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成功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持续发展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学生作文难存在普遍现象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表、词语贫乏、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言之无物、言之无理……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特别注重作文知识的积累,重视作文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拥有丰富多彩而健康的写作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力求全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作文范围的扩展和开放,作文形式上的自由化,作文内容的生活化,学生“作文难”,“难作文”的现象得到初步化解。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在作文教学中,从以下几点去探索与实践:
  一、遵循作文教学规律,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切勿操之过急,期望过高,欲速则不达。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作文能力是由无到有,由弱到强,是遵循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我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写作基础不好的,可从练造句,词汇积累,写作文片断、短文或仿写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比较感兴趣的话语写下来,发表简要评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可写自己生活中体验最深刻的人或事情。写作基础好的则要求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并发表独到的评论,尽量多用多种表达方式。其次要帮助学生坚定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在作文教学中只要严格遵循作文教学规律,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第三,坚持不懈地写日记,是学生作文能力获得提高的不竭动力.
  二、积累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教育引导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留心生活,认真体验生活。事实表明,学生许多优秀作文,都是细心观察的结果,因为只有认真观察和体验生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材料来源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人生、组织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让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掌握观察方法,多角度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细微之外。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第一,善于观察,描绘大自然。大自然丰富多彩,其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到野外去搞活动,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蓝天白云,日出日落,观赏变化多姿的风云雷电,领略春夏秋冬的美景,感受花草树木的芬芳,感触青山绿水的清新……,并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写作的灵感就会激活,描写自然优美的语句就如涓涓细流在笔尖流淌。
  第二,体验生活,抒写真人真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时时处处有写作素材。关键是引导学生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微之事。如学校中教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校园里的新人新事,家庭中无私的母爱、社会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就能有好的习作出世。
  三、以读促写,厚积薄发
  学生作文难的根源在于:一是主题思想无确定,模糊不清,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中心还处于含混不清的未成熟阶段;二是词语贫乏,没有足够表达所需的语言材料;三是写作技法上不知所措.之所以这样,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语文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测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广泛阅读,从而积累写作思想,积累语言,积累写作方法,从而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写作能力,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阐明了厚积薄发的道理。
  阅读是一个吸收过程,是把外部文字消化蓄储的过程;而写作是一个输出过程,是提取过程,试想,如果没有贮存,哪有提取?阅读过程中,外部语言文字,通过内化、吸收,可以变成学生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平行发展的,不会读书的学生,肯定不会写作文;反之,如果仅能写三言两语的学生,他的读书能力不会很好。通过大量的阅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积累了写作素材、语言与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我深刻体验到以读促写的成功之妙,因此,具体做法是:
  首先是积累思想。学生通过广泛的读书,吸取古今中外大量优秀思想,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人生观,对真善美与假丑恶有着较强的辨别能力。在注重读的同时,让学生随时把读书时的想法、感悟观点、写在旁边,把书中主人公的思想概括出来,把作者的创作主旨摘录出来;有则多写,无则少写。如果感触较深,就认真整理,写成片断或短文,并与所学过的范文知识进行构建,理清作者写作思路,解读作者心路历程,从吸收升华到借鉴,使写作成为可触摸轻而易举的事情。
  其次是语言积累,在阅读过程中,把成语、俗语、歇后语及生动的词汇、名言警句、古今名言典故,精彩的描写、抒情等语言,精彩段落等摘抄下来。背诵熟记,从而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
  第三是写作方法的积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的相互呼应,伏笔的铺设,巧合的创设,记叙、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的有机使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能的积累,使作文胸有成竹,融会贯通。
  四、以写促读,事半而功倍
  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心智活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倡导学生积极开启思维,努力去练写,就会获得成功。
  学生总以为,自己写作能力平平,在写作思想主题上没有深刻的认识;在写作技能上也没有绝招技法;在写作素材上也没有丰富多彩的积累,在写作动机上更没有文思泉涌的感觉,虽然有时有点顿悟,但总是不大去刻意追求这项实践的成功。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写作的成功,就在于积极去写,以写促读,以写促思,把“写——思——读”结合起来。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事情,方方面面的生活內容,常常碰击着自己的心灵,但每一次的心灵碰撞所产生的感触,留下的痕迹是不同的,有的是平平常常,有的却是刻骨铭心。意念在学生大脑上的产生是稍纵即逝的。如果学生能及时捕抓住这个闪现的意念写出来,它将作为文字凝固下来。正如鲁迅说:“小有感触则写成小诗,大有感触则写成杂文杂感或长篇之类”。可见,常常动笔写写是取得写作成功的前提条件。
  学生把思想感触写成文字后,要轻而易举地写完美,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这已具备了一个深入实践的基础,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是思想主题方面缺憾,将以此为本追根塑源,联系生活体验,阅读书籍,深思熟虑,不断丰富,形成完整的主题。
