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中添加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动力障碍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hydromu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中添加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动力障碍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24~72 h内经鼻胃管开始肠内营养,试验组在肠内营养基础上添加益生菌.观察整个试验期间患者腹胀、呕吐、反流、胃潴留、便秘、腹泻的发生率,首次排便时间及达肠内营养目标量时间.检测营养开始第0,4,7,15天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并比较住ICU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腹胀、呕吐、胃潴留、腹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发生反流、便秘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便时间及达肠内营养目标量时间提前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在营养第0,4,7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营养第15天试验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单纯肠内营养比较,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动力障碍,促进肠内营养顺利实施,从而提高机体营养状况。

其他文献
心脏异物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多由盲管性火器伤所致,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或心脏压塞导致死亡.而在日常工作中所致的心脏异物伤鲜见报道,我科于2011年8月成功救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36岁,入院前12 h因一异物飞溅击中胸部,当时感局部疼痛,并伴有少量流血、轻度呼吸困难及头晕.无意识丧失、心悸、气促、咳嗽、咯血等不适.急诊入当地医院,摄X线片发现心脏异物,急诊转入我院。
期刊
目的 评估连枷胸合并严重多发伤时应用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原则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11年12月胸壁固定合并严重多发伤连枷胸患者187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DCS组66例(初期肋骨悬吊牵引,延期内固定);对照A组70例(单纯肋骨悬吊牵引);对照B组51例(初期肋骨内固定).对各组治疗前后主要参数、病死率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
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是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救治中常用的手术方法,尤其是针对非手术治疗的恶性颅内高压(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CH),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目前国内外的TBI临床治疗指南中,DC均被列为ICH的二线治疗方法[1-2],即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才使用,导致患
期刊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hygroma,TSH)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继发于颅脑外伤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大约占颅脑外伤患者的5%~21%[1].TSH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其形成及防治目前仍存在争议.我院对89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采取头部加压包扎防治术后TSH形成,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期刊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导致35岁以下人群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1-2].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50万人遭受TBI,超过300万人生活在TBI所致的残疾中[3].TBI后1年内,约40% TBI住院患者无法完全恢复至伤前的状态[4],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近年研究表明,创伤严重度相近的TBI患者预后存在显著的差异,原因之一在于个体的基因多态性差异[1,
期刊
目的 介绍运用桥式交叉联合游离肌皮瓣和游离腓骨治疗临床常见的严重小腿复合组织缺损手术修复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例小腿胫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患者,胫骨缺损均超过8 cm(9~ 12 cm),软组织缺损面积17 cm×12cm~20cm×18 cm.用桥式交叉联合背阔肌肌皮瓣及游离腓骨Ⅰ期修复,肩胛下动静脉为血管蒂与健侧小腿胫后动静脉端端吻合,
目的 分析氟骨病颈椎管狭窄症(flurosis cervical canal stenosis,FCCS)术后血肿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总结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expansive laminoplasty,ELOP)治疗的FCCS患者329例.18例患者术后2周内出现神经症状恶化,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45~73岁,平均56.9岁.
目的 通过颅内压监测提高双额脑挫裂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的79例双额脑挫裂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颅内压监测组(40例),未颅内压监测组(39例).分析高冠状切口手术的时机、手术策略、颅内压监护在诊治中的重要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颅内压监测组与未颅内压监测组比较,渗透性脱水时间[(14.24 ±7.93)d:(21.61±11.97)d,P
目的 观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脑脊液以及血浆中淀粉样β蛋白亚型(Aβ1-42)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1例DAI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14 d.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l,5,9,14 d患者脑脊液和血浆中Aβ1-42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抵抗素在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5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BI组和对照组.TBI组包括TBI后12,24,72 h、1,2,4周6个时相点,每时相点8只;对照组8只.采用实时PCR测定大鼠皮下脂肪组织抵抗素mRNA的表达,Westem blot印迹法测定皮下脂肪组织抵抗素蛋白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