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cheng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期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保证身体营养充足,才能获得健康成长。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幼儿的需要大多是有求必应,特别是在幼儿进餐方面,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奶油食品等应有尽有。由于家长不科学、不合理的膳食,造成幼儿偏食、挑食甚至厌食等不良习惯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发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对于幼儿来说,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非常重要。那么,我们要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呢?
  一、巧用三个阶段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的习惯。”良好的进餐习惯不仅可以给幼儿的身体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还能帮助幼儿养成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的好习惯,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阶段一:餐前活动
   1.餐前洗手
   餐前洗手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它是饭前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开始。幼儿经过上午半天的玩耍,手上沾满了细菌,饭前用肥皂将小手洗干净,吃饭时就不会将脏东西吃到肚子里,从而保证了身体健康成长。
   2.餐前故事
   幼儿洗干净小手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等待保育老师将饭菜送来。这时,教师可以伴着音乐给幼儿讲一些有关饮食的绘本故事,如《弗朗西丝和面包抹果酱》《我不挑食》《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等,利用故事引导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阶段二:进餐过程
   1.利用饭菜的色香味调动幼儿的食欲
   每日午餐送来后,保育老师负责分发饭菜,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幼儿详细介绍饭菜,调动幼儿的食欲,如软软糯糯的珍珠丸子、可口的四色玉米丁、红绿相间的清炒时蔬、绿油油的韭菜炒莴笋、香喷喷的清蒸鳜鱼、鲜美的虾肉馄饨等。幼儿通过听教师的介绍,食欲立刻大增,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美味的饭菜。这时,保育老师已经将饭菜分配到幼儿的手上了,伴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幼儿开始大快朵颐。
   2.个别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
   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会有几个幼儿不想吃饭,有的把饭菜推到一边自己玩自己的,有的用勺子随便拨弄着饭菜玩,还有的直接把饭菜端给老师说“我不想吃”,等等。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问清幼儿不想吃的原因,是肚子不饿还是饭菜不合胃口,或是哪里不舒服,等等。弄清楚幼儿的情况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如果是饭菜不合胃口,教师可以利用同伴的榜样效应鼓励幼儿向同伴学习,将饭菜全部吃完。“你看,红红的个头是不是比你高?东东的皮肤是不是比你白?明明的眼睛比你大多啦!那是因为他们都有认真吃饭,不挑食、不偏食,营养全面,所以才会长得非常好看!”幼儿都有攀比心理,听了教师的描述后,都会模仿同伴把饭菜吃完,做到不挑食、不偏食。
   阶段三:餐后结束
   良好的进餐习惯不仅包括不挑食、不偏食、不撒饭菜,还包括餐后收拾餐具、漱口、擦嘴等行为。进餐结束后,教师要提醒幼儿将餐具放到指定位置,然后擦嘴、漱口,全部完成后可以到图书区拿一本自己喜欢的绘本阅读。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形成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如果个别幼儿不主动做好餐后工作,教师可以再次利用榜样作用,让幼儿效仿学习其他表现较好的幼儿,慢慢养成良好的餐后收拾习惯。通常来说,多数幼儿都会将饭菜吃完,个别幼儿如果实在吃不下,教师也不要太勉强他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针对幼儿挑食、偏食甚至厌食的不良习惯,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改进,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除了餐前、餐中、餐后这三个阶段以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习惯,让幼儿通过模拟现实情景,感知舌尖上的美食,从而改进进餐习惯,增强食欲。我们在区域活动中设置了“古城美食一条街”“安徽饭店”“龙星大酒店”“德庄火锅”等游戏区域,这些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经常和家长一起光顾的饭店,因此幼儿会更加感兴趣,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例如,一群幼儿来到“龙星大酒店”,拿起“菜单”准备点餐。红红说:“我要点西红柿炒鸡蛋。”明明说:“我想吃青菜炒蘑菇。”东东说:“我才不吃青菜炒蘑菇和西红柿炒鸡蛋呢!我要吃红烧鸡腿和糖醋排骨。”听了东东的话,红红连忙说:“我妈妈说小孩子是不能挑食、偏食的,不能光吃肉不吃蔬菜。”明明也说:“对,我妈妈也说肉和蔬菜都要吃,这样营养更全面,身体才会更健康。”听完同伴的话,东东不好意思地说:“那我少吃一点青菜炒蘑菇和西红柿炒雞蛋吧!”通过这种模拟现实生活的角色游戏,幼儿不仅了解了不同蔬菜的营养成分,还逐步学会了纠正自己挑食、偏食甚至厌食的不良习惯,保障了身体健康成长。
  三、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我园会定期组织幼儿开展“我是小厨师”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烧饭做菜的全过程,增加对不同食物的兴趣。例如,元宵节来临之际,我们组织幼儿到食堂参与搓元宵活动。孩子们穿上小厨师服装,伴着欢快的儿歌,模仿厨师阿姨搓元宵。“小小面团真柔软,放在手心变魔术。变变变,变成一个圆圆的小元宵。”在这样自由欢快的氛围中,幼儿自在地享受着劳动带来的幸福感,然后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其中的喜悦不言而喻。就连平时不喜欢吃元宵的彤彤,今天也不挑食、不偏食了。只见彤彤高兴地拿起自己的小勺子,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元宵,一边说道:“这是我自己搓的元宵哦!哇,太好吃了!”