  如果是语言材料方面的欠缺,那将会逼使学生去主动地阅读,为写作的成功刻苦学习。如果是技能技法方面的不足,这也会逼使学生去阅读借鉴名篇佳作,筹成文章。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是树立坚持写作的紧迫感,养成写作的习惯,坚定写作的意毅,不管什么情况,就得提起笔来写,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意志,坚持地写作、写日记,就会有取得成功的那一天的。
  由此可见,写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迫使去阅读,去体验生活,去搜索资料。这样状态下的阅读,学生的阅读更具直接性、更有明确的目的,阅读动机更强烈,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阅读是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通过大量的广泛的阅读,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思想意识、语言材料、写作技法等等,这样,阅读又会反作用于写作,使行文挥洒自如,一气呵成。
  五、体验成功,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持续发展
  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长效机制,是引导学生自觉地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力量。从理智上认识写作的需要,从情感上体验写作的愉悦。这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根本,成功与兴趣形成良性循环,成功激增兴趣,兴趣导致成功,越是成功越有兴趣,越有兴趣越会成功。表扬学生习作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能起作用。我在作文教学中,教与学生的写作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写作,使学生对写作充满信心。我在作文讲评课中,有层次地表扬和激励学生,我选择在布局谋篇,选材新颖,主题鲜明,中心突出的习作,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读展示,并注重这些方面写得好的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写,是怎样想的,认为哪些地方比较满意,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会怎样做”,把自己的写作心得体会在讲台上说说,我在肯定这些学生的同时,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只要学生有一二句话比较优美,我也挑出来点评宣读,多发现闪光之处,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写作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的内容也就越充实。学生只有对生活产生了思想情感,才会引起作文的动机。  关键词:作文 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教学中的最大难题。每当老师布置写作文了,学生们立刻叫苦连连。但师命难违,好不容易才交上作业了。老师翻阅着那一篇篇煞费苦心换来的“心血”时,连连摇头。怕写作文是小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孩子们不知道写什么,总觉得没内容可写,逼急
尊敬的汪广仁总编:  您好!给您去信,是因为拜读您在全国大会上的讲话所动。虽然此函去无明确地址,但抑制不住的心波起伏,还是激荡自己拿起笔,述说一段心里话,望《中国教育科学》的编辑们能转交给您。  很遗憾,没能到大会现场聆听您的声音,您的愤世悲歌和对教育的一往情深。虽然您的属下推荐我作为特邀嘉宾参会,无奈事多繁琐与无助,北京未能成行。稍幸的是能在刊物上看到您的讲话,也不失为一件快事!  以前,对您的
二十一世纪国家科学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是明确地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目标,突出科学探究、科学过程、科学方法的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提高其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策略,更有效地突出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教学方式。那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指导
每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幸福感,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想享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可在网上以“教师健康”为关键词搜索得到的数据或信息常常让人触目惊心。调查结果显示:54%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5%的教师属于轻度,1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近70%的教师感到心累、精神疲惫,48%的教师有焦躁、失眠等症状,36%的教师感到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31%的教师因感到心理压力而不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党中央的名义发布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战略意义[1]。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
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关于教学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数学生活化”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
学具是小学生攀登数学高峰的助力器,是畅游数学海洋的船桨,是架设到知识彼岸的桥梁。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们处在数学的初学阶段,感性认识占主导地位,教学中孩子通过对学具的观察和实验的演示,获得感性知识,再把获得的感性知识转化为抽象概括的理性知识,达到记忆的目的。因此,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合理、具体科学地进行学具的直观演示,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铺就学生数学科的成功之路。  一、使
中文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袁鷹  汉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瑰宝,是集形体美和艺术美的文字符号,是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书写艺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写字的最高境界。书法集中地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书法的延续也是中华民族延续的一种方式。但是在信息时代的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识字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要时要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愉快气氛中学会汉字。以下是我在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充分利用教材,保证学生的基本识字量  教材是每个孩子都有的读本,也是孩子识字写字的
学校教育哲学指的是一所学校信奉的教育理念,它是学校共同体的教育信奉,学校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探索和建构学校教育哲学并在其引领下努力实践是关键。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特色发展之魂。没有理想和信念的学校不是好学校,没有教育哲学的学校是缺乏精神感召力的学校。作为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纱帽中学的校长,我谈谈自己对教育哲学的认识与理解。  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办学之魂  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是其办学的灵魂、学校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