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汪广仁总编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dp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汪广仁总编:
  您好!给您去信,是因为拜读您在全国大会上的讲话所动。虽然此函去无明确地址,但抑制不住的心波起伏,还是激荡自己拿起笔,述说一段心里话,望《中国教育科学》的编辑们能转交给您。
  很遗憾,没能到大会现场聆听您的声音,您的愤世悲歌和对教育的一往情深。虽然您的属下推荐我作为特邀嘉宾参会,无奈事多繁琐与无助,北京未能成行。稍幸的是能在刊物上看到您的讲话,也不失为一件快事!
  以前,对您的了解,多是报刊的一些宣传文字,知道您学识渊博,著述等身,被人们视为“怪才”、“异才”、“鬼才”。而今读了您的文章,尤其是在这届教育家大会上的讲话,我对“怪才”才有更新的、更深的解读。那就是,您是中国教育界拥有话语权的“问题”教授,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能直陈其弊,不遮其丑,是一个拯救教育灵魂的牧师。
  很多人不敢正视问题,甚至刻意回避和隐瞒问题。您对大学精神的质问,您对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和教改的质疑,一针见血,实事求是。听了你这样的言论,也好像抖落了我心中诸多铅事。我一介普通教师,一个从事中学教育的工作者,其中的彷徨、困惑和无助,也是常常困扰身心,无力排解。
  教育,的确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基础教育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感触很深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者教育就是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一者教育就是防范学生千万别出什么乱子。谁有能耐,谁有办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谁就是好老师、好领导,甚至“救世主”。谁能看住学生,禁住学生不违纪、不犯法,谁就是教育成功者。至于因势利导,塑造个性,培养健康人格、人文精神,先别来这一套。
  我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问题”教师。我对教育的看法常常也逾越了学科教学的范畴,甚至有领导和教师恨我,骂我多管闲事。当然,也因为我常常对教育问题直陈不讳,并且常常借助教育媒体以曝光。我也是“异类”。有人说我不务正业,说教好书就可以了,何必去理那些自己无力解决的事。
  然而,良知的敲打常常促使我不得不振臂而呼。有时,情动之时,在校园里,在办公室,也常常“宏言大发”,不避嫌,毫无顾忌。就这样,使自己陷于“万劫不复”之境。不过,随着时转,人渐渐也习惯了,心境也平和了。只是激情燃烧,化作难燃之灰烬了。苦了,累了,就是有时心不甘!
  我从心底里佩服您的胆识和气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鲁迅情怀,在您身上得已重现和彰扬。但愿中国教育精英中多些像您这样的名家,那中国的教育就有希望了。不回避问题,不只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情操!他日若有缘,得幸唔其面,此生足也!
  写上这些皱巴巴的话,我的心情好了很多。企望有空的时候,您可以看看。即使您看不到,我也泄了心中积压许久的气,还是要感谢您、感激您!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新年愉快!
  广东省四会市会城中学 刘 君 敬上
  (本人电话:0758-3612160)
其他文献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阅读可以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散思维,积累丰富的知识等等。但是学生在阅读中往往都只是粗略一看,兴致并不高,尤其是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這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无法让学生在低年段期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有质量有效率地阅读。  “‘学习单’是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载体之一。在课堂上教师围绕‘学习单’的内容讨论、解决,展示学习成果,该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
众所周知,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励志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信念。信念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在我们的课堂中培养、渗透,需要长期的教育影响和不断内化,需要教师长时间地发掘励志资源和探索教育途径。所以,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励志教育必不可少。  一、巧用生物科学史  罗蒙诺索夫曾说过:“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受伤,我要为科学而献身。”科学家们在工作和学
清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在教学中努力探索读的策略,优化低年级阅读教学。用“初读→熟读→品读→诵读”的教学程序,交织着各种朗读方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活动来完成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  一、初读——悟的基础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课文有一个整 体上的感知,初读的首要任务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学生边读边感知语言,学生初读课文中,要给学生充足
当前,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纵观当今的中学历史课堂,仍有较大教师采用“讲授—接受”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比较迅速地接受更多的历史知识,能够充分发挥历史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口头语言的功能。值得反思的是,这种课堂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活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一切讲解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从而导致学生思维上的依
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通过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确定符合“教学评一致”的指向目标的追问问题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思维,发展思维,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构建高效课堂,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必须是活跃的,而课堂追问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因素。  一、深度追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追问应始终贯彻启发性原则,积极引导学生揭示和解决
坚持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统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三年级德育活动课内容为根本任务、以德育活动课为主要形式、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指导和规范辅导员的工作,明确少年儿童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两周一次的学校德育活动课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实践方式和途径。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学校的绘本阅读特色与三年级德育活
建设寄宿制学校,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水平,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而寄宿制学校当前的现状是学生家长离开家庭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他们很少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上中学后都选择寄宿在学校,他们把寄宿制学校作为一种依托,一种希望。因此,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是我们应该做的重要工作之一。现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如何强化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  开展寄宿制学校安全教育  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寄宿学生的安全教
很多老师都说,现在的很多山区学生都很难教,贪玩贪吃、不思进取、上课走神、作业忽悠、躲避答问、厮守电视、作文杜撰、不懂感恩、孤僻怪异、任性霸道、缺乏包容、处事寒心等等。按理说,所有孩子的潜质应该差不多,始点也应该差不多,禀性也应该差不多,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是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珍宝,由家庭娇惯、迁就、溺爱所造成的。因为孩子自幼就处于养尊处优状态,要啥有啥!想啥有啥!说啥是啥!给人的感觉是,孩子
摘要: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的内容也就越充实。学生只有对生活产生了思想情感,才会引起作文的动机。  关键词:作文 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教学中的最大难题。每当老师布置写作文了,学生们立刻叫苦连连。但师命难违,好不容易才交上作业了。老师翻阅着那一篇篇煞费苦心换来的“心血”时,连连摇头。怕写作文是小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孩子们不知道写什么,总觉得没内容可写,逼急