   此外,我们还经常利用一些其他时间带领幼儿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让幼儿在体验劳动的过程中感受不同食物的味道,从而促进食欲,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厌食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师带领幼儿在种植园里种植各类蔬菜,经常给蔬菜浇水、捉虫,等到收获的季节,孩子们再一起将蔬菜采摘回来,送去食堂请阿姨做成美味的菜肴,还可以到食堂参与择菜、洗菜、做菜等活动。   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正确指导。
   (一)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在园进餐非常有规律:餐前主动洗手、自己端饭,进餐时能安静就餐、不撒饭菜、不边吃边玩、不挑食和偏食,餐后主动收拾餐具、擦嘴漱口等。但是,在家庭生活中,如果家长没有和教师保持一致要求,共同引导幼儿遵循良好的生活常规,那么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将难以形成。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长时间坚持。例如,昂昂刚入园时喜欢用汤泡饭吃,教师说了几次都没有改善。为了帮助他改掉这个坏习惯,教师向昂昂妈妈说明了汤泡饭对幼儿健康成长的不利,要求家长和幼儿园达成一致意见,不管是在园还是在家,都不让孩子用汤泡饭吃。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昂昂终于改掉了用汤泡饭吃的不良习惯。现在,昂昂的进餐习惯非常好,不再用汤泡饭吃了,不挑食和偏食,每天都会按时吃完饭。看到孩子进餐习惯的改变,家长都非常高兴,每次接送孩子时都会说:“现在孩子吃饭好多了,真是非常感谢老师的引导。”可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非常重要。
   (二)家长的榜样作用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3~6岁幼儿的模仿力較强,他们会从父母身上学到许多东西,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例如,家长吃饭挑食,不喜欢吃蔬菜,喜欢吃油炸食品和烧烤,那么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也会形成不良进餐习惯。例如,倩倩在幼儿园吃午餐时不喜欢吃蔬菜,只吃肉,如果碗里的肉吃完了,她就不再动勺子了。有时候在教师的强硬要求下,倩倩才勉强吃一点儿米饭。通过与倩倩妈妈沟通才知道,倩倩爸爸平时在家就是这样进餐的,倩倩的进餐习惯和她爸爸非常相似。可见,父母的进餐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家长在纠正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同时,首先要纠正自己的不良进餐习惯,这样才能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成长。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培养,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幼儿健康的身体素质离不开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只有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才能给幼儿的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也才能保证幼儿有足够的精力去游戏和学习,进而获得成长。P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宋媛,贺永琴.食育从儿童抓起:让食育走进教育视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
   [3]冯志坚.幼儿生理卫生与健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许月.3~6岁幼儿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59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49例;年龄为35~95岁,平均66.6岁;骨折按AO/OTA分型:33-A1型16例,33-A2型14例,33-A3型11例;33-C1型5例,33-C2型9例,33-C3型4例。59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9例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等,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资料。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6年5月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的4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男30例,女11例;年龄为19~85岁,平均55.7岁;左侧19例,右侧22例;骨折AO分型:32-A型21例,32-B型13例,32-C型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2 h至8 d,平均3.7 d。根据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能力本位的概念不断发生着改变,人们开始提出将知识、能力、态度相互融合的概念——素养。基于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STEM教育理念应运而生。STEM教育的核心概念是通过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多学科之间的整合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强调培养幼儿的跨学科知识技能,更关注对幼儿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幼儿园出现了一种新型玩具——电子积木,就
期刊
目的探讨Sr含量为1.5 wt%时Mg-Sr合金在体内的降解行为及其对骨生长的促进作用。 方法选取12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n=6):将Mg-1.5Sr合金制成的多孔支架植入到SD大鼠左侧股骨髁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左侧股骨髁植入纯Mg支架。术后4、8、12周进行Micro-CT扫描,通过断层图像观察支架降解状况及骨生长情况。重建支架3D模型并比较各时期体积变化,计算支架在体内的降解速率
目的探讨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纳米石墨烯涂层螺钉中VEGF的缓释性能和生物活性,以及涂层螺钉内固定治疗犬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方法制备纳米石墨烯涂层螺钉,利用涂层的吸附功能负载和缓释VEGF。观察涂层螺钉的表面结构并检测其细胞毒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负载VEGF的纳米石墨烯涂层螺钉的缓释性能。取10只健康成年犬,采用自身对照,构建犬股骨颈骨折模型,实验侧置入负载VEGF的纳米石墨烯涂层
目的探讨改良Smith-Petersen(S-P)入路不切断股直肌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7例PipkinⅠ、Ⅱ型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2组:改良入路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42.3±11.2)岁;骨折按Pipkin分型:Ⅰ型13例,Ⅱ型3例;采用改良S-P入路不切断股直肌可吸收螺钉固定。常规
幼儿教育是一项由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而家园共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
期刊
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初次采用THA治疗的11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34例,女82例;平均年龄为70.2岁。骨折按Garden分型:Ⅰ型23例,Ⅱ型34例,Ⅲ型38例,Ⅳ型21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致伤原因、术前合并内科疾病、骨折Garden分型、手术参数、术后功
慢性腹泻为消化科患者的常见主诉,按其发病机制可有多种类型,而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为其少见病因。患者50岁男性,因腹泻2年余,加重10个月余入院。患者禁食后腹泻减轻,辅助检查示贫血、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脂肪吸收不良和D-木糖吸收试验异常,胃排空延迟。患者最终通过胃肠镜黏膜病理诊断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能促进了腹泻的发生。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病情缓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