,使人类获得学问和德行,这也正是他能够提出和谐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学原则的思想根源。
在他的主要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主要介绍了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使教育学从此从宗教神权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则被誉为 “教育学上的哥白尼”,在教育的长河里夸美纽斯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他的教育教学思想中他主张要实行和谐教育思想和泛智教育思想,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自然适应性教育原则”贯穿始终。
(二)自然教育思想简介
1、自然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夸美纽斯第一次从教育学的高度拉开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序幕,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博学、德行和虔信等优良品质,深刻批判旧学校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指出中世纪学校的根本弊病是违背自然,要想发展教育就必须使教育要遵循自然,所以夸美纽斯提出了“自然适应性原则”试图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并试图运用这种规律指导教学实践工作。他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都是在以“教育适应自然法则”为核心展开的。
他认为教育作为自然地一个分子,“学校改良的基础应当是一切事物里面的恰切的秩序”,这个秩序就是教育要遵循的自然法则,包括两个方面:
(1)教育要遵循自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的法则,人的发展、人的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要适应自然就要研究遵循自然规律并按自然规律来办学,人生来就具有感知万物的才能,但是亚当作恶以后,人就变得迟钝,所以人要服从自然,通过教育把人的这种能力逐渐的展现,使人变为亚当作恶之前的模样。他希望把人从神权下解放出来,使得人得到和谐的发展,这是对宗教神权的一种挑战和抗争。
(2)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儿童的教育应当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遵循儿童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循序渐进的进行,不能违背儿童自然天性的发展。
2、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
夸美纽斯认为人具有三种状态:生活在母亲的腹中,人生活的现世,以及来生,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人永生做准备,而现在我们生活在现代,现代是为永生和来世做准备的,所以我们也要受教育,培养“学问、德行和虔信”全面发展的和谐人。他反对粗暴的教育方式,主张采用良好的方式。他认为人类灵魂和看得见的世界是神的双重表现,宗教思想贯穿于教育始终,通过教育培养人们对上帝的热爱、虔信和忠诚,为来生做准备,同时他又主张通过教育把人培养成理性的人,很重视现代的教育,思想中具有矛盾的一面,这是受他所处的时代影响的,他还不可能完全摆脱时代的束缚。
3、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对象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开篇中就明确提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种主张一切人类受教育的思想被称为:泛智教育,他主张一切人类都是教育对象,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接受教育,试图寻求一种新的、有效地教学方法使所有人都获得人类的全部知识,是对资产阶级追求科学等新思想的探索和追求,对封建宗教蒙昧主义等旧思想的批判,但是他又认为这有利于他们服从于他们的长上,使他们更好地为阶级统治服务,有一定的局限性。
4、自然教育思想的阶段划分
夸美纽斯为了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主张把人从出生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四种不同的教育:0-6,婴儿期,设立母育学校,在家庭中有母亲进婴儿的感观教育,使身体和感官得到锻炼。6-12,儿童期,在村落设立国语学校,训练儿童的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12-18,少年期,在城市设立拉丁语学校或文法学校,培养少年的理解力和判断力,18-24,青年期在王国或者省设立大学,培养青年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四种不同的阶段四种不同的教育内容,层层递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儿童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中主张实行班级授课制,把年龄相同或者相仿的学生集聚在一个班级,有统一的老师进行同样的教学内容,统一开学和放学,对过去分散的混乱的教学进行的大胆尝试和改革,是现代班级授课制的雏形,具有跨时代的进步意思。
二、自然教育思想在小学教学中的建构
今天是21世纪,已远远不同于夸美纽斯所处的新旧交替的17世纪,我国近年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及实施“两免一补”优惠政策,使得绝大部分适龄学生能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夸美纽斯提出的自然教育对象“一切男女青年”即泛智教育在中国基本完成;我们大部分中小学根据实际情况已经实行班级授课制,发展的比较完善,有的地区试图对班级授课的缺点进行弥补,班级授课中关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智力、管理能力和意志力也基本能够完成。但是关于自然教育内容我们还有待于发展。(下转第125页)(上接第123页)我们要尽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奇妙多端,变化无穷,要多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并感受大自然的灵性和丰富多彩,陶冶身心,解除疲劳,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理。
(二)在教育教学中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感知、记忆、理解和判断,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循序渐进性、启发性与巩固性教学原则,而这些都是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要逐步培养儿童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和谐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在学校教育中要注意不能把智力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全部,要使他们能够多思考,多动手,进行有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非死记硬背的重复作业能力。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我们要利用这个特点多多的鼓励他们,肯定他们,多发挥他们的优势,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的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具体实物,根据儿童的经验,多角度进行教学,使儿童得以正确的理解所学知识。在小学阶段知识虽是基础,但一定要培养他们对学校对学习的热爱,让他们喜欢学校的环境,喜欢上学,对学习的兴趣比学习本身更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在小学教学中可以选择适用儿童的游戏,在教学论中就有提及到福禄贝尔的“恩物”游戏教学法,他是利用“恩物”这种实物游戏来开发儿童的智力,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现在游戏种类很多,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一两种比较好的来使用,以更好的更快地获得儿童的喜欢,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兴趣。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多采用对话教学法,通过对话来评估儿童的发展水平和阶段,启发他们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用开放式的评价手段来支持和帮助他们。
(三)学校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学校出来的人才也要多接触社会,和社会接轨,儿童主要是在学校中受教育,而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学生接触最多的则是封闭的场所,不利于他们思想的开放和思维的灵活,要多带领他们深入社会,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